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食、胃腸減壓:可防止嘔吐,減輕腹脹,增加心血管血容量;
(2)、補液、防治休克:靜脈輸液,補充電介質,糾正酸中毒,防治低血壓,維持循環穩定,改善循環;
(3)、陣發性痙攣:診斷明確後使用;
(4)、抑制胰腺分泌:可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胰腺分泌:使用抑酸、抑胰酶制劑;
(5)、營養支持:禁食期依靠全腸外營養;
(6)、抗生素應用:重癥胰腺炎,靜脈應用廣譜抗生素;
(7)、中醫治療。您母親的情況考慮是禁食,當然是異地營養。
您好;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見的急腹癥之壹,不僅是胰腺局部的炎性病變,還常累及全身多個臟器。大多數急性胰腺炎為水腫性,無明顯並發癥,病理生理過程自限,不需要特殊監測和治療,但約20%的急性胰腺炎為重癥,預後兇險,病死率高達30%~40%。急性重癥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器官功能障礙或局部並發癥,如胰腺壞死、膿腫或假性囊腫。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和全身感染是重癥胰腺炎患者最突出的問題。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器官功能和強化治療是重癥胰腺炎患者預後的關鍵。病因
常見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其中約 80% 與膽道疾病或過度飲酒有關。膽道梗阻在歐洲、亞洲和中國較為常見。最常見的梗阻原因是膽結石,其次是膽道蛔蟲、十二指腸乳頭水腫、頸靜脈括約肌痙攣和頸靜脈狹窄。在美國,過度飲酒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但在中國也並不少見。ERCP與頸靜脈腹部和胰管插管造影及乳頭切開術也可導致急性胰腺炎。約占 5%。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約占15%,主要包括高脂血癥、高鈣血癥、胰腺外傷、低血壓、體外循環、動脈栓塞和脈管炎導致胰腺缺血、口服避孕藥、硫唑嘌呤等藥物、病毒感染等因素。
重癥監護室急性胰腺炎的常見病因
重癥患者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各有特點。壹般認為,低灌註和缺血缺氧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首先,低灌註和缺血缺氧可能是重癥患者發生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見原因之壹。其次,低灌註和缺血是水腫性急性胰腺炎發展為重癥胰腺炎的重要誘因。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膽管結石或飲酒引起的水腫性輕度胰腺炎可發生胰腺壞死和出血,從而導致重癥胰腺炎的發生。
危重病人發生急性重癥胰腺炎的其他原因包括上腹部大手術:胰腺部分切除或胰腺損傷。當然,手術期間的低血壓和胰腺低灌註往往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誘因。體外循環:體外循環導致的微血栓形成和靜脈栓塞是主要原因,體外循環時間過長、術中和術後低血壓、低體溫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和阿片類藥物也與急性胰腺炎的發生有關。心臟移植和腎移植:這些患者的急性重癥胰腺炎並發癥主要與內臟低灌註和術後應用免疫抑制劑有關。流行病學
急性胰腺炎發病率高,預後不良。據文獻報道,急性胰腺炎的年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十八。約20%至2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會發展為重癥胰腺炎或出現危及生命的並發癥,需要轉入重癥監護室接受重癥監護和治療。
近年來,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在過去30年中,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已從25%至30%降至6%至10%。但是,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死亡率仍然很高,達到 30%-40%。在重癥胰腺炎死亡患者中,60%死於發病後兩周內,死亡原因主要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急性腎功能衰竭有關。在發病 48 小時內,60% 的患者會出現低氧血癥,20% 以上的患者可被診斷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0% 以上的患者會出現急性腎衰竭,死亡率高達 80%。可見,加強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監測和治療,預防器官衰竭是改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預後的關鍵。
強化治療原則
(壹)ICU的作用至關重要
急性重癥胰腺炎起病急驟,迅速累及多臟器,導致MODS,是死亡率高的關鍵原因,因此如何迅速遏制胰腺炎的發展,預防MODS,加強衰竭臟器的支持,成為重癥胰腺炎治療的當務之急。過去,重癥胰腺炎患者通常被收治在消化內科或基礎外科,但胰腺炎是壹種全身性疾病,涉及全身所有器官,單純的專科治療是不夠的。最近,大量臨床研究和治療指南(Crit Care Med,2004,32:2524)建議,對於病情迅速惡化、需要大量液體復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或重癥胰腺炎患者,應迅速轉入綜合或外科重癥監護病房(建議 D),在重癥監護病房醫生的負責下,由外科醫生、消化內科醫生、放射科醫生、影像科醫生和內鏡科醫生等多學科醫***組成的團隊對患者進行治療。在重癥監護室醫生的負責下,由外科醫生、胃腸病學家、影像學家和內鏡學家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對患者進行治療(B 級)。早期積極搶救
急性重癥胰腺炎會導致血管通透性顯著增加,大量液體丟失到組織間隙、胸腹腔和腸腔等第三空間,丟失的液體量可達血容量的20%~30%,甚至更多。同時,炎癥反應導致血管容量明顯增加,造成有效循環血量嚴重不足。因此,早期積極的液體復蘇至關重要。
準確判斷患者的血容量狀況是進行容量復蘇的前提。然而,臨床上對重癥胰腺炎患者血容量狀態的估計往往不足。及時監測血壓、心率、尿量和外周灌註,以及血堿度、乳酸濃度和中心靜脈壓等血液動力學監測有助於確定患者的血容量狀態(建議采用 D 級)。
重癥胰腺炎早期血容量極低,積極的液體復蘇至關重要。補液的主要成分可以是晶體液,但補充血漿替代物、白蛋白和新鮮冰凍血漿更有利於恢復血管內容量和升高血壓。
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是循環支持的重要手段。適當的容量或前負荷狀態是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的基礎。只有當心臟前負荷充足時,血管活性藥物才能明顯增加血壓和心輸出量,過早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和肌力藥物可能會掩蓋低血壓和低心輸出量狀態。原則上,血管活性藥物應在確保最佳心臟前負荷後使用。
早期抗菌治療
在發生胰腺壞死的重癥胰腺炎患者中,至少有 30% 至 50% 會繼發感染。雖然感染始於發病的第壹周,但通常在發病的第二周或第三周達到高峰。壹旦發生感染,患者會迅速發展為 MODS,發病率和死亡率會顯著增加,因此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非常重要。壹旦有胰腺壞死感染的證據或臨床高度懷疑局部壞死組織感染,就應使用抗菌藥物
控制炎癥反應和治療重癥感染
目前重癥胰腺炎炎癥反應的免疫調節治療措施不多,療效也不確定。高流量血液濾過可清除血漿中的部分炎癥介質,可改善胰腺炎早期的SIRS,並可預防MODS的發生和發展。然而,血液濾過是壹種非特異性的介質清除,其對炎癥失衡方向的影響還需要進壹步深入研究。
免疫調節劑的使用也存在爭議。對於SIRS明顯的重癥胰腺炎患者,可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如消炎止痛藥、安體舒通和糖皮質激素,以幫助控制發熱和心動過速。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會加重腎損傷。對於有證據表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使用胸腺肽、幹擾素等免疫增強劑。有證據表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使用幹擾素和其他免疫增強劑,但目前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壹旦急性重癥胰腺炎明確合並重癥感染,應同時參考SSC重癥感染的治療指南,
急性重癥胰腺炎應參考SSC重癥感染的治療指南、
急性重癥胰腺炎應同時參考SSC重癥感染治療指南,
急性重癥胰腺炎應同時參考SSC重癥感染治療指南,
可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推薦B級),有條件者可應用活化蛋白C(推薦A級)。 目前,ARDS 的診斷水平已明顯提高,通過早期積極的呼吸支持治療,如氧合、無創通氣、機械通氣等,可糾正或改善 ARDS 的持續低氧血癥。但 ARDS 的機械通氣應采取保護性通氣策略,避免加重肺損傷。如果出現少尿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可采用血液透析治療,如果患者循環不穩定,應采用持續血液濾過治療。
您好
根據您的情況
這樣每天靜脈輸註人血白蛋白對病情是有好處的
不會有什麽不良反應
建議您到當地醫院中醫科就診
結合中醫會診
根據您的脈象和舌苔
開個有效處方。有效的地方
個人護理要註意個人衛生
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和空氣濕度等
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和空氣濕度等
不要過多食用辛辣刺激和過於厚膩的食物
註意餐具消毒等
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