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病原及病因
1.病原
經過相關專家學者研究,羅非魚鏈球菌病的主要病原為無乳鏈球菌。但也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羅非魚鏈球菌病是由於多種細菌***同感染的壹種病,其中包括無乳鏈球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病原。
2.病因
此病在水質惡化,有機物質濃度過高的池塘發病較多。或者由於長期投餵劣質飼料、飼料投餵不科學以及亂用濫用藥物,導致魚類的抗病能力低下,從而讓病原菌更易感染魚類,導致發病。
二、流行情況
此病在我國南方羅非魚養殖區域都有發病案例,主要流行時間為5-10月的高溫階段,高峰期在7-9月,流行水溫25-37度,發病率達20%-30%,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發病魚的死亡率可高達60%-100%,在高水溫季節時,病魚死亡高峰期可持續2-3周。該病主要威脅100g以上的羅非魚,但近些年發現100g以下的魚苗都常有此病發生。
三、主要癥狀
1.外部特征
感染該病的羅非魚體表主要表現為全身性充血;病魚食欲減退,遊動不穩定,在水面打轉等現象,無驚恐反應常呈昏睡狀;另患該病的羅非魚都有眼睛發白渾濁、眼球腫大突出現象,正由於羅非魚患有鏈球菌病時常有眼球突出的情況,因此很多養殖戶多稱此病為“突眼”病。
2.內部特征
患有該病的羅非魚都會伴有腹水、肛門紅腫、肛門外突的現象;解剖可見胃腸道內空無食物,腸道有輕度發炎和充血,內部積有大量黃色或水樣粘液;肝臟腫大充血,顏色不均,比較脆弱;膽囊腫大,充滿藍黑色的膽汁。
四、鏈球菌的預防
1.改善水體水質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在養殖過程中,隨著魚類排泄物、飼料殘餌等有機物日益累加,從而導致水質極易惡化,使魚類食欲下降,有毒有害物質還可使器官受損,功能紊亂,會使魚類生長速度慢、抗病力差等狀況,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加強水質管理。視水質的情況不同,可通過使用生物或化學水質改良劑進行水質改良,水體惡化嚴重時可通過換水或加入新水,來改善水體環境。
2.科學投餵
飼料投餵壹定要做到“四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同時根據魚類不同的生長階段及天氣的變化的因素,合理的調整飼料的營養結構及投餵量,從而進行科學投餵,不可盲目追求利益,投餵劣質的飼料或大量投餵等。
3.定期進行保健
目前的羅非魚養殖多為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壹方面給水體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負荷,同時也導致魚類生理機能低下,要減少疾病的發生,還必須做到內、外保健兩方面的工作。如定期使用華揚“底垢凈”、“潔水靈”、“底毒消”等水質改良劑進行水質調節,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應激寧+板黃散”等藥物進行魚體保健,提高魚體的代謝能力及抗病能力。
4.加強日常管理
日常的水質管理、投餵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等是養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疾病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環節。大部分的發病池塘,在養殖管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要減少病害的發生,強化日常管理工作,做到防患於未然也是極其有效的方式之壹。
五、鏈球菌的治療
羅非魚鏈球菌在業內被很多人認為是魚類的“H1N1”,發病後很難進行藥物治療。但任何病在科學的指導下,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在壹定程度上還是可以控制的。下面是華揚藥業在長期養殖摸索中得出的治療方案,以供參考。
第壹步:調水、解毒
經過走訪大量終端養殖魚塘發現,發病魚塘壹般水體氨氮、亞硝酸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偏高問題,同時大多養殖戶病急亂投醫而使用各種藥物,導致水體環境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受阻,有毒有害物質累積,加之大量死魚在水中腐爛,以致於水質很差。因此只有先調水、解毒,才能提高後續用藥的效果。如使用華揚“底垢凈”、“凈水解毒劑”或“水質保護解毒劑”等,同時停止餵料。
第二步:消毒
發病魚塘的水體壹般都帶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對水體進行消毒是必須步驟。通常情況下,發病後魚類的體質都較弱,不宜采用刺激性較大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宜用“復合碘”、“沐菌消+出血寧(苯紮溴銨溶液)”等溫和型消毒劑進行消毒。經過反復實踐證明,當水體中有機物較少即水質較瘦時,使用“復合碘”效果較好;而水體中有機物較多即水質較肥時,使用“沐菌消+出血寧(苯紮溴銨溶液)”效果較佳。
第三步:內服治療
發生鏈球菌的病魚腸道、肝臟等體內器官壹般也會有病變,因此必須內服藥物,進行治療。內服可選用“魚康寶—羅非魚專用”,可有效對體內發生病變的器官進行消炎、殺菌,改善和修復體內器官的病變,同時可以提高魚類的代謝能力及抗病能力,可使病魚更好更快的康復。實踐證明,按療程及標準用量使用,3-5天即可見死亡量下降,7-10天會有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