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鮮花
開放分類:植物,中草藥,染料,藥理學,子宮收縮。
紅花
紅花
別名草紅、刺紅花、紅花、紅花。
來源是菊科植物紅花的管狀花。
植物形態為壹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長圓形,頂端尖,無柄,基部有柄,邊緣有羽狀齒,齒端有穗狀突起,兩側無毛;上部葉較小,在花序周圍形成苞片。頭部為末端,呈傘狀排列;總苞片數層,外層綠色,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穗狀突起,內層橢圓形,白色,膜質;都是管狀花,開始是黃色,後來變成橙紅色;瘦果橢圓形,長約5米,無毛,或有鱗。1歲草本植物,5-7月開花,7-9月結果,高30-90厘米,互生葉,卵圓形或披針形,質地堅硬,兩面光滑無毛,邊緣有倒刺齒,頭狀花序,全兩性管狀花,花冠橙色,含紅花素,可作為紡織用紅色染料。花還可做通經藥,有破血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它不僅有藥用價值,還可以從種子中榨油。它是壹種重要的油料作物,瘦果含油量為34 ~ 55%。油中含谷維素0.5%,每公斤油含80毫克,並富含磷脂。紅花油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亞油酸含量高達70-80%,對人體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時,紅花油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146mg/100ml),這是油類無法比擬的。紅花油不僅可以被人們直接食用,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同時還可以開發成亞油酸膠囊、維生素E、化妝品。紅花油粕中的紅花蛋白也是壹種高附加值產品。
紅花籽油含有較高的亞油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軟化和擴張動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液循環、調節心臟和老化內分泌系統的作用。紅花籽油也是壹種很好的工業和醫藥用油。也可用作精密零件的油漆、噴漆和塗層,也是制造醇酸樹脂的原料。醫藥上用作維生素A和D的抗氧化劑和穩定劑。榨油餅富含蛋白質,可用作家畜的濃縮飼料。
紅花生長期短,從播種到采收壹般只需120天。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主根發達(深達2米),具有抗旱、抗寒、耐鹽堿的能力,適宜在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區栽培。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夏花橙紅色時采摘,陰幹,曬幹或曬幹。
管狀花長1 ~ 2厘米,表面紅色、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狹窄,長5 ~ 8毫米;雄蕊5,花藥聚合成壹筒部,普通白色;柱頭細長圓柱形,頂端略呈叉形。柔軟。氣微香,味微苦。
化學成分包括紅花素、新兒茶胺、紅花素、紅花多糖、棕櫚酸、肉桂酸和月桂酸。
其性溫,味辛。
功能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止痛。用於閉經、痛經、惡露不絕、腹部腫塊、跌打損傷。古人在血在體內時常用壹小把紅花:紗布袋每日兩次煮沸後泡腳,適用於各種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及血液循環。
不好,腿麻木或擦傷。
註意果實叫平子,含有“紅花籽”油,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高血脂;軟化和擴張血管,抗衰老,
調節內分泌。
藥用紅花:
[來源]本品為菊科紅花的幹花。
【植物形態】壹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 ~ 90厘米。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 ~ 12厘米,寬1 ~ 3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鋸齒,齒尖有尖刺;幾乎無柄,稍支持莖。頭狀花序頂生,直徑3 ~ 4厘米,總苞片多層,最外層2 ~ 3層葉狀,邊緣有不等尖齒,內表面有數層橢圓形,上緣有短刺;都是管狀花,兩性,花冠最初是黃色,逐漸變成橙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長約5毫米,四棱無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藥材特征】花多聚成不規則的叢生。紅色或紅色和黃色。單花長約1.5cm,花冠筒細長,頂端5裂,裂片窄而呈線形,長5 ~ 7 mm。雄蕊5,花藥聚生成管狀,黃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稍分叉。柔軟。它有壹種特殊的香氣和微苦的味道。用水泡後,水變成金黃色,花不雕謝。
主治:活血通經,化瘀止痛。可用於閉經、痛經、惡露不絕、腹部包塊、跌打損傷、瘡腫。
【註意事項】孕婦慎用。
考證:出自《本草》:“紅藍花,即紅花。今天它無處不在。別人種在苗圃裏的,布子冬天種在耕地裏,春天幼苗就誕生了。夏奈有花,下部是壹灘刺,花蕊從毽子裏出來。園丁們接受了露水,采摘了它們,它們又回來了。杵又壯又白,大如小豆。它的花被曬幹以染真紅並使燕子變肥。主產後血液病勝。其實也是壹樣的。葉子挺藍的,所以有個藍色的名字。”《鉤元本草筆記》:“紅藍花,養血水煎,碎血酒沸。”
原藥材鑒別:幹管狀花,長約65438±0.5厘米,橙紅色,管窄,頂端5裂。裂片狹線形,長5 ~ 7毫米,雄蕊5枚,花藥黃色,合為管狀,高於裂片,中央有柱頭外露。它有壹種特殊的香氣和微苦的味道。最好是花長,顏色鮮紅,質地柔軟的。顯微鑒別:粉末:紅棕色。①分泌細胞長管狀,直徑5 ~ 66微米,腔內充滿黃色分泌物。②花粉粒圓形、卵圓形或橄欖形,直徑39 ~ 60微米,具3個萌發孔,光鏡下可見外壁齒狀突起。③草酸鈣呈方形或長方形,存在於薄壁細胞中。④花柱表皮細胞分化為單細胞毛。此外,還有花冠表皮細胞、花粉囊內壁細胞、花藥基細胞和藥隔網狀細胞。本品色澤紅黃,色澤鮮艷,無枝葉,質軟,手感柔軟。
中藥化學成分:紅花含有紅花黃色素和紅花素。藏紅花素用鹽酸水解得到葡萄糖和紅花素。還含有15α,20β-二羥基-δ4-迪恩-3-酮(15α,20β-二羥基-δ4-孕烯-3-酮)。另壹種稱為紅花油的脂肪油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的甘油酯。葉子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還含有木聚糖、苦甾苷等。花中含有紅花素、紅花素和新紅花素。淡黃色的花含有新的花色苷和微量花色苷;深黃色的花包含紅色的鞋子;橙紅色的花含有紅花苷和紅花醌苷。紅花花冠由黃變紅是由於這些成分的變化,主要商品是紅花醌苷。也有報道藏紅花含紅花0.839%,藏紅花含紅花0.483%。另據報道,紅花中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是腺苷,它還含有紅花多糖。據報道,花中含有紅花黃色素A、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葫蘆素-7-葡萄糖苷、山奈酚-3-蘆丁。
紅花的染色功能
紅花(又名紅藍草)可以直接在纖維上染色,所以在紅色染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紅色曾經是隋唐時期的流行色。唐代李忠的詩“紅花之色蓋萬花,猩猩之血不加”,生動地勾勒出紅花非凡的華麗效果。根據現代科學分析,紅花含有黃色素和紅色素,其中黃色素易溶於水和酸性溶液,無染色價值;而紅色素易溶於堿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沈澱形成鮮紅色色澱。
古代人用紅花釀造紅色染料是這樣的:把沾了露珠的紅花摘回來後,“搗爛”成漿,然後泡在水裏。用布袋把黃色素(也就是黃汁)擰出來,這樣剩下的濃汁大部分就是紅色素了。之後用酸小米或淘米水洗滌,進壹步去除殘留的黃色素,即可得到鮮艷的紅色素。這種提取紅花色素的方法被古人稱為“殺花法”,隋唐時傳到日本等國。如果要長期使用紅花,只需用青蒿(有抗菌作用)覆蓋過夜,揉成餅狀,然後陰幹,做成“紅花餅”保存即可。用的時候只需要用烏梅水煎壹下,再用堿水或者草木灰澄清幾次,就可以染色了。“紅花餅”是宋元以後流行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