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可以配合雜技,古人稱之為引導,通過肢體運動來防治壹些創傷性疾病,促進肢體功能的早日恢復。王介紹了雜技的三種形式:局部鍛煉、全身鍛煉和器械鍛煉。
局部鍛煉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進行肢體的自主活動,以盡快恢復功能,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全身運動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會進行全身運動,促進氣血暢通,經絡通暢,臟腑功能恢復。這樣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彌補方劑的不足。
有器械的運動主要是加強患肢的力量,促進患肢的功能恢復。壹般常用的有蹬車、拉滑輪、健身球、握把等。
王說,雜技療法主要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滋養關節經絡、促進骨折盡快愈合、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扶正祛邪、促進功能恢復等作用。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因損傷後瘀血阻絡,出現疼痛腫脹。因此,局部運動和全身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
關節經絡損傷後期,局部氣血不充盈,筋脈得不到滋養,出現疼痛麻木。練習後,氣血暢通,瘀血除新生,筋骨活絡,關節通暢,屈伸自如。
促進骨折盡快愈合。運動可以祛瘀生新,改善氣血循環,有利於骨骼營養,所以可以促進骨折盡快愈合。
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骨折或損傷後,患肢長期處於固定狀態,時間長了會出現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通過雜技活動,可以疏通氣血,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
扶正祛邪,有利於功能恢復。局部受傷會導致氣血虛弱,臟腑失調,從而引起寒濕。通過運動,不僅可以調整身體,氣血充盈,肝血腎精旺盛,筋骨強健,有利於傷病的康復,還可以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使身體機能得到全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