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當身體感到寒冷時,有時加壹點衣服就能很快緩解,有時即使穿上最厚的衣服也會感到異常寒冷。在中醫理論中,前者稱為“畏寒”,後者稱為“惡寒”。針對這兩種癥狀,中醫的針灸、藥物、食療“各有千秋”。
畏寒惡寒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隋博文指出,畏寒、惡寒是人體對同壹癥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兩種反應的中醫名稱。他們倆都怕冷。從程度上來說,對寒冷的恐懼相對較輕,對寒冷的厭惡相對較重。
發冷有兩個原因。第壹種是由風寒侵襲機器表面引起的。因為寒性主導攝入,風寒襲肺會使人感到寒冷,常見於風寒感冒的情況,或早晨運動後受涼。這時候加少量的衣服可以隔絕寒冷,防止寒邪的入侵。第二種是由於陽氣不足,不能溫暖皮膚,自覺畏寒。常見於陽氣較弱的老年人,所以我們看到夏天年輕人都是背心短褲,老年人卻還穿著長衣長褲。同時也可見於虛胖和長期患病的人。久病損害臟腑功能,使陽氣虛弱,不能溫煦,引起怕冷,喜溫性食物的癥狀。這時候加衣服可以防止體內過多的陽氣擴散過快,還可以多喝溫水,增加熱量攝入,緩解感冒。中醫保健方法可以通過按摩合谷、神闕、足三裏、七沖、勞宮、湧泉、大椎、命門、腎俞來調節畏寒情緒。同時,在關元穴、足三裏穴、大椎穴進行艾灸治療,可以有效緩解長期怕冷的癥狀。除了穴位療法,中醫認為,吃楊燦溫陽益氣,抵禦寒邪的產品。怕冷的人可以適量吃羊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來補充。
引起惡寒的致病因素除了風寒外,還有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邪氣郁結於機表,使表裏之陽不能溫,進而發生惡寒。古書中有記載:“惡寒之人雖居密室,火近於熱,仍覺寒冷焦慮,甚至汗毛直豎,牙關廝殺……”說明怕冷的人覺得特別怕冷。即使穿再多的衣服,站在火源旁也會覺得冷。而且由於善惡鬥爭激烈,致病因素更加豐富,惡寒後期會出現發熱、畏寒的癥狀。同時,如果人體陽虛嚴重,即使外邪較輕,仍會導致明顯的惡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