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電影的主要矛盾就是真假格列寧的定價差別,也正是由於“天價”和“平價”之差而有了後續各種事情的發生。
印度德列寧是有真正的療效,所以它雖然不合法,既是假藥,也是真藥,成本才五百。正版德列寧的研制者——瑞士醫藥公司,完全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進行批量生產,緣何他賣三萬壹瓶?
別忘了,印度德列寧是仿制的,如果沒有正版德列寧,仿制的德列寧也不會出現。研發出德列寧的瑞士醫藥公司,前期可能投入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美金,他賣三萬壹瓶有錯麽?沒錯。他需要將前期的資金收攏回來,這樣他才能在高額利潤之下繼續研發新的藥物造福人類。
同時,我們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這種天價藥物,吃五千到後來五百壹瓶的印度格列寧有錯麽?也沒錯。就像電影中警察將病人都聚集起來調查假格列寧源頭時,那位大媽說的話:我只是想活下去。
這個世界中,很多時候,都會這樣:妳也沒錯,我也沒錯,但就是充滿了矛盾,無奈卻現實。
藥神中的“生意經”
電影裏,有三種商人:
第壹,賣出天價正版德列寧的瑞士醫藥公司,代表正統,合法並且有充足的實力進行維權,典型的資本運作。
第二,心黑的假藥販子張長林,陰狠狡詐,為賺錢不擇手段,壹個純粹的“商人”。
第三,神油店老板程勇,有自己的道德底線,機緣巧合靠著賣印度德列寧發家致富,而後有自己的工廠,月入數十萬,這別說在當時,即使在現在,也已經超過大部分人的收入了。而後他選擇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弱勢群體。
資本運作沒什麽借鑒意義,這裏暫且不談,我想談談張長林和程勇。
低買高賣永遠是經商的鐵則。就以做商人來說,張長林和程勇都是成功的。但是,雖然成功,他倆卻還是有分別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張長林是個典型又純粹的“商人”,為賺錢不擇手段,陰狠奸詐,將印度格列寧定價兩萬壹瓶,仍舊是天價。心黑的他大賺特賺,卻沒有得到民心,落的個四處躲藏,日夜擔驚受怕,而後被捕的下場。
程勇雖然開始的時候也是想賺錢,但他除了是商人,他還是個人。他將印度格列寧定價五千,普通百姓已經可以接受了。賺了壹筆之後,他利用這筆錢開了個工廠,過上了壹段好日子,而後為了病患,自己貼錢將印度格列寧以五百的價格銷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盡得民心。也由此,我覺得,如果做生意,還是做程勇這樣的“生意人”,可以長長久久,妳好我好大家好的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那麽,程勇為什麽能成功呢?是因為他膽大心細?還是因為他遇到機會並且抓住了機會?不,都不是。他是被逼的。
電影開頭,程勇胡子拉碴,開著沒什麽收入的神油店。因為沒錢交房租,他的店被房東封掉;因為沒錢養活兒子,他的前妻要將孩子帶到國外,他只能徒勞的將憤怒發泄在律師身上;因為沒錢治病,他只能將生病的老邁父親拉回家裏,不給他做手術。他已經走投無路,陷入了絕境。
?很多白手起家而成功的商人,夢想固然有,但真深究起來,其實是被現實逼迫而已。只有在陷入絕境以後,妳才能放手壹搏,逼著自己膽大心細去冒險,逼著自己抓住任何眼前的機會,逼著自己解決問題,逼著自己去做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這些商人還有壹個特質:永不服輸。就像電影中的程勇壹樣,壹切沒了就從頭再來。我不禁想起來《南極之戀》趙又廷飾演的那個“土豪”,在絕境下,拼盡全力博取生機,而不是像科學家壹樣看到絕望的事實就真的絕望了。 常說退壹步海闊天空,其實我覺得,逼著自己去拼,也能拼出新的海闊天空。
藥神中的人性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王陽明則覺得人無善無惡。其實,懵懂的嬰兒哪有善惡,他只有天性,餓了要哭要吃奶這麽壹種天性。復雜的人性,只存在於成年世界。所以我覺得,也許人剛開始是無善無惡的,但隨著成長,人就變得有善有惡了。
比如電影中的黑心假藥販子張長林,在被捕的時候,社會老油條的風範盡顯無疑,警察也被他耍了,可是他沒有供出程勇。全程都是“人性惡”的他,顯現出“善”的那壹瞬間,反而更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動。比如警察隊長在追查假藥源頭後向局長請辭,他的性善讓他無法繼續,可是職責在身,又不得不繼續。比如主角程勇,在鋼管女郎思慧家裏,可以預見的會是壹段激烈的床戲(雖然不會放出來),但是由於看到了思慧患病的女兒,程勇欲望盡消,自己回了家;在剛開始程勇略帶猙獰的說出那句“命就是錢”的臺詞時,他似乎和張長林沒有什麽區別,但是他的人性善讓他有了後來的舉動,拯救無數患者的他成了神。
。。。。。。如此種種, 我們每個人,都是小醜,壹半黑壹半白,狼性(代表惡)和羊性(代表善)彼此糾纏而又矛盾著達到壹種平衡——普通的我們 。
藥神中的情法之爭
情大於法,還是法大於情?這個爭端可以說是自古有之。其實法的初衷,就是符合大部分人的“情”,只是隨著社會發展,法成為了壹種維護統治的工具,那麽情法有矛盾時,由於國家機器的權威性,法是大於情的。就像《藥神》中,程勇最後仍舊被捕壹樣。無數的歷史也告訴我們,只有依法,國家才能安穩發展,依情,國家壹定是會亂套的。但,法是會跟著情而完善的。《熔爐》推動了韓國的法,而天價格列寧推動了我國的醫保。所謂“酌情”,莫過於此。
也由《藥神》我們看到, 法雖壹時無情,長久來看勝有情 。當民情到達壹定程度時,法是會向多數的情妥協,對自身進行完善的(少數服從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