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部首最早出現在哪本書裏?

部首最早出現在哪本書裏?

最早的偏旁部首是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提出的。

以下引自百度知道:

部首作為壹個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創造了部首。他根據小篆建立了540個部件,每個部件有壹個部首,540個部首。晉代的《林茨》和南朝顧的《片玉》都采用了與《說文解字》相同的部首。從東漢到魏晉,所列部首主要作為該詞的義類。從眾多漢字的形體結構中,分析歸納出壹些相同的筆畫部件,它們分屬不同的類別,列在其所屬的幾個漢字的首位,在漢字學中稱為“偏旁”。到了隋唐宋時期,漢字多以韻腳排列,如《隋書·陸法言》的《雲起》,唐·孫冕的《唐雲》,宋·陳彭年的《廣韻》。但這壹時期出現了根據文字檢索原理,根據字體的部首建立部首的現象。如《龍穴手鏡》共四卷,又名《龍穴手鏡》。遼代(公元997年),僧僧皆寫。部首按四聲***242的順序排列,其中平聲97個,上聲60個,離聲26個,聲調59個。包括很多受歡迎的角色。包括超過26,430個單詞。這本書不收錄在《大藏經》裏,所以知道的人很少。根據漢字的偏旁建立偏旁,主要作用是方便漢字的排列和檢查。自明代以來,偏旁的取詞原則壹直流行。該詞典是明朝萬歷年間梅於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編纂的壹部大型詞典,共33179字。這部字典出版後,連清代學者朱謙尊在《玉文再版序》中也大加贊賞,並評論說“今師所作《說文》與玉文皆被忽略,兔園本專錄於梅氏字典。”《辭書》在辭書編纂上的第壹大成就是對《說文》、《片玉》等大量傳統部首、部首進行了認真的歸納整理,並作為壹種檢索詞的方法,開創了將214的部首從壹畫到十七畫,按地理分支順序分為十二卷的整理方法(另外還特別設置了壹個附件作為最後壹卷)。這個很方便查閱,明朝崇禎末國子監學生張子烈編的《正字通》。每個分部的頭和梅應左的字典壹樣,214的部首順序和每個分部的字數都是按照筆畫數排列的,和字典壹樣,但是字典的註釋比較簡單,而正字通就復雜得多。此後,清代《康熙字典》編纂,1915出版的《漢語大詞典》,1915出版的《辭源》,1947出版的《辭海》都采用了214部首。同時,梅的“化繁為簡”原則也符合造詞原則,影響深遠。198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原國家出版局頒布了《漢字統壹部首表(草案)》,規定201。但這個《草案》提出,各類詞典或字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編。所以目前大家通用的* * *,有201份,而新華字典是189份。《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詞典》以《康熙字典》214卷為藍本,刪減8卷,合並6卷,實際有200卷。偏旁部首數量和內容的不壹致也導致同壹漢字在不同詞典中的部分不同,給檢索帶來不便,不符合漢字分類檢索標準化的要求,需要進壹步研究解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偏旁”壹詞因場合不同而有兩種含義。識字教學中提到的“偏旁”,通常指的是合成詞的表意偏旁,分析字形中經常提到的“三分水”、“牽手”、“四分底”等偏旁就是這樣的偏旁。這種偏旁是組合漢字的構詞成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可以稱為“識字偏旁”。《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都有“偏旁字典”。教學生用部首查字典時,也會用到“部首”這個詞。在這種情況下,部首可以稱為“部首搜索”。識字和取字的偏旁大部分是重疊的,比如“體”字,識字的偏旁是“手編”(稱為“手編”),取字的偏旁也是“手部”(稱為“手部”)。雖然兩者都稱為“部首”,且大部分重疊,但不是同壹個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首先是內涵不同。識字偏旁是表意偏旁和構詞成分,搜字偏旁是某壹類文字上的* * *諧音。識字偏旁有五類,分別是“邊”、“頭”、“地”、“架”、“信”,每壹類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晏子邊”、“玉子頭”、“馬孜地”、“童子盒”。

其次,角色不同。識字偏旁有利於記憶字形含義,單詞檢索偏旁有利於單詞檢索。比如野雞是鳥的壹種,從識字來說只能歸入“衛字旁”,但從識字來說可以歸入字典中的“向量部分”,如“、”、“唐”、“堯”、“公”、“病”等。

再次,固定程度不同。識字的偏旁是固定的,比如“於”字,它的偏旁無論在哪裏都可以說是“字旁”;檢索詞的偏旁部首是臨時性的,如“真”、“公”,在檢索詞目錄中屬於“-部”。沒有詞檢索目錄的環境,沒有人會說自己的偏旁是“橫部”。

此外,這兩個部首的範圍不同。識字偏旁範圍小,只有組合字才能有識字偏旁;漢字檢索部首的範圍很廣,組合字的部件、單字的筆畫、組合字的筆畫都可以作為漢字檢索部首。例如單詞“和”,

  • 上一篇:中醫藥治療骨折後腫痛
  • 下一篇:流產後月經不幹凈怎麽辦?為什麽月經不幹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