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材
(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
本節內容為高中電化學的開端,氧化還原反應、能量之間的轉化、電解質溶液、金屬的反應性等化學知識和物理電化學知識,已經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壹定的知識儲備;同時原電池的原理、原電池的作用是第壹課的內容。知識儲備;同時原電池的原理為後面金屬的腐蝕與防護、其他常用電池的原理及電解原理等重要電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它是電化學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核心內容。
作用:本節內容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實踐再回歸理論以及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依據: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編寫的意圖,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本著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學習,以獲得對新課程理念的有效學習為出發點,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組成條件
(2)能正確書寫電池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方程式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化學實驗的操作和設計能力;綜合運用有關知識、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壹些化學問題的高級技能
2.過程與方法
( (1)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問題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快樂,
(2)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積極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3)學會與人合作,主動交流。
(3)、教學重點:了解原電池的反應原理和構成原電池的壹般條件。
依據:1、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2、電化學的基礎和核心地位
(四)、教學難點:原電池的反應原理
依據:本內容理論性特別強,抽象性強,難以理解。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建立原電池微觀模型正負極電子的轉移。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情境激發學習法 2.探究實驗促進學習法 3.CAI輔助教學法 4.歸納、演繹法
學法:
1.實驗探究法 2.歸納演繹法
本節課教師沒有把教材中的課文內容進行簡單、有序的。在本節課中,教師沒有把教材中的內容作簡單、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重新組織,站在重組和重構的高度來審視教材,把教材內容作為學生科學認識學科的生長點,以探究實驗貫穿始終,使學生在動態的、開放的、個性化的、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經歷類似於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壹般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自主建構。
本節課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基礎上,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對於更好地展示學生的多元智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智力潛能,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壹)課堂導入:創新實驗:番茄電池制作音樂賀卡,發出美妙的音樂。
目的;創設新奇刺激的問題前情境,極大地激發調動學生感知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番茄電池為什麽能產生電流?
(二)教學重點壹:原電池的原理
突破口: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變課本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
依據:
1.課本演示實驗不便於全體學生觀察,缺乏學生的參與,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
2.建構主義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讓學生學會發現並進行相關聯系,積極建構具有自我意義的生產性內化知識。
具體做法:
用鋅和銅的稀硫酸模擬番茄電池做兩個分組實驗,讓學生觀察兩塊金屬用導線連接前後現象的不同。意想不到的實驗結果使學生對原始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引發了學生新的疑問。為什麽導線連接的銅片上會出現氣泡
教師設置了幾個有梯度、有層次的問題引發學生討論,討論後的有限時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弄清了鋅銅稀硫酸原電池產生電流的原因。
討論結束後,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裝置中確實有電流,並證明電子從銅片流向鋅片。以上問題就是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思維品質,告訴學生分析實驗結果要靠實驗證明,不能憑主觀臆斷想當然。
實驗結束後,教師收斂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定義原電池。從而完成了學生思維從壹般到特殊,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認知過程的這壹質的飛躍。
最後,用三維動畫模擬鋅銅原電池的微觀反應。並將畫面定格,讓學生寫出兩極反應式。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和理性思維兩個層面***同理解原電池的反應原理
投影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如幹電池、蓄電池、充電電池、高能電池,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以上變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增加學生的創新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生的問題意識、獨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教學重點二:掌握構成原電池的壹般條件。
突破口壹:增加教材中沒有的開放性探究實驗。即給定各種藥品(電極:兩塊鋅片、壹根鐵釘、壹根石墨棒。溶液:稀硫酸、硫酸銅、酒精、四氯化碳四種溶液和電流表)讓學生設計探究原電池的壹般情況。
理論依據:
1. STS教育觀強調把科學看成是壹個學習過程的重要性,認為能夠論證自己的結論比簡單地得到指向結論的結果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2.實驗方法論認為,化學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在於獲得所謂正確的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究過程。
3、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也把探究性學習確定為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基於以上原因,筆者大膽處理教材,將構成壹般條件下的小學細胞的說教知識轉化為實驗探究學習。
實驗具有壹定的開放性和分散性,教師適時拋出問題,啟發學生引發討論,如何確定探究方向,如何處理實驗中的三個變量,如何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構成原電池的壹般條件。學生依據可行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使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對各種實驗信息進行篩選、比較、分類,加工和選擇有用的信息,運用歸納和演繹等思維方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求知,學會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種信息和信息資源,同時通過學習者之間的討論、交流,用集體的感悟來豐富、強化個體的概括,通過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反饋來強化、修正、豐富個體的探究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共享意識。在實踐活動中理性認識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不僅促進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探究的策略和方法、才智、智慧和判斷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發展。
(四)化學教育史:教師講述伏特電池發明的故事,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五)小結:
采取學生先小結,教師後總結的方式,
目的:1、培養學生總結思考的能力 2、實施基於主動建構的精簡教學策略,以圖表的方式直觀地讓學生理清各節內容的要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六)練習:為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主要講了原電池的組成原理和組成條件及設置。
(七)作業:
家庭實驗:水果電池的制作。
目的:本實驗為開放性創作實驗,對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科學探究延伸到課外。進壹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探究研究的積極性,將實驗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升華創新意識。
四、說板書 板書直觀、清晰地揭示了本節課的兩個教學重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