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以產品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目標。
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的原則。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關停並轉國家明令禁止的產業、淘汰的技術、汙染嚴重且無法治理的產業、嚴重浪費能源資源的產業和產品。大力發展國家目前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
——堅持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原則。始終把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第壹動力,推動企業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工作,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
——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樹立科學發展觀,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有利於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環保節能產業和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發展。
——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機制運作和政府優質服務相結合的原則。企業是市場競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中小企業要主動捕捉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做出調整。同時,政府要加強指導、協調和服務,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為產業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確保調整目標的實現。
——堅持發展特色經濟的原則。產業結構調整要因地制宜,以產品結構調整為重點,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經濟、市場、技術的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專業化生產和流通基地,逐步形成具有競爭優勢和區域特色的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產業結構調整的總方向是: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推進優勢資源的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發展最終消費品;重點支持市場前景廣闊、經濟社會效益好的企業和產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同時,堅決壓縮過剩產能,淘汰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汙染嚴重的產品。
(壹)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1,機電行業。圍繞農業科技、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建設和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需求,大力發展先進適用的種植養殖機械、收獲機械、農畜產品深加工機械及成套設備;依托大型企業集團或優勢名牌產品,按照專業化、規模化原則,重點發展重大或成套技術裝備、輸配電設備、汽車等重點行業的零部件制造加工基地;適應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需要,加快開發塑料、橡膠、電子、印刷、文化、日化等行業所需的安全可靠、高效節能、舒適快捷的家用電器和技術裝備產品;積極發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及循環利用設備、城市垃圾處理及大氣和水汙染防治設備;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品。根據產業升級的目標,發展機電儀表壹體化和智能化產品以及重要和特殊的機械基礎零部件,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2.化學工業。重點發展塗料、染料、醫藥中間體和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防腐劑、防腐劑、水處理化學品、油田化學品、電子化學品、造紙化學品、皮革化學品、粘合劑等精細化工產品和高附加值有機化工產品。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化工產品,拉長農產品加工鏈。化肥行業要抓好現有氮肥企業的節能降耗和技術改造,以煤為原料的氮肥企業要加快造氣新技術改造;大力發展高濃度氮肥、磷肥、鉀肥和各種專用復合肥的生產,努力調整化肥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新品種和易回收、易降解的農膜。大力發展新型精細無機化工產品、新型生物化工產品、新型信息化學品、新型高效催化劑、工程塑料和通用塑料高性能產品、有機矽產品、有機氟產品、新型膜材料及制品、無機納米材料、生物活性飼料及肥料、高檔子午線輪胎生產及配套專用材料。
3.食品工業。充分發揮我省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貯藏保鮮和運輸,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拉長產品和產業鏈。重點培育壯大壹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特別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創匯多、對農業生產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以生產優質綠色食品為重點,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和工程食品技術,開發新資源、新產品,增加品種,向方便、營養、安全、衛生、天然、保健食品產業化方向發展,采用現代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食品工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重點開發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速凍技術、冷凍幹燥技術、分離技術、食品成分重組技術、氣調保鮮技術、輻照技術、微波技術、擠壓技術、超微粉碎技術、高壓殺菌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和微電子技術。
4.制藥行業。在化學制藥行業,大力推進原料藥規模化生產,做好原料藥深加工,積極開展新劑型研究和應用,加大抗生素新藥的引進和產能,重點支持國產先進技術生產的進口藥替代。生物醫藥產業,大力發展利用生化技術從動物、微生物組織、器官或生物中提取的生化藥物和生物制品,重點支持以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為特征的現代生物工程藥物;同時,大力發展生物診斷試劑的生產和研發。在中藥產業方面,根據國家中藥現代化發展規劃,重點發展中藥飲片、中藥中間體、特色中成藥和現代技術廣泛應用的中成藥。醫療器械行業在繼續發展通用醫療器械、衛生材料、醫藥中間體、藥用輔料和包裝材料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特殊醫療器械的生產和研發。加大對特色健康產品的支持力度。
5.冶金工業。鋼鐵工業要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替代進口的鋼鐵產品,促進鋼鐵產品升級換代,努力提高板材、管材和特殊鋼的比重。有色金屬工業要把建設世界鋁工業基地作為有色金屬工業的主要目標,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高精度鋁帶箔、大型工業型材等精鋁深加工產品,推動鋁工業發展。利用技術優勢和生產潛力,積極發展金、銅、鉬、鉛、鋅等有色金屬深加工。大力發展新型高檔耐火材料,積極發展中低品位鋁土礦選礦、提純和煆燒技術。
6.建材行業。積極采用先進技術,搞好深加工,延伸產品鏈,增加品種規格,開發替代進口產品。加快現有水泥工業技術改造,鼓勵發展日產4000噸以上新型幹法水泥,提高高標號水泥比重,促進水泥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電子、汽車、醫療用特種玻璃和高性能玻璃,提高玻璃深加工能力。積極發展節能、節地、高強、輕質、保溫性能好的新型節能墻體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建築密封材料、新型建築裝飾材料、化學建材、廢物再生建材、高檔衛生潔具和新型建材產品。積極發展高技術陶瓷和非金屬礦物的超細及改性深加工技術和裝備。
7.建築行業。積極發展建築節能關鍵技術、新型建築結構體系、墻體吸聲技術與材料、高層建築與空間結構設備、建築施工關鍵設備、高性能建築圍護材料與構件、建築隔震與減震材料、市政設施復合管等產品。施工企業要積極采用先進設備和施工工藝,加強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建設精品工程,提高施工資質,積極參與城市道路、公路、鐵路、港口、水電等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積極參與城市園林綠化和生態社區、集中供熱、供氣和保障性住房建設。
8.紡織工業。要加強技術改造,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名牌產品,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1)造紙行業。大力發展新聞紙、高檔書寫紙、膠印書刊紙、信息紙、辦公用紙、銅版紙、中高檔生活用紙、特種紙、A級牛皮箱紙板、A級高強度瓦楞原紙等高檔包裝用紙。加快低檔印刷書寫紙、壓花紙、白板等產品的升級換代。積極調整紙漿結構,逐步提高木漿比重,鼓勵林紙壹體化生產和再生紙生產。加快大型成套造紙機械設備和紙張深加工設備的開發、研究和生產。堅決限制劣質黃板紙、箱板紙、瓦楞紙、衛生紙的生產。
(2)皮革工業。鼓勵以皮革工業為基礎,促進畜牧業和皮革工業聯合發展,建立優質生皮基地,積極開發利用新的生皮資源。大力發展鞋面革、鞋裏革、服裝革、箱包革、家具革、汽車座墊革。積極推廣使用皮革塗飾技術,大力發展皮鞋、皮革制品等終端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以品牌帶動皮革行業發展。鼓勵發展動物性毛皮加工業,提高大宗產品(山羊、綿羊、狗、兔皮等)的染整技術。),進壹步提高高檔生皮(水貂、藍狐、貉等)加工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3)包裝行業。積極發展包裝紙、袋、盒、箱、繩、帶等各種農副產品、工業品、裝飾品、工藝品的包裝用品和包裝機械,積極發展新型包裝材料和新型復合材料。
(4)紡織業。發揮優勢,做大做強紡織兩大產業。采用緊密紡、無梭織機等先進技術和設備,把引進與采用國產先進設備結合起來,加快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實現“三無”(即無接頭、無輥、無梭)或提高“三無”比例,促進產業升級。大力支持服裝、裝飾和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通過定牌生產、兼並、聯盟等方式,創造名牌產品,實施品牌戰略。積極開發功能性和差異化纖維,提高印染後整理技術。
(5)日用化學工業。大力發展酶制劑和新型添加劑,開發和推廣無磷洗衣液和洗衣粉;積極開發適合工農業生產的各種表面活性劑、助劑和織物調理劑;逐步降低膏狀電池和鎳鎘電池的比重,禁止發展汞電池,大力發展無汞堿性鋅錳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高性能電池;香精香料的生產應註重采用新技術發展天然香料的生產;化妝品要提高原料和產品的質量,增加顏色的品種,開發中高檔產品。
(2)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電子信息行業。積極采用信息網絡技術,將信息網絡技術與企業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國民經濟和信息化的需要,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產品、基礎元器件和電子原材料。鼓勵生產光纜、光電器件、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電子特種材料、路由器、集線器、網關、網卡等網絡設備,鼓勵開發各類應用軟件開發生產、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測試、輔助制造、輔助工程系統等產品。
2.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超硬材料、高純超細粉體材料、優質高檔耐火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有色金屬復合材料、精細化學品和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制動材料、高性能塗料、新型催化材料等。,並形成產業規模。積極推進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產業化。
3.生物技術產業。積極發展以微生物發酵和酶催化為核心技術的生物化工、生物醫藥、生物農藥、生物獸藥、生物食品、生物肥料、生物飼料和生物降解材料技術產業,形成產業規模。
4.先進的環保產業。重點發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城市汙水處理與利用成套技術及設備、汽車尾氣凈化技術、煙氣脫硫技術及成套設備、大型高效除塵器、高濃度工業廢水和工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備、水處理化學品生產及應用技術及設備、環境和汙染源監測儀器及自動監控系統、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石油汙染治理技術及設備、難處理黃金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3)積極發展有壹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積極發展玉雕、真絲地毯、攤點及制品、速凍食品、紡織、服裝、鞋帽等具有壹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努力開發和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擴大生產規模,拓寬就業渠道,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4)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在鞏固衛生材料、起重機械、閥門、造紙機械、工程機械、汽車配件、電線電纜、普通水泥、耐火材料、鋼卷尺、玻璃制品、布鞋膠鞋、辦公家具、玉雕、真絲地毯、毛皮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的同時,,要切實抓好產品的適應性調整,通過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品升級,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各地要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地方特色優勢拳頭產品,形成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系列化配套、市場化銷售等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依托集團產業優勢,輻射帶動同行業及相關產業發展。著力培育壯大壹批在全國同行業中有較大影響、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特色產業和專業生產基地,形成產品優勢、規模優勢、產業優勢和區域特色優勢,推進工業園區和小城鎮建設,壯大縣域經濟。
(5)積極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飼料加工業。
1,種植。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貿工農壹體化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和觀光農業。大力發展花卉生產,以珍稀品種、鮮切花和造型盆景為重點,積極開發生產草坪植物、綠化花卉和觀賞植物。大力發展景觀設計、綠化和建築行業。
2.養殖業。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提高豬、禽、牛、羊的集約化養殖水平,大力發展外向型養殖業。突出發展牛奶生產,建立優質奶源基地。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藥物、化學品、激素殘留和汙染對畜產品衛生質量的危害,確保食品安全。加強規模化養殖場環境汙染治理。積極研發低毒低殘留的高效疫苗、魚藥、蠶藥、蜂藥等新獸藥和各種新劑型。
3.飼料行業。大力發展配合飼料、濃縮飼料、蛋白飼料、預混合飼料等飼料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增值。積極研究、開發和生產安全無汙染的飼料添加劑新品種,鼓勵利用生物技術和中藥生產飼料添加劑,禁止亂用飼料添加劑。
4.畜產品加工業。改進加工工藝,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加工深度,增加花色品種,培育建立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研究、開發和引進畜產品保鮮、加工、儲運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碎肉、冷卻肉、小包裝、快餐。穩步發展傳統蛋制品加工業,大力發展蛋粉、蛋液等新型蛋制品。積極發展乳品加工業,加快純牛奶、酸奶、奶酪、調味奶、酸奶飲料、強化乳飲料等產品的系列化。加強畜禽內臟、血液、皮、骨、筋的綜合利用和深加工,提高畜產品加工綜合效益。
(6)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在繼續發展交通運輸、零售、餐飲、物資供銷、文化娛樂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為生產生活服務的新興產業,包括現代物流、通信、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旅遊、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發、融資、貸款擔保、風險投資、科技創新、人才培訓等服務業;服務於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的行業,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醫療衛生、體育、城市改造和服務、社會福利行業,積極參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後勤服務體制改革。
(七)淘汰、禁止和限制發展的產品和生產能力。
1,嚴格執行《國家停止部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和《淘汰落後產能、技術和產品目錄》(第壹、二、三批)。淘汰和禁止發展汙染嚴重、水平低、規模小的企業,堅決制止嚴重汙染環境的“15小”企業和“新5小”企業死灰復燃。
2.堅決遏制沒有市場或市場飽和、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壹般工業項目重復建設。關停或減少生產技術落後、破壞資源的小企業。
三、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
(壹)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增強產品和技術開發能力;引導企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與科研機構、高校和科技人員合作,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和新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產品升級、技術和設備更新,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內外相互分工合作的機遇,積極發展裝備工業配套的高新技術產品和科技型企業、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形成壹批高新技術勞動密集型企業和高新技術勞動密集型企業。重點培育壹批在產品和技術結構上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小而強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占有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中小企業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技術升級和自主創新,塑造正確的品牌理念,增強打造民族品牌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積極實施和推進名牌戰略。企業要主動研究市場,開拓市場,加強營銷策劃和廣告宣傳,擴大產品知名度,增強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形成壹批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生產國家和省認定的名牌產品的企業,應當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進壹步增強品牌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重點扶持壹批擁有名牌產品或產品具有獨特優勢、資本實力雄厚、經濟效益高、運行機制好的企業(集團),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深化企業改革,加強企業管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中小企業改革、改制和重組,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抓住有利時機,以聯合、兼並、租賃、購買、參股、控股等形式擴大生產規模,積極引導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增強企業活力。引導企業加強企業管理,推動企業從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內容、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實現管理組織高效化、管理制度規範化、管理手段現代化。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創新作為創造市場、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動力。
(四)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鞏固和深度開發日本、東南亞、港澳等傳統市場,重點開發歐美市場,大力開發俄羅斯、東歐、中東、拉美、非洲等市場,培育新的出口區域。加快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由初級工業制成品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制成品轉變,培育和扶持壹批名牌出口產品。鼓勵企業在境外設立資源開發、技術開發和貿易實體以及技術研發機構,促進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和產品出口。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吸收外資,切實改善投資環境,把引進外資與引進技術和智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吸引外資的水平,大力發展外資企業,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服務。積極爭取外貿發展基金和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基金的支持,引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拓寬出口渠道,增加出口創匯。
(5)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首先是信息服務。充分利用“中國中小企業河南網”,為全省中小企業提供國家政策法規、行業導向、行業發展趨勢、經濟發展趨勢、投融資、最新技術與成果、產權交易與合作項目、市場需求、推薦產品、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務。二是管理咨詢服務。積極組織專業化程度高、服務質量好的咨詢認證機構和社會知名專家,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管理咨詢、企業診斷、企業策劃服務和質量認證服務,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三是技術創新服務。充分利用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技術中心等技術資源,通過組織產學研對接,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項目論證、產品開發、科技研究等服務,幫助企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第四是市場開發服務。鼓勵各類貿易、商會、協會等組織為企業提供產品洽談、展覽展示、訂貨、進出口代理、招商引資、營銷策劃等服務。第五,教育培訓服務。加快建立河南省中小企業人才開發體系,建立壹批培訓基地,采取講座、短訓、函授、脫產等多種方式,重點培養企業家、經營者、中高層管理人員和關鍵技術R&D人員。聯合院校,通過學歷教育、長期培養、脫產或在職培訓等形式,及時為企業提供各類實用人才。六是創業服務。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創業輔導體系,建立各類“孵化基地”,推動新興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創辦,開發就業崗位,緩解就業難的社會壓力。
(6)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產業集群,引導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適度、有序發展,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園區集中。要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的引導和規劃,形成有特色、有規模、體系完整科學的產業集群。把工業園區建設與產業集群發展、小城鎮建設和城市建設結合起來,共同努力,統籌規劃,共同發展。嚴格遵守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整合現有工業園區,發揮規模效應。撤銷或合並各類規模小、主導產業優勢不明顯、發展緩慢的園區。加強園區管理,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管理、優質健康發展的目標,修訂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完善園區軟環境建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促進園區健康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平臺, 提高企業集中度,發揮集團產業優勢,引導中小企業調整產業產品結構。
(7)大力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產業結構調整。要加快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努力建立以省、市、縣政府政策性擔保機構為龍頭,商業擔保和民間互保為兩翼,多層次擔保、聯保互保的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政銀企合作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評級、資產評估、貸款和擔保,為信用良好的企業開辟綠色融資通道。引導和幫助企業做好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和香港板上市的準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組織有條件的企業爭取省工農業結構調整資金、科技三項資金、“火炬計劃”資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資金、縣域經濟發展資金,用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結構調整。
(8)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大力節約資源能源,加強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引導企業對資源進行高效、綜合和可再生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循環清潔生產,建設綠色工廠。加強有色金屬、煤炭、化工、醫藥、建材、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消耗管理,實現能源梯級利用、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努力提高資源產出效率。機械制造、家用電器等行業應當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汙染物產生量低、有利於廢棄產品回收利用的技術和工藝。包裝行業應大力減少非實用材料的消耗。加強對冶金、有色金屬、煤炭、石化、建材、造紙、釀造、印染、皮革、食品等產生大量廢物、汙染嚴重的重點行業的管理,提高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率,加強汙染治理,有效保護環境。稭稈、畜禽糞便等各種建築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推進沼氣產業化,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促進不同行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積極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輪胎、廢家電及電子產品、廢紡織品、廢機電產品、包裝廢棄物等的回收利用。,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體系,使全省中小企業初步建立起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化格局。
(九)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壹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今後中小企業的壹項中心任務。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和廣大幹部職工壹定要充分認識加快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統壹思想,轉變觀念,增強責任感,切實抓好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要切實加強領導,把中小企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產業結構調整上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責任。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堅持不懈地為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具體的指導和服務,真正把結構調整落實到企業、項目和產品上。要加強對國家和省發布的產業政策、市場信息和投資導向信息的研究,正確引導產業發展方向。要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調整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產業結構調整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