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五年的政策取向分析,可以看出國家對各個醫療領域的政策支持和醫藥領域改革的決心。從政策上看,我國醫療機構改革對醫院、醫生、醫療保險、醫療器械、藥品等傳統領域影響最大。
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基本路徑,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制定和推動出臺多項重大醫改政策文件,基本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體系主體框架,醫改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明顯增強,醫改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果。經過五年的改革發展,看病難問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善,醫療服務水平和公***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高。
首先,分級診療體系正在形成
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快速分診治療、上下聯動”為目標,以醫療協會建設、遠程醫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重點,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享,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醫學會是賦予基層醫療以權力的壹種制度手段,它突破了各種機構之間縱向和橫向的壁壘,建立了醫療資源的循環機制,優化了醫療資源的配置。隨著遠程醫療技術的提高和升級,擁有優質醫療資源的家庭醫生體系的建立,使健康通行證向前邁進,使家庭醫生成為居民的“健康守門人”,從治病變為“治未病”,降低社會整體醫療支出。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基層門診醫保報銷比例提高,轉診病人連續計算起付線,長方、延方實施,基層與上級醫院藥品銜接加強。
二是現代醫院管理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獎金,逐步打破逐利機制,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公立醫院的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收入、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建立輔助用藥、醫院異常用藥、高值耗材的後續監控。堅持“三醫聯動”,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規範藥品價格。從薪酬、實習發展空間、實習環境等方面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同時,醫療服務領域促進社會資本設立醫療機構,放寬中外合資、合作經營醫療服務條件,促進民營診所發展,提高社會醫療服務行政審批效率。
第三,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逐步完善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超過13億。城鎮居民和職工醫保11.77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33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240元提高到490元,政策範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50%和70%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已基本整合,實現了統壹覆蓋、融資政策、保障待遇、醫療保險目錄、定點管理和基金管理。
推進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各省定點醫療機構已達13995家,各省累計直接結算醫療費用106.3萬元。醫療費用256.1億元,基金支付比例58.6%。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重疾患者遵醫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在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左右,近5年受益人數超過1700萬人。重疾醫療救助和緊急救助全面建立,商業健康保險快速發展。
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繼續推進,大部分統籌地區進行了病種、人均、服務單位等支付方式改革。200多個城市對100多種疾病實施按病種付費,實施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改革(DRG),同時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衛生扶貧工程深入開展,“壹批重疾集中治療、壹批慢性病承包服務管理、壹批重疾保障”行動計劃啟動。
第四,藥品安全供應體系日益完善
在醫藥研發領域,制定了《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指南》,從產業規模、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綠色發展、功能制造、供應保障、組織結構、國際化等方面提出了我國醫藥產業“十三五”期間的發展目標。推進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權流程改革,不斷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出臺多項政策,鼓勵研發優質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提高藥品審批質量,解決註冊積壓問題,推進仿制藥質量壹致性評價,加快創新藥物審批,完善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技術指南。
取消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建立新的市場主導價格形成機制。對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壓低抗癌藥收購價格,開展全國藥品價格談判。藥品流通日益規範,藥品購銷“兩票制”在11個試點省份和200個試點城市實施,促進價格上漲透明化。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已經出版發行,數量從520種增加到685種,基本覆蓋了主要臨床疾病,更好地滿足了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完成4+7城市31類藥品集中采購招標,降低藥品價格,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引導醫院規範用藥。
動詞 (verb的縮寫)推進醫療相關領域改革加快推進
推動“互聯網+醫療衛生”發展,突出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公***衛生、家庭醫生簽約、藥品供應保障、醫療安全結算、醫學教育與科普、人工智能應用等服務領域的融合發展。目前,“互聯網+醫療衛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趨勢,新技術的引入對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降低醫療服務價格、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