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是定量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對測定結果的準確性有很大影響。它是由分析過程中某些有規律的因素引起的,所以它對測量值的影響是相對恒定的。系統誤差的特點是“再現性”和“單向性”。即在相同條件下,反復測定時會反復出現;使測量結果系統有高有低,即總是產生正誤差或負誤差,沒有搖擺,壹會正壹會負。如果能找出誤差產生的原因,並試著測量其大小,那麽系統誤差就可以通過修正來減小或消除,所以也叫可測誤差。
系統誤差有幾個主要原因。
(壹)方法錯誤
方法誤差來源於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或缺陷。比如反應沒有定量完成,幹擾成分的影響,滴定分析中滴定終點與化學計量點不壹致,重量分析中沈澱的溶解損失,* * *沈澱和後沈澱的影響等。,都可能導致系統的高或低測定結果。
(2)儀器和試劑錯誤
因為儀器不準確或者沒有校準,所以造成儀器誤差。例如,由於磨損或腐蝕,砝碼的實際質量與標稱質量不符;滴定分析容器或儀器的校準不準確且不正確;由於實驗容器的腐蝕,引入了外來成分。但是,不純的試劑和蒸餾水中的微量雜質可能會帶來試劑誤差。
以上兩個因素造成的誤差壹般不會因人而異。
(3)操作錯誤
由於分析師的實際操作與正確的操作程序不同,造成操作失誤。例如,使用不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樣品分解不完全或某些反應條件控制不當。
與上述情況不同的是,有些錯誤是由於分析人員的主觀因素造成的,這種錯誤稱為“個人錯誤”。比如判斷滴定終點的顏色,有的人習慣深,有的人習慣淺;在讀取滴定劑體積時,有的人偏高,有的人偏低。其他運營商都有“先人後己”的偏見,尤其是那些端點不明顯的系統。他們不去關註溶液的顏色變化,總是盯著滴定管的刻度,根據之前的結果判斷終點,造成操作失誤。操作誤差的大小可能因人而異,但對於同壹操作者來說通常是恒定的。
第二,隨機誤差
在平行測定中,即使消除了系統誤差的影響,得到的數據仍然是不均勻的,這是隨機誤差的結果。與系統誤差不同,隨機誤差是由壹些隨機因素引起的,如測量中溫度、濕度、氣壓、外電路電壓的微小變化;灰塵的影響;測量儀器本身的可變性;分析員處理每個樣品時的細微差別和讀數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是人們難以感知或控制的,是不可避免的。隨機誤差是這些偶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引起測量結果的波動,而且使測量值偏離真實值。由於上述原因,隨機誤差的特點是其大小和正負難以預測且無法修正,所以隨機誤差又稱為偶然誤差或不可測誤差。
對於有限數量的測量,隨機誤差似乎是無規律的。但重復測定相當多次後,會發現其外觀服從統計規律,可通過適當增加平行測定次數來減少。
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雖然性質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但往往並存,有時難以區分。比如重量法分析,系統誤差是稱量過程中樣品的吸潮引起的,但是吸潮的程度是偶然的。再如,滴定管的校準誤差屬於系統誤差,但在壹般分析工作中往往因誤差較小而不予修正,將其作為隨機誤差處理。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分析過程中還存在操作者的失誤導致的誤差。例如,樣品損失、試劑添加錯誤、記錄或計算錯誤等。,有時甚至找不到確切的原因。疏忽是造成測量誤差較大的重要因素,但它本質上是壹種誤差,不具備上述誤差的性質。作為壹名分析師,我們應該加強自己的責任感,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這樣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測量值中存在誤差較大的數據,應分析原因,如果是疏忽造成的,則應剔除,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