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抗體(HIV抗體)陽性,並具有下列任何壹項者,可作為實驗確診的艾滋病患者。
(1)近期(3-6個月)體重下降10%以上,持續發熱38℃1個月以上;
(2)近期(3-6個月)體重下降10%以上,持續腹瀉(每天達3-5次)1個月以上。
(3)卡氏肺囊蟲肺炎(PCR)
(4)卡波西肉瘤 KS。
(5)明顯的分枝桿菌感染或其他條件致病性感染。
2.如果抗體陽性者的體重減輕、發熱、腹瀉癥狀與上述第1項接近,則可能是實驗確診的艾滋病患者。
(1)CD4/CD8(輔助/抑制)淋巴細胞計數比<1,CD4細胞計數減少;
(2)全身淋巴結腫大;
(3)有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癡呆、辨別能力喪失或運動神經功能障礙的體征和癥狀。
艾滋病的治療:
(壹)抗艾滋病病毒藥物 氮胸苷、雙脫氧胞苷、雙脫氧肌苷、雙脫氧胸苷、蘇拉明、三唑核苷、膦甲酸鹽
(二)免疫調節藥物 幹擾素、白介素I-2、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SF)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自體和異體骨髓移植、胸腺移植、輸註淋巴細胞、胸腺肽、轉移因子、丙種球蛋白等,借用替代療法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但往往因排斥、過敏反應,導致療效短暫或難以肯定。
(三)機會性傳染病的治療
1.抗原蟲感染治療 卡氏肺囊蟲肺炎、復方新諾明、噴他脒、弓形蟲病、依那西普、磺胺嘧啶、依那西普加復方新諾明或加氯黴素。
2.抗病毒感染治療 環鳥苷、丙氧鳥苷、膦甲酸鈉、幹擾素。
3.抗真菌感染治療 雙黴素 B、5-氟胞嘧啶、氨基康唑、氟康唑。
4.抗細菌感染治療 氧哌嗪青黴素、頭孢唑啉、頭孢羥氨芐;綠膿桿菌感染、夫西地酸、環丙沙星、第二代頭孢菌素、先鋒黴素、萬古黴素、環丙沙星、利福平、乙胺丁醇、異煙肼、吡嗪酰胺、多粘菌素 B、慶大黴素。
(四)抗腫瘤治療 血塞通、長春新堿、長春新堿、博來黴素、a-幹擾素、環磷酰胺。
(五)中藥治療
(六)手術治療
(七)對癥治療 進食困難者可經鼻胃管或靜脈註射高營養,貧血或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者可輸血,血漿蛋白低者可餵白蛋白或血漿。還應註意給氧、補液和糾正電解質平衡。對有絕望和精神癥狀者,應給予心理和精神安慰。有口腔潰瘍或皮膚損傷者,需加強清洗、清潔等護理。
(八)疫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