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醫基礎理論-氣血津液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氣血津液理論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在《黃帝內經》中,人居住的地方叫“氣通”,是下降的天氣和上升的大氣相遇的地方。人既然生活在“氣的溝通”中,就壹定是由氣構成的,就像世間萬物壹樣,是構成人體的氣中最細微的部分。人體的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運動變化也是人體的生命活動。氣聚則生,氣散則亡。

在中醫中,“氣”有多種含義,如:稱六淫為“邪氣”;身體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稱為“正氣”;中醫的寒、熱、溫、涼稱為“四氣”但這裏討論的氣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氣的產生

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來源於父母繁衍的精氣,即構成人體胚胎發育原始物質的先天精氣;二是來自於後天吸入的飲食中的營養物質和自然界儲存的清氣。

氣的運動稱為氣的運動,包括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氣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只有相對平衡協調,才能發揮其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這種生理狀態稱為“行氣失調”。如果氣機失調,就會出現各種病理現象。由於氣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氣亂”的形式也很復雜,如:氣向上運動過多,稱為“氣逆”;氣的運動受阻,局部出現瘀血,稱為“氣滯”;當氣的出入運動受阻時,氣滯稱為“氣滯”。如經常聽到的“肝氣郁結”,就是因為肝氣升泄。壹旦肝氣運行受阻,郁滯受阻,就會出現噯氣、嘆氣、肝區疼痛等“肝氣郁結”癥狀。

促進作用——氣是壹種精微的物質,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促進和刺激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促進血液的生成和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分布和排泄。當這種功能下降時,就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或早衰,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下降,氣血津液不足,運化排泄受阻。

溫熱效應——主要講楊琪在產生熱量和溫暖人體方面的作用。人體器官和經絡的生理活動需要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血液和體液都是液體,都需要氣的溫暖才能正常發揮作用。陽氣越盛,產熱越多,所以有“氣盛則火,氣虛則寒”之說。?防禦功能——氣具有保護皮膚、防禦邪氣的功能,這與現代醫學的防禦屏障有關。氣有很強的防禦功能,人體不容易生病。

固攝——主要是控制和控制體內的液體,以免無緣無故流失。其中,對於血液來說,就是防止血液溢出脈門,保證血液在脈門的正常運行。

氣化——即通過氣的運動產生各種變化,實際上是氣血津液的代謝及其相互轉化,即物質和能量轉化的過程。

營養功能——指的是氣和各種營養物質的結合,運行到全身發揮營養作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驅動力。

造血作用

血液主要由養氣和津液組成。益氣和津液都是水谷精微物質,來自脾胃化生。《內經·靈樞》說:“中焦從氣中取汁而變紅,稱為血”,指的是脾胃(中焦)的功能,使食物的攝入具體化,產生血液。

血液的功能

血液有很強的營養和保濕作用。血液運行於脈中,到達裏面的臟腑和外面的骨肉,起到滋養和滋潤全身器官組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血液循環

血液通過血管運行,到達全身,為全身的臟腑器官提供營養。

血以陰為主,需要氣的推動才能運行到全身,也需要氣的固攝才能防止其在運行中溢出血管。?血液能否正常運行,取決於氣的升固之間的協調與平衡,以及血管是否通暢。如果上述因素失衡,就會導致血液運行異常,跑速異常或出血。

體液是壹切正常體液的總稱,包括各種器官組織的內部體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腸液、鼻涕、眼淚等。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津液其實是津液和液體兩個概念。雖然兩者都屬於水液,都來源於水谷的精微物質,但從性質、功能、分布部位來看,又有所不同。壹般是稀薄的液體,分布在體表的皮膚、肌肉和毛孔中,能滲入血管發揮保濕作用,稱為津液;性質粘稠,流動性低,註入骨關節、臟腑、腦、髓等組織滋養時稱為液體;但是因為流體和流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流體和流體往往是同時說的。

1,生成

津液來源於飲食,由脾胃運化而成。?

2、布料、排泄物

這個過程主要由脾的運化、肺的宣發和腎的蒸騰氣化來完成。?通過脾的運化,壹方面將津液輸送到全身;另壹方面,體液向上輸送到肺部。?肺對津液的運輸和排泄主要起促進發育和降的作用。通過肺的宣導,津液向外向上分布到全身,多余轉化的汗液排出。通過肺的下行作用,向下運化到腎和膀胱,排出多余的尿液。

腎藏精,是生命活動和氣化的原動力。通過腎精的蒸騰氣化,將有用部分分布到全身,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功能

津液有滋養滋補作用。主要體現在滲透到各器官、器官的毛孔中,起到滋潤、滋養的作用;另壹種滲入血液,形成血液的壹部分。

氣血關系

(1)氣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戚穎和津液,都是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物質。從飲食到水谷精,再從水谷精到養氣津液,再從養氣津液到血液的轉變,都離不開氣的運動和變化。氣強了,化血的功能也就強了。因此,在血虛的治療上,補氣藥物要配伍。

(2)氣能活血。

血屬陰主靜,氣屬陽主動。血液的運行依賴於氣的推動,行氣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如果氣的運動不正常,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正常,所以在臨床治療中經常使用益氣、行氣、降氣的藥物。

(3)氣能吸血

血液能在靜脈中運行而不溢出,主要依靠氣的固攝作用。臨床上常用補氣藥治療氣虛出血。

(4)血為氣之母。

血液是氣的載體,為氣提供充足的營養。氣是壹種很有活力的物質,很容易逸出,所以只有附著在血液和津液上才能存在於體內。氣若失附,則浮無根,產生氣脫。因此,血虛氣虛,血液脫氣也脫,在治療中多用益氣固脫法。

血液和體液的關系?

血液和津液都是液體物質,都有滋養、滋補的作用,而且都來源於水谷的精微物質,所以有“津液與血液同源”之說,津液滲透到血管中,成為血液的壹部分。?

病理上,如果失血過多,血管外的體液可以滲入血管補充血容量;同時,由於血管外的大量津液滲入血管,會導致津液不足、口渴、尿少、皮膚幹燥。反之,可見血管空虛,津液枯竭,血液浮躁。因此,對於失血患者,不能用發汗、利尿等方法消耗津液;同樣,對於體液流失的患者,也不能使用破血等藥方。

1.失血過多:由於外傷、月經過多或其他慢性失血引起的失血過多可導致血虛綜合征。因為出血過多,久了會造成瘀血內阻,堵塞靜脈。壹方面會造成再出血,另壹方面也會影響新血的生成,進壹步加重血虛。

論中醫對血虛的調理

血虛是血液紊亂的壹種表現,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液營養功能下降的壹種病理狀態。血虛的原因很多。

2.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饑餓、偏食、營養不良等原因均可導致脾胃受損,不能生成精微的水谷,氣血來源不足,導致血虛。

3.慢性消耗:過度勞累、重病、久病耗精,或出汗、嘔吐等。耗陽耗陰;過度勞動易耗氣血,久則氣虛血虛;用力過猛容易導致陰血暗耗,心血虛,都會導致血虛。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器官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氣血不足,就可能出現壹系列的病證。主要可以概括為臟腑失養,血不能載氣而導致的兩種疾病。?臟腑失養:壹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爪蒼白,頭暈目眩,四肢麻木,筋脈痙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幹燥,頭發幹枯,大便幹燥,小便不利。

血不載氣: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靠血,血載氣。

血虛伴有氣虛,所以患者不僅有血虛的癥狀,還會出現氣虛的癥狀,如氣虛、懶言、低語、乏力、氣短、自汗等。

此外,血為陰液,易滋養滋養,瘀血阻滯血管,導致新血不生。所以在補血的同時要配合活血生血之品。

其次,氣可以促進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如果氣的功能下降,血液的化生功能也會下降。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虛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因此,補血時不宜單用補血藥物,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藥物,以達到益氣生血的效果。

  • 上一篇:對於肺風引起的痘痘,請咨詢專家。
  • 下一篇:抑郁癥患者應該如何調理?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