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是水,水作為壹種優良的溶劑,能溶解細胞所依賴的各種分子和離子,也能溶解成細胞和生活垃圾制成的物質。
二是氣。當然,最重要的是氧氣和二氧化碳。呼吸壹節提到,氧氣是細胞氧化有機物釋放能量所必需的。二氧化碳是細胞代謝後需要排出的廢物。但是這麽說也把問題簡單化了。因為二氧化碳溶於水,是碳酸,很快解離成氫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與細胞外液的酸堿度有關,碳酸氫根是碳酸氫鹽(如碳酸氫鈣)的成分。此外,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對調節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日常經驗告訴我們,呼吸的速度和深度是可以隨意控制的。但如果妳屏住呼吸,妳不會堅持太久。為什麽?因為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流經延髓時,有神經細胞對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敏感。當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值時,延髓會通過神經加速肋間肌和膈肌的活動,加速呼吸以排除二氧化碳。很多人擠在壹個通風不良的房間裏上課開會,時間長了就打哈欠,也就是血液裏的二氧化碳多了,就開始打哈欠——深呼吸,排出二氧化碳。
很神奇的是,人呼吸的調節其實是由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來指導的。所以二氧化碳也是細胞外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當然不會太多。
第三,無機離子種類繁多,其中鈉離子、氯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磷酸根離子含量豐富。其他無機離子需要較少,有時稱為微量元素。如銅、鋅、錳和金剛石,對某些酶的活性是必不可少的。碘是甲狀腺素的組成元素。食用鹽加碘可以預防碘缺乏。氟對強化牙齒和骨骼也非常重要。
第四種是有機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類和多種維生素,它們進入血液,然後是食物消化吸收後的細胞外液。它們各有各的生理功能。比如人的血液總是需要維持0.1%的葡萄糖,也就是所謂的血糖。血糖低的時候,腦細胞會有頭暈的感覺。這是腦細胞首先利用細胞外液中的葡萄糖供給能量的表現。沒有血糖,腦細胞就無法正常工作。再比如,血漿中含有約7%的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的多種蛋白質)。這些大分子通常不會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液,但如果由於嚴重營養不良,血漿中的蛋白質減少,就無法“吸收”更多的水分子。這樣壹來,血液中的水分就會滲透到細胞外液中,改變細胞外液的成分,從而引起水腫和營養不良。饑餓、水腫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第五,細胞外液還含有多種激素。在高等動物和人體中,激素是由壹些不同的內分泌細胞或腺體分泌的。它們的調節影響各種生理活動,從物質變化到生長發育再到生育。
第六,有限量的廢物,是細胞代謝的產物。對動物來說,最重要的產物是蛋白質和核酸代謝。這些產品都含有氮,如氨、尿素和尿酸。其毒性不壹,應及時排出,以免損傷細胞。
以上六種物質都是細胞外液的成分。正常情況下,它們的含量只能在很小的範圍內變化。另外,內部環境有兩個重要因素,只在小範圍內變化。壹個是pH,也就是俗話說的酸性或堿性。人體血液和組織液的pH值在7.34-7.44之間。第二是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維持在37.5℃左右。通常量的是腋下溫度,較低,在36℃到37℃之間。哺乳動物與人類相似,如以下動物的平均體溫:豚鼠,37.4℃;兔子,39℃;馬,38℃;牛,38.8℃;羊,39.5℃;豬,39℃;狗,38.2℃;Cat,38.5℃等。家禽屬於鳥類,較高,壹般42℃。很明顯,唾液怎麽會是口腔外部環境的體液呢?體液(血漿、淋巴液、組織液)僅限於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