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市岐山鎮山脊上的王家村位於招遠市南部膠東山區,交通條件較差。農民以種植果樹為主,煙臺市屬於欠發達地區,農民急需科技致富。近年來,通過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的發展,壹個小型的教育網絡已經初步形成。
第二章活動介紹
指導思想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對引導青年學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在實踐中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長知識和才幹,具有重要意義。學生要把實現自身價值與祖國興亡聯系起來,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主題,以全面宣傳貫徹黨的政策為主要活動。我們已經為實現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活動的目的
這個誌願服務項目是以網絡教育和網絡服務為基礎,借助計算機專業技術優勢,以自己的網絡設備和筆記本電腦。通過協調村黨支部為當地農民提供科技服務,借助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絡教室等現有條件;通過網上交易平臺,推廣當地水果特產,初步樹立農民電子商務理念;同時,配合村兩委開展職權範圍內的工作,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活動的內容
壹是落實科學發展的實踐服務,深入農村調查發展情況,積極參加田間各種義務勞動。
二是宣傳當地水果特產,初步樹立農民電子商務理念。
三是宣傳法律和農業知識,向農村宣傳先進文化,豐富農村學生的暑期生活,開展交流論壇。
第四,加強農村環保宣傳,讓村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
活動結果
在老師、同學和當地政府部門的配合下,這次下鄉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活動規劃
在這次活動之前,我們制定了壹個相當完整的計劃。在活動籌備之初,我們就在人員確定問題上對這個服務組提出了壹系列要求。經過精心準備和熱烈討論,大部分工作進展順利。
活動效應
為了讓農民充分接受我們帶來的知識,我們結合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采取了多種形式,非常熱情地為他們服務,得到了他們的認可。這意味著我們親身感受到了我們的關心和幫助。他們對我們的活動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配合我們做好每壹項活動,為我們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科技學習
農民的收入來自天上地下,這意味著他們幾乎沒有精力關註科技知識。根據現狀,我們采取邊打工邊聊天的宣傳方式,向農民灌輸科技思想,希望引起他們的註意,題為“科技是第壹生產力”的含義,了解現代科技知識,關註國家科技前沿,更好地了解現代社會。
2.科學致富
致富需要科學的方法。要根據當地多種果樹的特點,加大果樹栽培的宣傳力度,讓農民朋友們更好地了解各種果樹的特點,掌握多根的成功種植經驗。從科學之路走向繁榮。
3、Faro宣傳
在征得當地村委會同意後,我們利用當地的集會時間、隨身攜帶的電腦和當地的音響設備,向農民宣傳法律知識,並通過網上查詢的方式回答他們的問題。通過這次和解,希望他們進壹步關心和學習法律。
活動感知
這個活動是壹個可以運用我們需要的知識,把平時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的地方。在服務農村的過程中,我們又壹次加深了對“三農”的認識。在壹周的時間裏,我們看到了很多,聽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我們提高了知識和能力。讓我們壹起度過壹周,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讓活動更加精彩。
活動策劃書
——化學系“三農”活動
活動主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宗旨:通過“下鄉”實踐促進先進生產力發展,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成長為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人才;為農村人民傳播先進文化,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為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引導青年學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我部組織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活動。
活動時間:2006年8月1-8月7日。
地點: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蘇留莊鎮前屯村、王迪村、鮑曉村、宋樓村。
活動安排:
壹、前期準備
和當地村委會取得聯系,了解當地情況,開展壹些方便的活動。
設計調查問卷,收集整理宣傳資料。
二、實施過程
1.調查:深入調查,形成相對規範的調查報告。
2.宣傳工作:宣傳“中央壹號文件”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八榮八恥”,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宣傳。
環境檢測:檢測當地水體富營養化汙染趨勢,宣傳環保知識,發放自己編寫的農村環保宣傳冊。
戲劇表演:邀請劇團演員以生動的表演向村民宣傳“八榮八恥”的重要思想和有關環境的知識以及環境汙染的危害。
三、實施進度計劃
具體做法和活動見下表:
時間活動內容
8月1 8:30出發,中午見村領導,安排住宿。
下午,各小組走訪了當地農民。
8月2日上午張貼海報,下午組織農民學習中央相關文件和環保知識,並以黑板報形式展示環保圖片。
8月3日白天,各小組開始按計劃開展活動,對土壤、水質(包括灌溉水和飲用水)、大氣、噪聲進行檢測。晚上,每個小組的成員寫下他們的經歷。
8月4日,調研組上午到集鎮聯系宣傳現場,中午在集鎮組織環保知識宣傳和問卷調查(如果當天不是集市,當天的活動與其他日子互換),各小組成員寫心得體會。
8月5日白天,課題組總結了連日來的調查,以及對當地土壤、水質(包括灌溉水和飲用水)、大氣、植被的檢測,晚上召開了總結會。
8月6日白天,學校組織學生家長召開交流會。主題是:家庭教育對學生教育的影響。晚上以多媒體的形式給當地村民放映環保片。
8月7日上午整理問卷,安排演出場地,下午演出話劇,晚上返回。
四、活動設備
帽子、喇叭、橫幅、國旗領帶、膠片、黑板、筆記本電腦、投影儀、溫度計、聲音幹燥器、COD測試儀、BOD測試儀、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預算
票價:12人×15元/趟×2(往返)=360元。
生活費:10元/人/天×7天×12人=840元。
藥品:100元
橫幅:100元
帽子:10元×12人=120元。
片子:15元×10塊=150元。
洗滌費:15元×10件=150元。
宣傳資料(問卷復印件):0.1元×3000份=300元。
電腦費:30元/天×7天=210元。
總計:2330元
不及物動詞管理系統
為保證我部“暑假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遵守紀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齊心協力,激情與理智相結合,做好此次活動,絕不讓壹個人的關系影響團隊的活動,始終把安全問題放在第壹位,加強安全防範,杜絕事故發生。請遵守以下規範和要求:
所有成員必須服從組長的安排,不得私自行動。
妳必須認真完成妳的工作。
註意交通安全,不乘坐違章車輛,安全駕駛,選擇安全交通工具,走安全道路,時刻保持警惕,切勿私自離隊,單獨行動。
活動期間註意飲食衛生,不私吃,不喝不幹凈的生水;如遇突發事件,應保持冷靜,尋求妥善解決辦法避免沖突,盡快聯系當地有關部門,盡快聯系領隊。
化學系
2006年6月28日
德州大學外語系
“心連心”教學服務小組活動實施方案
為積極響應團委號召,引導青年學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外語系總支通過研究決定成立外語系“心連心”教學服務組,在暑期繼續組織學生支持者“文化、科學、健康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具體實現如下:
壹.活動的主題
榮辱* * *建設我心中的新農村。
二、活動的內容
今年的活動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突出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題,引導青年學生與祖國奮進、與時代發展。按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根據外語系的專業特點,以政策宣傳、科技支農、文藝表演等形式廣泛開展活動。
第三,活動形式
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道德觀的集中體現,是全體公民待人接物的精神準則。組織外語系誌願者下鄉為村民舉辦圖片展、專題展,同時舉辦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演講,讓榮辱觀深入人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榮明之恥,促進農村面貌煥然壹新。
外語專業知識講座。組織外語系成績突出的學生下鄉講學,結合本系專業特點,向村裏的中小學生和家長普及英語、日語、俄語知識。並傳授學習經驗和方法。積極推進農村人才培養和知識文化傳播,建設科技發展、文化氛圍濃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組織文藝演出。通過唱歌、相聲、小品、朗誦等形式,使科技興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政策深入農民心中,同時豐富了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第四,事件的意義
學生在改善新農村村民政治文化生活的同時,可以積累壹定的生活和實踐經驗。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人心,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活動預算:差旅費200元
宣傳資料、書籍500元
各種文化體育活動500元
其他生活費800元
* * * 2000元
2006年6月28日
德州大學(教育系)2006年夏季
“三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策劃方案
為激勵大學生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應以實際行動踐行“八榮八恥”。經研究,我部將組織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國情、了解省情、奉獻社會、服務農村、提高素質。結合我系實際,制定了我院2006年夏季“下鄉”社會實踐計劃。
壹.活動的主題
今年,我部“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將緊扣“踐行‘八榮八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堅持“受教育、展才能、作貢獻”的原則,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學習和踐行“八榮八恥”,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拓展自身素質,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和真正全面落實。
二、活動的內容
社會實踐活動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突出科學發展觀,通過社會實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倡導學習“八榮八恥”。同時,充分發揮我系學前教育專業優勢,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幼兒教育社會化服務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與趙虎鄉政府、趙虎鄉幼兒園簽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
深入幼兒園開展公益活動,捐贈壹批學習用品;
學前教育概念和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經驗座談會;
學前教育觀察班
與孩子手拉手的教學活動:講課和組織孩子的活動。
兒童家庭教育咨詢。
三個積極步驟
1,組織發起和準備階段(6月中旬-6月下旬)
成立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組,招聘人員。
2.規劃和協調階段(6月下旬)
聯系服務區域,調查,了解服務需求,確定服務項目,設計整體方案,組織培訓,落實備貨責任。
3.活動實施階段(7月10-6月13)
10早上7點集合,7: 10出發;8: 10到達目的地,8: 30舉行簽約儀式,9: 00有幼兒園活動;
11天-13天。
4.總結和報告階段(9月)
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後,進行認真全面的總結,並通過論壇、網站、報紙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進壹步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和效果;總結活動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將社會實踐中湧現的先進個人和典型事跡書面報告上級團委。
四。人員安排:教師2人,學生6人。
組長:副書記楊愛民。
指導老師:陳老師。
成員:劉芳、徐坤、朱正等學生
組織與安全管理:劉芳
講座(或評書):姚俊、朱正、劉芳
學前教育咨詢:陳、、
藝術、音樂和體育活動:梁楓劉燕
宣傳:朱正
規劃和後勤聯系人:姚俊
動詞 (verb的縮寫)貨物準備和財務預算
1,壹臺錄音機,磁帶(劉芳借的)
2.壹架電子琴(由劉燕提供)
3.100份宣傳資料(陳)50元左右。
4.玩具、學習用品和書籍價值300元(梁楓、姚俊)
5.交通:載客10以上的廂式貨車。(爭取醫院支持)
6.礦泉水壹箱,方便面壹箱(價值50元左右)。
7.其他機動:100元。
總預算:500元
教育署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