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呈長圓錐形,長25~40厘米。全體略呈弓形彎曲,表面光滑,但有細縱紋。通體光潤如玉,白色或黃白色,透視有血絲和血斑,基部稍呈青灰色。全角有縱直細紋,除尖端部分外,生有10~20個隆起的環脊,用手握之有舒適感。角的基部圓形,有骨塞名"羚羊塞",約占全長的壹半或三分之壹。骨塞堅硬而重,橫截面四周呈齒狀而與外面的角質層密合。全角除去骨塞外均半透明,對光透視角內無骨塞部分中心有壹條扁三角形的小孔,直通尖端,俗名"通天眼"(或沖天眼),
為羚羊角的鑒別特點。質堅不易折斷。氣無,味淡。
以角肉豐滿、色潤、有光澤、質嫩、無裂紋、顯有鮮紅血斑(稱全活羚羊)者為佳。
[效用]
[性味] 鹹、寒。
羚羊角[功用] 清熱鎮痙,平肝熄風,解毒消腫。
[主治] 高熱神昏、譫語發狂、驚癇抽搐、目赤腫痛等癥。
[用量] 1g~5g。
[禁忌] 肝經無熱者不宜。
[附註]
1. 商品羚羊角由於年齡不同,而有各種規格:⑴大枝羚羊角,長約15~25厘米,底部直徑約3厘米;⑵小枝羚羊角,長約9~15厘米,底部直徑約1~2厘米;⑶大頭鬼(紫羚羊)是幼羚羊的角;⑷老劈柴(又稱倒山貨)為羚羊死後遺留在山中的死角,亦有大小之分。
2. 市售羚羊角的品種甚多,其所屬原動物各有不同,除賽加羚羊(Saiga tatarica)以外,據文獻記載尚有藏羚(Panthotops hodgsoni),斑羚(Naemorhedus oral goral),西藏瞪羚(Gazella subguttarosa)等幾種。壹般認為真正的正品羚羊角應是賽加羚羊的角。
3. 羚羊角國內產量甚少,多靠進口,價格較昂,曾發現有用他種動物的角,形狀類似者偽充,其原動物目前尚難肯定,今分述如下:
壹種類似黃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的角,全形頗似羚羊角,但彎曲略呈S形;表面有許多縱裂紋,生有輪脊17~20個,輪脊間距較密,且壹側較平坦,不連成環狀;全體灰棕色至棕黑色,不透明,無通天眼;基部橢圓形,中具多孔的骨塞,骨塞邊緣不成鋸齒狀而平滑。壹種系用他種動物的角經加工刮削仿制而成。長短大小不壹,全形頗似羚羊角,但下半部多平直,上半部向壹側彎曲(真品全體略呈弓字形彎曲)。仔細觀察表面可見刀削痕跡,輪脊均極顯明(長形者有輪脊15~17個,小形者僅具輪節1~2個),尖端光滑細長,無不顯明的輪脊(真品有)。全體黃棕色,上端微透明,透視無"通天眼";基部圓形,骨塞外緣平滑無齒,其質堅實無孔。
羚羊角也不壹定有藥用價值,但是藏羚羊角的藥用價值出非常高!
藏羚羊角的藥用價值出非常高,是治療甲狀腺腫大、胃炎、久瀉的難得良藥,也是催產的特效藥。藏羚羊角在藏醫應用已有悠久的歷史,《四部醫典》 (藏名《居悉》公元812年)中均有記載。藏羚羊角幾個世紀以來壹直在傳統醫藥裏受到重視和利用。古老的西藏書本中列出了藏羚羊角的不同療效:它可治療腹瀉、可用於催生、可治療潰瘍、可控制某些腺體的增生、還可治療婦女的月經不調、以及腎臟和血液的疾病。
由於中藥的傳統名藥賽加羚羊角稀少,需要尋找與賽加羚羊角相似療效的藥材。藏羚羊與賽加羚羊同為牛科不同屬動物,在生物學上有種層親緣關系。為了擴大賽加羚羊角藥源,探討藏羚羊角能否與羚羊角同等入藥,比較兩者所含化學成份的差異是必要的。多個實驗結果證明,羚羊角和藏羚羊角某些主要化學成份蛋白質、如膽固醇、磷脂類、脂肪酸及其甘油脂等,基本相同.除絲氨酸、甘氨酸含量相近外,其余13種氨基酸的含量藏羚羊角均高於羚羊角.就微量元素而言,藏羚羊角也均高於羚羊角。實驗還證明,藏羚羊角提取液對實驗動物具有錯靜、止痛、退熱及降壓的作用。這些作用與文獻報道的羚羊角的作用相似。藏羚羊角對心電無明顯影響,毒性不大。我們的初步實驗結果提示:藏羚羊角似可作為壹種新的藥用資源開發利用。藏羚羊角能否作為羚羊角的代用品入藥應用,還有待於進壹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