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數企業來說,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物料就是指材料或原料,而廣義的物料包括與產品生產有關的所有的物品,如原材料,輔助用品,半成品,成品等。下面是我整理的物料如何做好管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料如何做好管控
第壹,物料計劃的制定。
首先,制定合理的物料存量計劃,確保生產的基礎上,避免造成物料的超量浪費;其次,對物料實施倉儲規劃,使物料合理放置,防止倉庫儲位閑置或搬運時力的浪費;再次,根據生產計劃或訂單排程,制定用料需求計劃,確保生產工作正常運行的同時,發揮物料的循環使用功能,實現零庫存;最後,根據生產進度計劃,做好備料計劃,保證後續生產之需。
第二,物料計劃的實施。
具體包括:根據物料需求計劃,實施委外加工或物料請購、采購等工作;物料進廠時,做好物料的點檢、確認、返庫;物料驗收之後,進行倉庫歸位,制作財務賬單或報表;庫內物料盤點;根據生產指令,實行備料發料;其他出入庫作業執行。
第三,物料審核工作。
針對安全存量較低或企業相關部門確認支應不足的物料,對其進行替代方案分析並提示相關方及時采取補救方案;對近期開展的各項生產工作進行進度追蹤,壹旦發現缺料情況,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針對缺料未進或生產進度更改料期需隨之變動物料,實施稽催。
第四,制定相應的對策方案。
如果物料無法及時進料,對其原定的進度安排進行分析修正;出現緊急物料需求,及時到供應商處實行現場催促; 如果物料出現品質狀況,需輔導協作廠商做好物料使用;出現緊急性物料短缺情況,需指定緊急的物料品替代解決方案。
物料如何做好管控物料管理循環
計劃面
1 、 擬訂適切的物料存量計劃,尤指存量水準,作為管制基準,使物料既不致積存太多,又可支應生產所需。
2 、進行倉儲規劃,使料品能各就其位,不致混亂,倉庫儲位得以充分利用,尋找、搬運不會費時費力。
3 、以生產計劃或訂單排程為基礎,做好用料需求計劃,比安全存量管理更進壹步,使“無效庫存”減少幾乎近於零,又能適品、適時、適量供應生產所需,壹切購料生產活動得以循依或推動。
4 、依細部進度計劃做出“備料計劃”,作為備料工作的基準,不致損失現場工作效率。
實施面
1 、依存量管理或用料需求計劃,進行料品采購,委外加工,開立內部制令等實務工作。包括請購、采購。
2 、進行料品進廠時的點收、驗收、退回等工作。
3 、進行料品驗收後的`入庫歸位,以及賬務與報表編制工作。
4 、進行倉庫內整理及盤點。
5 、依生產命令或其他指令,進行備料發料作業。
6 、執行其他入出庫作業。
查核面
1 、查核低於安全存量之料品,或經 MRP 展開分析確認為不足支應之料品,分析其替代方案,或提示采取行動。
2 、比較近期生產進度之需求,如有缺料的可能性,應立即提示采取行動。
3 、查核應進料未進料狀況,或生產進度變更從而進料期必須修正之料品,提示稽催。
4 、查核料品采購價格、品質、數量短少之差異所在,以利研擬對策。
對策行動面
1 、針對確定無法如期進料之料品,分析修正原訂進度排程。
2 、針對緊急需求,到供應廠商處執行“現地”催促。
3 、針對進料品質不佳狀況,對協作廠商進行輔導。
4 、針對緊急缺料部分,研擬替代料品對策。
需求估算或規劃階段
1 、要買什麽?
2 、買多少?
3 、何時進料?
購料或自制料品階段
1 、向誰買?或向哪個部門“訂制”?以何種價格訂購?
2 、訂單發出去了沒有?
3 、進貨了沒有?是超交還是不足?
4 、進料品質是否符合預期或標準?
倉儲作業階段
1 、料品放置何處最宜?
2 、能否確保存料品質?
3 、能否確保掌握存料數量?
備料發料階段
1 、該做哪些料品的備料檢出工作?
2 、該發多少量?是否可以多發或補發?
3 、欠撥如何處理?
物料管理目標
物料管理在於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在計劃、實施、查核與行動的管理過程中,使物料能在符合適當時間、適當地點、適當價格、適當數量、適當品質的五大原則下,供應組織內各部門生產所需的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