首先,會陰擦洗/沖洗
1.指示
(1)婦科或產科手術後留置尿管患者。
(2)會陰手術後的患者。
(3)產後會陰傷口。
(4)長期臥床患者。
2.護理要點
(1)產後及會陰手術患者,每次排便後應擦洗會陰,以防感染。
(2)留置導尿管者,應註意導尿管是否通暢,以免脫落或打結。
(3)註意傷口感染患者的最後擦洗,避免交叉感染。
(4)擦洗時應註意觀察會陰及會陰傷口周圍有無腫脹、分泌物及其性質和傷口愈合情況,發現異常應記錄並報告醫生。
第二,陰道灌洗/沖洗
1.指示
陰道炎和宮頸炎的治療;子宮切除術或陰道手術前的常規陰道準備。
2.護理要點
(1)灌洗液的適宜溫度為41 ~ 43℃,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
(2)沖洗管與床沿的距離不得超過70cm,以免壓力過大,水流過大,造成液體或汙物進入宮腔或沖洗液與局部作用時間不足。
(3)應根據不同的灌洗目的選擇灌洗溶液。滴蟲性陰道炎患者要用酸性溶液沖洗;念珠菌病患者用堿性溶液沖洗。
(4)對於產後10天或婦科手術後2周的患者,如果並發白帶渾濁、惡臭、陰道傷口愈合不良、粘膜感染壞死等情況,進行低位陰道灌洗是可行的,灌洗管高度壹般不超過30cm。
第三,天氣又濕又熱
1.指示
會陰水腫和會陰血腫的吸收期;會陰傷口硬結和早期感染的患者。
2.護理要點
(1)濕熱敷溫度壹般為41 ~ 48℃,面積壹般為病竈的2倍。
(2)壹般每隔3 ~ 5分鐘更換熱敷墊1次,熱敷時間約為15 ~ 30分鐘。也可以把熱源包放在化妝棉外面或者用紅外燈照射。
(3)定期檢查熱源包的完整性,防止燙傷,特別註意休克、虛脫、昏迷和術後不敏感的患者。
第四,坐浴
1.指示
(1)外陰及陰道手術或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術前準備。
(2)治療或協助外陰炎、非特異性或特異性陰道炎癥、子宮脫垂患者。
(3)會陰切口愈合不良時。
2、護理要點
(1)經期婦女、陰道出血、孕婦、產後7天內產婦禁止坐浴。
(2)水溫應適中:
熱水坐浴水溫壹般為41 ~ 43℃;溫水浴壹般35 ~ 37℃;冷水浴壹般為14 ~ 15℃。
(3)坐浴時,臀部和所有外陰都要浸在藥液中,以保暖,防止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