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調理
(1)清淡飲食。胃腸系統與營養和水分代謝有關。保護胃腸系統的最佳方法是清淡、適度和均衡的飲食。脂肪多、味甜、味濃等脂肪性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脹和炎癥。甜食和油炸食品會使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冷食、冰品或涼性蔬果會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常吃。煮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蔥姜,減少蔬菜的寒性。
(2)粗糧是主食。在吃了太多的魚和肉之後,我們不妨吃壹些全谷物來為我們的身體註入更多的營養。五谷雜糧不僅有很好的養生作用,還能解毒、美容、防濕邪。
(3)吃糯米粥、山藥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活絡、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尿消腫的功效。薏苡仁、紅豆用水煮,可以利尿除濕。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山藥、黨參等。並放入湯料中熬粥或煮水飲用,可利尿除濕,特別適合水腫人群。兩種方法都有利尿作用,不適合尿量過多的人。
2.加強鍛煉
身體濕氣重的人,多是吃油膩食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往往因為感覺身體沈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意動,但越不喜歡運動,體內積累的水分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濕氣侵入脾臟,引發濕熱疾病。加強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可以加速體內水分的排泄。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身體表面的毛孔被打開散熱,排出的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濕氣也可以通過運動排出。
3、背部刮痧,散熱祛濕
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即肩背部區域。刮背可以增加毛細血管的活動,更有利於體內散熱除濕。
具體操作方法是:用刮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起潤滑作用,從背後沿書脊自上而下壹個方向刮,然後沿距書脊1.5寸寬的地方自上而下刮,再選離書脊3寸的地方,用同樣的方法自上而下刮。每個部位大概刮5-8次。
4.拔火罐
中醫的拔罐也是常用的祛濕方法,效果比較理想。拔罐初期,建議用小壹點的罐子,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拔罐後整個人會感到輕松,說明拔罐起了作用。需要註意的是,拔罐後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水泡、血斑、淤血,這是正常的,不必過於擔心。
需要註意的是,體內除濕的過程不是壹蹴而就的。除了註意以上方法外,必要時可根據中醫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