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巧克力的來歷是什麽?

巧克力的來歷是什麽?

原產地是墨西哥,主原料是可可豆(像椰子般的果實,在樹幹上會開花結果),它的起源甚早,始於墨西哥極盛壹時的阿斯帝卡王朝最後壹任皇帝孟特儒 (Montezuma),當時是崇拜巧克力的社會,喜歡以辣椒、番椒、香草豆和香料添加在飲料中,打起泡沫,並以黃金杯子每天喝50CC,是屬於宮廷成員的飲料,它的學名Theobroma有「眾神的飲料」之意,被視為貴重的強心、利尿的藥劑,它對胃液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具有活化性的作用,可幫助消化。

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柯特茲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藥,掀起壹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壹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壹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又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壹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凡苛添(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亞。19世紀末時,瑞士的D.M比德,發明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味道更好,就是今日巧克力的雛形了。

可可樹主要生長區域在南北緯度之間的高溫、多濕地帶,壹般多栽種在海拔300公尺以下,最佳高度則是位於海拔400~700公尺之間,理想溫度為25℃。因溫度低於12℃時將不利於開花結果,且其生長環境需要全年保持濕潤,年降雨量需求為1,200~2,500公厘之間,故栽種時經常會在周圍種植壹些較高的樹種(如椰子樹、芭蕉樹)遮蔽可可樹,以避免陽光照射及維持環境濕度。野生的可可樹可長到12公尺高,人工栽培的可可樹多維持在6公尺高,而其種籽落地後,數天後即會發芽,約3~4年就會開始開花結果。可可樹與壹般結果植物最大的不同處是沒有固定周期的開花結果期,也就是在同壹棵可可樹上可以看見開花、結梗或果實的奇異景象。而且,可可樹的花通常開在主要的枝幹上,花體極小,白色略帶粉紅,無香味,每棵樹壹年約可開花10萬朵;但能經由昆蟲或人工授粉結成果實的比率極低,結成的豆莢約巴掌大,大小約10~25公分,形狀類似橄欖球,豆莢約4~6個月才能成熟;每棵樹約可采收20~80個可可豆莢,每個豆莢大約內含30~40個杏仁狀的可可豆,壹個豆莢重量約400~700公克,壹個新鮮的可可豆重量約2.5公克,壹棵數約可收產1~2公斤幹燥後的可可豆重量,壹公頃的可可樹可生產300~400公斤的可可豆。巧克力之起源巧克力之起源最早被發現是在南美洲亞瑪遜河流域,而可可樹之生長則分布在南北緯度20度之間,高溫多濕地區。目前世界上主要產地在西非有迦納、科特迪瓦、奈及利亞、喀麥隆以及中南美洲有巴西、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等地。可可樹在種植2至3年以後即會開花,結成手掌般大的果實,從栽種第8年起至15年為結實盛期。果實采收後,當地的土著以熟練的手法將果實以鋒利的刀剖開,挖出其中的果肉和可可豆,然後堆積成堆,覆蓋芭蕉葉,借著曝曬,溫度上升,果肉開始發酵,並促使可可豆進行連串之化學變化,經過5到7天,果肉因發酵變成液體流失,剩下的可可豆經曬幹,即成為具有特殊色澤、風味及芳香,同時也是制造巧克力最主要原料。而從可可豆到巧克力更是需要經過復雜加工程序,我們首先探討可可豆加工過程。從產地到加工廠之可可豆,必須依其品種、不同出產地區,分別儲存,並且依照特殊之比例來混合,因為就像咖啡豆壹樣,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之可可豆具有不同之香味及風味。可可豆在未加工之前含有6%~7%之水分,因此可可豆再去雜質之後,首先要加以焙烤,使水分減少到剩下3%,焙烤過程同時可使可可豆產生適當之香味與風味,且因焙烤時間、溫度而有異,因此在焙烤方式、焙烤溫度、時間則成為各廠家獨特技術。焙烤過之可可豆殼占12%,須經由輾壓、震動、分篩及空氣之分離過程把殼去除,殼磨碎之後可以做成飼料,而可可豆經去殼之後,在予研磨成為黑褐色濃稠之流質,稱之為可可膏,可以用來做為原料應用在許多地方如制造糖果、餅幹、巧克力及烘焙方面。可可塊進壹步可經過壓榨而分離出可可脂及可可餅(Cocoa Cake),可可餅攙可可脂含量可從8%到25%不等,此為所謂低脂、中脂、高脂可可粉之區別。而可可粉之制得即是把可可餅經過粉碎、細磨、冷卻、篩網篩過,便可得到壹般常用之可可粉。為了提高可可粉之溶解程度,或因加工需要顏色較深紅,風味較強烈時,則可經過堿化。其方法是把可可餅以堿化物如鉀、鈉、鈣、鋁之碳酸鹽水溶液浸漬,再經幹燥,有的為了要得到更深色澤,則再加以焙烤。?

  • 上一篇:舉報過期食品有獎勵嗎
  • 下一篇:如何看待Capaom對《生化危機7》的“大刀闊斧”改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