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知乎更像是壹個論壇:用戶可以圍繞壹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討論,同時可以關註有相同興趣的人。對於概念上的解釋,網上百科幾乎涵蓋了妳所有的問題;但融合發散性思維是知乎的壹大特色。
擴展數據:
用戶體驗
1.準確的說,知乎更像壹個論壇:用戶圍繞壹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討論,同時妳可以關註與妳有共同興趣的人。對於概念上的解釋,網上百科幾乎涵蓋了妳所有的問題;但融合發散性思維是知乎的壹大特色。知乎鼓勵在問答過程中進行討論,拓寬問題的發散度。鼓勵回答的非針對性,鼓勵回答的維基參考。
2.它比論壇更具排他性。知乎的每個註冊用戶都有壹個PR(Person Rank),妳的每壹個操作都會直接影響到妳的個人PR值。回答時,答案按贊成票數排序,在贊成票數相同的情況下按個人PR值排序,同時隱藏被認為無效的答案。這在壹定程度上過濾掉了相當多的垃圾信息。
3.知乎曾經堅持嚴格的邀請制度,壹是保證用戶準實名身份的真實性,二是避免產生過多的垃圾信息。準實名可以方便用戶向妳感興趣的人提問。這是韓寒流產的獨唱《大家問大家》中很有意思的壹個欄目。換句話說,這就是現實版的知乎。同時,知乎嚴格的邀請制度也讓知乎籠罩在壹種濃厚嚴謹的氛圍中,以keso為代表,說妳沒說的就是妳做的,壹言以蔽之,令人信服。
4.基於信用的SNS關系。或許隨著SNS和問答的整合,中國的Renren.com應該會發展的更快。但如上所述,嚴格的邀請制度排除了相當壹部分無效信息;如果人人網也引入社交問答,必然會整合妳的老朋友,而這些朋友顯然不可能都是對妳的關註感興趣的人。這也幾乎否定了任何大型互聯網公司進入Quora問答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