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胸部正中的穴位叫什麽名字? 最好附上人體度數分布圖)謝謝!

胸部正中的穴位叫什麽名字? 最好附上人體度數分布圖)謝謝!

==============================

基本介紹

~~~~~~~~~~~~~~~~~~~~~~~~~~

漢名:膻中

別名:元兒、胸堂、元見、上氣海

歸經:任脈

功能:補益上焦,寬胸利膈,下氣通絡

出處:靈樞-經脈》

~~~~~~~~~~~~~~~~~~~~~~~~~~

01、名稱釋義

膻中指空腔,中指中心。因穴在胸腔正中玉堂之下,正當兩乳之中,又因膻中為心之外圍,代表心之布令,居於胸膜之中,故名膻中。

02、治法

寒則補中留針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03、定位

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04、解剖

胸骨體上有胸(乳)動、靜脈前穿支;布有第4肋間神經前皮支內側支。

05.主治

氣喘、噎膈、胸痛、乳少、心悸、燒心、咳嗽。

==============================

高級解析

膻中穴[dàn zhōng xué],人體穴位名稱,大致在人體的 "前正中線 "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上。

膻中穴的主要癥狀有:胸痛、腹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乳房缺失、哮喘等。

~~~~~~~~~~~~~~~~~~~~~~~~~~

"丹",讀 "山",意為 "羊肉味",如"~氣,~味,腥~"。

這個字也讀作 "旦",意思是:1.|| ?2.胸中:~中(a.中醫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b.穴名,位於前胸正中)。

~~~~~~~~~~~~~~~~~~~~~~~~~~

分析穴名--膻中[dàn]

--膻中[shān],羊閤穴或羊腹霜也,本指該穴為吸納氣血溫煦之所。溫燥之所。膻中者,任脈也。"膻中 "之名,是指任脈之氣吸納溫熱而膨脹發散。此穴物質為太溪穴所通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此穴後進壹步吸收溫脹而變為溫燥之氣,如羊肉有辛辣之氣常見,故名。

名稱釋義(參考古書)

此穴最早見於《靈樞-根結》篇:"厥根於大敦,結於余英,絡於膻中"。

膻中,據《簡明中醫詞典》註釋有以下四義:①穴名;②指胸腔 "心包 "所在,③指 "心包";④泛指胸部。膻中為心之所圍,代心而行,居胸膜之中。此穴位於胸部,兩乳之間,心包所在,故名。

==============================

實際應用

穴位定位

《甲乙經》雲:"在玉堂下寸六分,直陷兩乳之間,任脈之氣,仰取之"。此說歷代針灸書籍基本仿效。如今,人們在臨床中結合男女解剖結構,使定位取穴更加準確實用。其定位方法是:在胸前,當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取穴方法:仰臥位,男性在胸骨中線兩乳頭連線的交點處取穴;女性在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取穴。

~~~~~~~~~~~~~~~~~~~~~~~~~~

寬心順氣(重點!

膻中穴是心包的收藏穴(心包經氣聚集處),是氣機的交會穴(宗氣聚集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可調理氣血循環,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調節神經功能、松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和消化道管腔直徑等作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有效治療各種 "氣 "病,包括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疾病,如哮喘、胸悶、心悸、燒心、心絞痛等。

說到膻中穴的作用,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原來的鄰居是壹位脾氣暴躁的老人,有壹次因為生氣突然心口疼,壹時又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的呼吸越來越急促,情急之下,我便在他的膻中穴上按了按,大約壹兩分鐘,他慢慢緩了過來,休息了壹會兒就正常如初了。後來,我在接觸的大量病例中發現按揉膻中穴還能緩解病人的抑郁情緒,我想,這就是這個穴位 "寬胸理氣 "的功效吧。

很多人在醫院針灸按摩膻中穴時自覺腹中有氣流動,胸中輕松舒暢,有的還能聽到腸鳴音。其實平時自己揉揉就能收到疏通氣機的效果。我建議大家每天揉這個穴位100次,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時間約2~3分鐘,就可以達到《普濟》中所說的:"氣和誌服,則喜由生"。揉捏時請註意:四指並攏,然後用指肚輕輕做順時針打圈揉捏或從上往下摩,切忌從下往上推!

~~~~~~~~~~~~~~~~~~~~~~~~~~

戳法

揉法:用拇指或大魚際掌心先順時針再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反復10次。

揉法:用拇指或大魚際掌心由上向下按揉即可,持續5-10分鐘。

推法:雙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兩側推至腰側,約20次。

溫灸法:用扶陽罐溫灸即可,每次約3-5分鐘。適用於寒證或產後缺乳者。通過罐體磁場和紅外線刺激穴位,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緩心胸等作用。

~~~~~~~~~~~~~~~~~~~~~~~~~~

穴位功效

武俠小說中常有這樣的描寫:高手壹揮手點中對方的膻中穴,輕者動彈不得,重者立斃。雖然這只是小說家的想象,但膻中穴確實是人體養生保健的要穴。

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四肋間隙。膻中穴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緩心胸的作用。

《黃帝內經》說 "氣必膻中",即膻中能調節全身之氣。此外,膻中是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經三焦經的交會穴,也是宗氣聚集之地。具有阻滯邪氣、扶助正氣的作用。

~~~~~~~~~~~~~~~~~~~~~~~~~~

經脈: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丹田中心包集穴。擊之則內氣彌散,心慌神亂。

操作方法:揉推法,用中指端揉,約50~100次;用雙手拇指從丹[dàn]中穴向外推。

膻中穴主治:胸痛、腹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肥、過瘦、呃逆、乳腺炎、乳房缺失、哮喘等。此穴是人體任脈上的次要穴位之壹,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療療法有:胸部健身穴位按摩法。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後,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解剖:在胸骨體上;有胸(乳)內動、靜脈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咳嗽、哮喘、吐膿血、胸痹心痛、心悸、燒心、產婦乳汁不下、噎嗝、子宮收縮。

人體穴位配伍:配曲池、合谷(瀉下)治急性乳腺炎;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裏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配中脘、氣海治嘔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治產後缺乳;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配厥陰俞、內關治心悸、心灼、心痛。

針灸:平0.3-0.5寸;可灸。

註:心包經的集合穴,八會穴氣會。別名:元兒穴、胸堂穴、上氣海穴、元見穴。

針灸學意義:任脈之氣在此吸納溫煦,舒展發散。

氣血特點: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溫燥之氣。

運行規律:清涼濕潤的水氣從天庭下部匯聚到此穴,吸收溫熱後下行到天庭上部。

功能主治:收斂心包經氣血。

治療方法:寒者,艾灸補之;溫者,拔針去氣。

==============================

附錄--請看字音

"膻中穴 "的 "膻",音[dàn],讀作 "丹"。(第四聲)

"膻中穴 "只有壹種讀法:[xué],讀作 "xue"。(第二聲)

"針灸 "的 "灸 "字讀[jiǔ],讀 "九"。(三聲)

"巨闕、神闕 "中的 "闕 "讀第壹聲,"宮闕 "中的 "闕 "讀第四聲。巨闕、神闕 "中的 "闕 "讀第壹聲,"宮闕 "中的 "闕 "讀第四聲。請查閱百度詞典。此外,"巨闕 "和 "神闕 "分別是穴位的名稱。

~~~~~~~~~~~~~~~~~~~~~~~~~~

闕,[shù],讀作 "shu"。詞義為:人體上的穴位,如"~穴,肺~,胃~"。

"穴位 "的省稱是 [腧穴;穴位]。例如,"腎腧、胃腧",現在通常簡稱為 "俞"[shù]。

<名稱> "腧[shù]"源於 "肉 "和 "俞"(俞)("肉")。肉 "指身體和肌肉。俞 "是 "捷徑 "的意思。肉 "和 "俞 "組合起來的意思是 "身體內部的捷徑或通道"。--- 而 "捷徑 "或 "通道 "都有壹個入口,也就是 "穴位"。因此,"腧[shù]"和 "穴 "通常被稱為 "腧[shù]穴[xué]"。[穴位的名稱是 "xué"[腧穴;穴位]。例如,"腎腧[shù]"、"胃腧[shù]"等(現在常稱為 "腎腧[shù]")。

【"愉 "是多音字,也讀作 "愉",但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百度詞典]

~~~~~~~~~~~~~~~~~~~~~~~~~~

穴位

穴位(shù,第四聲)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註的部位,也是針灸、推拿等療法的主要部位。又稱孔穴、腧穴等。

穴位學是研究穴位的位置、主要療效及其基本理論的壹門學科,是針灸學的基礎課程,在本專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代研究穴位的形態結構與針灸效應相結合,使穴位學的內容更加豐富。

穴位是人體氣血出入臟腑經絡的特殊部位。"針灸 "通 "輸",或從簡為 "俞"。"穴 "是間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 "節"、"會"、"氣穴"、"氣府 "等;《針灸甲乙經》則稱 "節"、"會"、"氣穴"、"氣府 "等;《針灸甲乙經》則稱 "穴"。經 "稱 "孔";《太平聖惠方》稱 "穴";《銅腧穴針灸圖》俗稱 "穴";《神灸經綸》稱 "穴";《神灸經綸》稱 "穴"。素問.齊物論》解釋穴位是 "脈氣之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 "神氣之遊行出入者,非肉筋骨也"。穴位不是孤立於體表的穴位,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相互傳遞的特殊部位。這種 "傳 "是雙向的。由內到外,反應疾病;由外到內,接受刺激,防病治病。從這個意義上說,穴位就是疾病的反應點和治療的刺激點。

==============================

後記

以上資料摘自百度(百度百科+百度詞典),經本人親手整理排版,最終成此。

內容雖然繁雜,但也比較詳細,而且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簡繁有序,分門別類。所以有興趣深入研究的人可以通讀全篇,無興趣研究的人只需擷取精華即可。~^_^

==============================

圖片參考

①正面部分

②正面、背面、全身側面穴位壹覽表[UHD]

③ 足底臟腑對應圖[中文版]

④ 足底臟腑對應圖[英文版]

5 上半身正面穴位壹覽表[文字不是很清楚]

==============================

  • 上一篇:浙江藥品不良反應
  • 下一篇:腳上出汗很難聞,其他地方出汗不難聞。為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