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白術白茯苓在中草藥中的作用

白術白茯苓在中草藥中的作用

白芨(又名白芨)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塊莖,為收斂止血的中藥古方。

中醫認為,白芨性苦、澀、寒,性粘、澀,入肺、胃、肝經,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作用。藥理研究證實,白芨中含有大量粘液,包括多種多糖、揮發油和澱粉,能縮短凝血時間和抑制纖溶,可形成人工血栓止血。此外,體外試驗對結核分枝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由於白芨能增強烏頭堿的毒性,所以在《十八反》中明確指出,不宜與烏頭堿同用。

白術性苦、甘、溫。脾胃經。

主要功能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多,頭暈水腫,自汗胎動。

app應用

1.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飽脹,乏力,腹瀉。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配伍。消腫消腫可以等同於枳殼;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同用。

2.用於水瀦留,痰多水腫。治寒陰可與茯苓、桂枝同用。治水腫,常與茯苓、大腹皮同用。

3.用於表示虛勞和自汗。本品與黃芪、浮小麥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此外,還可用於預防妊娠,治療妊娠足脹、胎氣不安等癥,內熱者可與黃芩配伍;腰痛可以等同於杜仲、桑寄生。

用法用量:6 ~ 12g。茯苓味甘、淡、平。心脾腎經。

功效:利尿祛濕,健脾安神。

適應癥:1,水腫,排尿困難。2.脾虛證。3、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10 ~ 15g。

性能特點:本品味甘、性平,入心、脾、腎經。甘補淡滲,功效溫和,不偏寒熱,利水不傷正氣,對各種水腫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利水滲濕的必備良藥。擅長健脾、寧心安神,治療脾虛、心悸、失眠等。,是健脾安神的常用品。

  • 上一篇:房顫發作時吃什麽藥可以恢復正常?
  • 下一篇:小兒紅白痢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