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皮膚和粘膜刺激性/腐蝕性,如致敏性、致畸性、致突變性和對生殖系統的損害,以及致癌性。當然,這些實際上也可以歸為上述四類。要對壹種化學物質,簡而言之就是壹種物質的毒性進行完整的評估,需要壹套嚴格的實驗系統。壹般來說,化學品的毒性評估需要分四個階段分別進行。第壹階段,對於急性毒性,現在的鑒定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比較好的量化,即 LD50 和 LC50,也就是對實驗動物進行單次吸入、皮下和口服三種實驗,然後得出給藥濃度或給藥量為 50%的實驗動物的死亡概率。在相同的實驗環境下,對同類動物進行相同劑量的試驗,LD50 或 LC50 越低,說明化學品的急性毒性越高。但急性毒性試驗並不僅限於此。化學品的急性毒性評估不僅要看它是否能殺死實驗動物,還需要做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和眼刺激性/腐蝕性試驗。有些化學品可能不會致命,但會對皮膚或眼睛造成極大的刺激/腐蝕,這是化學品毒性評估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另壹個需要做的是皮膚過敏試驗,如果壹種化學品能夠引起過敏反應,那麽同樣需要進行壹些特殊處理。需要明確的是,將化學品區分為劇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只是指化學品的急性毒性。現在進入第二階段。那麽亞急性毒性呢?這其實是接觸化學品的時間段不同。亞急性毒性指的是實驗動物在 2 到 4 周的時間內每天接觸化學樣本所造成的健康損害。這需要進行短期實驗,每天給實驗動物投藥 14/28 天,觀察實驗動物的健康損害情況。在第二階段,還要進行誘變性試驗,通常是在體外用細菌或動物細胞進行試驗。還需要評估的是免疫毒性,即化學品對免疫細胞形態和功能的不良影響;以及神經毒性,這個就不多說了,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上一篇:常設藥物調查下一篇:甘蔗地可以套種玉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