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關於養生的“常識”,尤其是壹些口口相傳的看似無懈可擊的道理,其實都是錯的!甚至很多人歸咎於中醫,但是我們中醫說了,我們不背這個鍋!這些不實謠言不僅危害公眾健康,也對中醫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感冒吃板藍根?板藍根性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但不能用於風寒感冒、體虛火盛、無熱毒者。尤其不要無病!如果沒有生病,就要服用板藍根等苦寒藥,不僅消耗正氣,還會因苦寒導致胃氣受損,出現便溏、飲食不足、冷腹痛等癥狀。長期服用板藍根還可能引起造血系統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兒童和老年患者。中暑喝藿香正氣水?夏天比較熱,很多人家裏都會有藿香正氣水,但是不要喝錯了。藿香正氣水雖然是解暑劑,但其辨證要點是寒。常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暑傷暑濕所致的感冒。中暑是由於暑熱的侵襲,以高熱、多汗、乏力為主要表現。治療應以清熱瀉火、滋陰解暑為主。藿香正氣水具有解表除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其性質溫和,可能會加重中暑癥狀。而且在烈日下,人會感到缺水,藿香正氣又有除濕的作用,所以這個時候用會火上澆油。其實藿香正氣水更適合那些貪涼的人,比如從空調房走到高溫的室外,或者出汗的時候吃了很多冷飲,寒邪直上脾胃,導致暑熱寒邪同時入侵。還有壹點要特別註意的是,藿香正氣水含有酒精,喝了之後不要開車,容易被認定為酒駕!中藥不能和綠豆壹起吃?綠豆藥食同源,有清熱解暑、利尿解毒的功效。大多數人認為綠豆是解藥,喝中藥不能吃綠豆。這個說法太絕對了。其實吃中藥的時候能不能吃綠豆,要看疾病的寒熱以及所吃中藥的藥性。從寒熱虛實來看:如果患有中暑、泌尿系統感染、便秘等熱證,或因附子、附子、半夏中毒,可邊喝中藥邊吃綠豆作為輔助治療;如果患有慢性腸胃炎、四肢關節冷痛、腹痛、腹瀉、痛經等寒證,吃中藥時吃綠豆會加重病情。從中醫的藥性來看,吃綠豆會降低人參、肉桂、附子桂枝、幹姜、細辛時的藥效。在服用黃連、黃芩、黃柏、大青葉、板藍根、牛黃、金銀花、石膏等清熱中藥時,吃綠豆起到補充作用。男人腰疼是腎虛,壹定要補腎嗎?“十個男人九個不足”之類的廣告宣傳,讓很多中老年男性壹旦感到腰膝酸軟,就以為自己腎虛了,於是胡亂服用補腎藥物。這真的很可笑。腰酸背痛雖然是腎虛的表現,但也可能是腰肌勞損、胰腺炎或前列腺炎引起的。如果體內陰陽處於平衡狀態,亂吃補藥會打破平衡,導致上火、咽幹、大便幹燥等副作用。是否有必要補腎,最好遵醫囑。對大多數人來說,食補比藥補好。冬季是補腎的最佳時機。腎陰虛的人應多吃豬肉、鴨肉、黑豆、綠豆、冬瓜等。腎陽虛的人要多吃羊肉和韭菜,保護好自己的腳,睡好覺。手腳冰涼是宮寒,影響生育嗎?手腳冰涼是很多女性性生活中的問題。她們認為自己患了宮寒,擔心會不會影響生育能力。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中醫所說的“宮寒”是指女性腎陽虛的壹系列癥狀,包括月經周期紊亂,月經量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止。手腳冰涼雖然是宮寒的表現之壹,但不等於宮寒。手腳冰涼也可能是生活環境寒冷、愛好冷食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宮中真正怕冷的人比壹般人更怕冷,不僅手腳冰涼,全身也冰涼。手腳冰涼的人要註意保暖,少穿露臍裝,適量運動,同時避免吃生冷食物,多吃韭菜、核桃、大棗。珍貴的中藥壹定對身體好?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冬蟲夏草、阿膠、人參等珍貴藥材視為珍寶,身體不舒服就想吃壹點。其實這是不對的。服用珍貴中藥的前提是“對癥”,不對癥就容易補。比如人參可以補虛益氣,上火的人反而會流鼻血。任何藥物服用過量都可能對健康有害。長期過量服用人參會引起失眠、煩躁、腹脹、食欲不振、神經衰弱、體溫升高,甚至出血。其實沒必要追求珍貴的藥材。有些藥材雖然便宜,但藥效並不比貴重藥材差。比如銀耳、燕窩都可以養顏,黨參、人參都可以健脾。前者比後者便宜得多。建議在使用珍貴藥材前,應聽從醫囑,選擇合適的滋補品。以運動補藥物,調整飲食和心態,有利於延年益壽。中藥放的時間越長,藥效越好。有些人有囤積中藥的習慣。他們認為黨參、當歸、川貝、金銀花等藥材比較幹燥,長期存放後藥效更好。阿膠、人參、靈芝等。都比較貴,囤積壹些就有升值空間。這是壹個錯誤的理解。大多數動植物中藥在陽光、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影響下會發生壹系列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有些藥物會發黴,被蟲蛀,加速變質,影響療效。任何藥材都有保質期,在18~20℃的陰涼條件下,可保存半年至壹年,最多兩年。壹些常用中藥的保質期:枸杞、冬蟲夏草在冷藏條件下可保存1年;靈芝和藏紅花可以密封冷藏保存2年,人參不要超過2年,而且都要防蛀;石膏、明礬、赭石等礦物藥,龍骨等化石藥應保存5~7年,不宜長期露天存放;陳皮、半夏、枳殼、麻黃、狼毒、吳茱萸等。在傳統用藥經驗中有“六老”之稱,但不能存放太久。受傷了不能吃“毛”?經常聽老壹輩的人說,有傷口的時候不要吃雞蛋、魚、豆腐、韭菜等“發制品”,否則會影響傷口愈合。這種說法不準確。人們常把“發制品”稱為容易誘發某種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但通常情況下,頭發也是食物,適量食用不會對大多數人產生副作用或不適。雞蛋、魚等蛋白質也能促進傷口愈合。傷口愈合主要與年齡和免疫力有關。壹旦有傷口,遵醫囑避免水和感染,多吃蔬果、肉類、魚類、蛋類等精制蛋白食物,促進傷口愈合。如果身體出現異常,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或合理治療。對壹些偏方、古方、老方也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盲目聽信謠言。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上一篇:右腎結石,需要什麽中醫治療?下一篇:如何燉羊肚既好吃又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