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的好處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汙染,還可以變廢為寶。例如被稱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眾所周知生活中的電池都是含有汞或鎘等重金屬的,這些重金屬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過雨水的淋溶,進入到地下水當中,對水資源和土地造成嚴重的迫害。但是廢電池裏含有多種有用的金屬礦才,回收利用的價值很高。正因為廢電池有嚴重的危害和特別的回收價值,許多國家嚴禁它們在與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區專門有這種黃色的桶,將紐扣電池等分別投放。再如剩飯生菜,蛋殼果皮,采幫菜葉壹類的廚房垃圾等生物垃圾,它們卻可以用來制造很好的有機肥料。像槐柏樹小區裏這臺大納夢生物垃圾處理機,就可以將生物垃圾烘幹,粉碎,制成高效的有機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種花養草。用它們施種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來,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還挺受歡迎。生物垃圾通常占了垃圾總量的40%,如果他們都能變成有機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場的土地,又節約運送他們的車輛和能源,還防止他們滋生蚊蠅和細菌。
所以,垃圾分類好處多多。
介紹環保分類垃圾桶
壹般來說,常見環保分類垃圾桶分為綠色,黃色,和紅色。
綠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可回收垃圾:紙類、塑料、橡膠、金屬、玻璃等。
黃色的為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包括果皮、菜
皮、剩飯菜等。
紅色的投放有毒有害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電池、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
油漆桶、藥品、化裝品等。
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口號
1.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妳我 2.請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
3.要是垃圾變為寶,分類回收不可少 4.眾人壹條分類心,垃圾也能變成金 5.垃圾分類,舉手之勞
6.垃圾分壹分,環境美十分
7.舉手之勞,資源永續的源泉
8.扔掉“白色汙染”,變成“白色資源” 9.養成文明餐飲習慣,減少餐廚垃圾 10.垃圾兒女要分家,安居樂業靠大家
2.求壹些垃圾分類小知識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註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壹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汙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汙染75%,減少97%的水汙染和固體廢物。
廚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
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通常根據垃圾特性采取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
3.垃圾分類的小常識
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如德國壹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塑料等;澳大利亞壹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壹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如今中國生活垃圾壹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堆肥、資源返還。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廚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有害垃圾
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4.垃圾分類小知識
垃圾分類的知識
在德國,丟垃圾是很講究的。如果妳壹不留神扔錯了地方,整個小區都可能跟著遭殃。2002年起我在德國留學,攻讀環境工程碩士,課余我還到垃圾回收公司打工,切身感受到德國人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
搞清楚怎麽丟垃圾花了我壹個月時間
德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歐洲第壹,垃圾分類系統也非常復雜。
生活垃圾可以分成5個大類:有機垃圾、可回收包裝、紙、玻璃制品及電池。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垃圾箱收集,並且為了便於收集,垃圾箱往往放在不同的地方。我在德國找到房子後的第壹件事,就是向鄰居請教如何正確丟垃圾,整整壹個月我才完全搞明白。
垃圾箱很少有敞口式的,基本都是滑蓋式設計。丟垃圾的時候要用力把蓋子推開,松手後蓋子自動回復原位。這樣有兩個好處:壹是防止雨水落入箱中,把垃圾箱變成水箱。其次可以減少臭味逸出。
街道上的垃圾桶,罩的塑料袋壹般分黃色和藍色。前者收集紙包裝等可回收的垃圾,後者容納果皮等生活垃圾。
廚房裏的垃圾桶壹般要求罩上藍色塑料袋,平常吃剩的飯菜,瓜皮果屑等等就丟在這裏。袋子滿了後打個結,拎到屋外指定地方,清潔工人壹看塑料袋顏色就知道怎麽分類處理。
對有機垃圾(食物等),德國通常焚燒或深埋處理,但2005年起歐盟開始禁止填埋有機垃圾。焚燒汙染小,而且熱量可以發電或供熱。在有機垃圾箱的旁邊通常會有綠色的箱子,那是丟紙的地方,不需要的廢紙、報紙、雜誌、書籍等都丟在那裏。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紙盒、紙箱不能丟進去。因為它們屬於可回收包裝,應丟到專門的黃色塑料袋裏。剛到德國的中國人常常不知道這點。這種印有醒目可回收標誌的塑料袋可以從就近的郵局及超市免費拿到。其他的可回收包裝如罐頭殼、塑料盒等等不論其材質只要印有可回收標誌都可以放到此袋中。
德國的每壹個超市門口都有壹個收集廢舊電池的箱子。玻璃瓶、玻璃罐根據顏色丟到不同的垃圾箱裏。通常玻璃制品的垃圾箱三個壹組,箱上標有醒目的顏色標誌:褐色、綠色、透明無色,提醒妳不要丟錯了。
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絕大多數德國民眾對德國繁雜的垃圾分類都持支持態度。我有位朋友在德累斯頓大學讀書,他說,剛到德國的時候住在學生公寓裏,由於在國內沒有這個習慣,把垃圾混到壹塊丟出去了。有壹天,他看見宿舍管理員戴著手套把他丟棄的垃圾袋打開,重新分類,這讓他非常震驚也非常羞愧。
不遵守這些規則,麻煩就會找上門。有壹回,我在壹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著同事到壹個小區,壹位德國同事打開表示可回收的黃色塑料袋,發現裏面有壹大團發黴的面粉,因為面粉太重,撐破了塑料袋,灑了壹地,按規定,面粉應裝在藍色袋中。很快,工作人員將壹張警告單貼在小區門口,大意如下:妳們小區有人亂丟垃圾,犯了錯誤,現在發出第壹次警告,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聽德國人說,壹旦出現第二次,垃圾回收公司就會“ *** ”懲罰整個小區,小區管理人員要費很多精力協調,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
德國清潔工人的工資,壹般以小時計為12歐/小時,壹個月有3000歐左右,不比辦公室白領低。(來源/《都市快報》)
5.讓幼兒學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媽媽,果皮要放在綠色的廚余垃圾桶裏,飲料瓶要放在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裏,紙片要放在黑色的其他垃圾桶裏,廢舊電池要放在紅色的有害垃圾桶裏。”5月16日中午放學後,縣機關幼兒園芽芽四班的壹名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小手指著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認真地給媽媽說著。
垃圾分壹分,環境美十分。為了更好地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引導幼兒正確辨認與投放垃圾,縣機關幼兒園從宣傳教育抓起,結合實際,組織全園教師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與實操練習,積極開展“感恩自然,回饋自然,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系列活動,配備啟用專門的垃圾分類桶,投放於各班教室、辦公室、走廊轉角處、廚房等地,促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開展。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不識字,如何能讓幼兒了解垃圾類型並正確投放,是幼兒園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最需要做的事。縣機關幼兒園在對幼兒垃圾分類知識的主題教育中,各班教室創設了垃圾分類主題墻,營造了垃圾分類環境氛圍,通過PPT動畫、垃圾桶身標識圖案、垃圾桶顏色分類、小小垃圾有故事、《小小垃圾桶》情景劇表演、幼兒繪畫等輕松活潑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垃圾種類,並通過現場實操訓練,幫助幼兒正確投放垃圾。
目前,機關幼兒園大部分在校幼兒,都能準確地分辨出日常生活的基本垃圾屬於哪種類型,應該投放在哪個顏色的垃圾桶內。記者在校園內隨機采訪了幾名幼兒,孩子們的回答準確無誤。果果壹班的索林卓告訴記者:“在學校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我回家還要講給媽媽聽,因為家裏沒有分類的垃圾桶,我就自己畫了標誌,貼在了我家的垃圾桶上,幫媽媽分類垃圾”,孩子稚嫩的臉上展現出自豪的神情。
除了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意識,機關幼兒園還註重家園***育,利用LED顯示屏、家園聯系欄、宣傳展板、給家長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進家庭”宣傳實踐活動,向廣大家長宣傳垃圾分類處理的基本知識,利用小手拉大手,動員家長和孩子們壹起進行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和垃圾再利用。
在機關幼兒園內,幹凈整治的校園環境讓人感到非常舒適,壹組組小巧精致的垃圾桶隨處可見,桶身上的垃圾分類圖案十分清晰,成為校園內壹道別致的風景。遠處,保潔阿姨將剛剛清掃的綠色樹葉倒進了“濕垃圾”桶;教室裏,孩子們將剛剛吃完餐點剩余的香蕉皮扔進了“廚余垃圾”桶,上課產生的紙屑放在了其余垃圾桶裏……
副園長師芬告訴記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垃圾分類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我們已經把垃圾分類納入了幼兒的教學計劃中,將通過持續的學習與實踐,讓孩子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把垃圾分類變成壹種常態,為保護環境獻壹份愛,出壹份力。”
6.求壹篇垃圾分類《濕垃圾》(廚余垃圾)大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了解垃圾的分類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垃圾的簡單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難點: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物質準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像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壹、引出課題
提問:什麽是垃圾環衛工人為什麽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麽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麽用(學習詞:有機垃圾)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像壹,回憶菜葉的變化,了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像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汙染環境,造成白色汙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盡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壹種垃圾有毒,是什麽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像三,了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麽做的妳發現了什麽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學習詞:可回收垃圾)
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請幼兒設計有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誌。
2.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找壹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壹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評析
壹、設計意圖
本課時是主題活動――垃圾中的第三個活動,在此之前已經做過了兩個實驗,所以本課時是整個主題活動的總結,重點內容的提煉。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通過看錄像回憶實驗過程、結果和做實驗來完成。這主要是考慮到幼兒了解事物的直觀性,同時考慮到幼兒對看錄像和做實驗的極大興趣,曾經有好幾個幼兒來問我什麽時候能看看實驗錄像。直觀形象的錄像能吸引幼兒的註意力,並能對內容產生極大的關註,同時,實驗的操作性、實踐性很強,能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獲得有關垃圾的常識。本課時的側重點在於認知和技能,主要是讓幼兒了解垃圾的不同特性,從而學會垃圾分類。
二、效果分析
通過這壹教學活動,對前兩個實驗活動做出了總結,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了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像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誌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