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調查報告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全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背景下,湛江市太平鎮農村醫療改革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制約太平鎮新型農村醫療推進的主要因素,並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農村醫療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革探索
壹.研究背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培林在壹份課題組的調查報告中指出:當前,中國出現了住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等問題,堪稱新三大民生問題。
2005年10月,我打了壹個電話回家。家人告訴我,當時在全村推行新農合的過程中,村幹部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強迫所有村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就以沒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明和貧困證明。我覺得這裏面有壹些問題,就立項做了壹個關於家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情況和遇到的問題的寒假實踐調查。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概況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定義
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有效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緩解因病致貧的重要手段。它是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它是壹種有效保護農民身心健康的醫療救助制度。它是由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小病補償為輔,體現互助共濟的農民醫療保障制度。
——摘自太平鎮新農合宣傳欄。
2.新農合在哪裏?
與傳統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新”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統籌機制新。省財政每年補助25元,市財政補助6元,區財政補助4元,加大了籌資力度,提高了抗風險能力。二是管理機制新。在加強內部審計和基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基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基金監督管理。第四,國家政策長期穩定。* * *中央、國務院決定2003年開始試點,然後推廣。到2010,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在全國農村廣泛實施。
——摘自太平鎮賈家村事務公示欄。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
各級財政人均補助***35元(詳見以上第2點),人均農民籌資15元,合計50元,列為住院補償基金統籌基金。這樣,其實農民只需要交15元,最高可以報成4000元;重疾和特困也可以額外申請3000元,***7000元。
——訪太平鎮夾關區黨支部書記陳。
4、住院報銷起付線、報銷比例、封頂線和門診費用減免要求。
起付線:鄉鎮200元,市級以上500元;
報銷比例:鄉鎮50%,市級以上(含市級)30%;
頂線:4000元。大病救助3000元;
門診減免:持有合作醫療證的農民可直接享受本戶門診掛號費減免。輔助檢查8折優惠。
特別是住院分娩的產婦不設免賠額,報銷比例鄉鎮50%,市級以上(含市級)30%,每人每年200元封頂。
——采訪太平鎮新型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
5.新農合的定點醫療機構有哪些?
區域內市級以上醫院、中醫院、衛生院、鄉鎮衛生院。
——采訪太平鎮新型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
6.哪些行為、疾病、藥物、檢查不在報銷範圍?
(1)工傷、交通事故、自殺、自殘、服毒、酗酒、自然災害、打架鬥毆、戒毒等發生的醫療費用。
(二)性病、器官移植、近視矯正、氣功療法、美容手術、骨科手術所發生的醫療費用,以及人工器官、假肢、各種康復器械、健康營養治療的費用。
(3)各種滋補營養類藥物:口服液、丸劑、人參、三七、天麻、中草藥釀造的酒、除氨基酸外的高蛋白藥物。
(4)CT、MRI、彩超、激光治療費、掛號費、患者夥食費、營養費、住院陪護費、出診費、會診費、手術陪護費、麻醉保險費、體檢費。
——采訪太平鎮新型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
三,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緊迫性
1.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80%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條件差、設備少、水平低。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農民在當地很難得到有效的治療,所以去外地和大醫院不僅看病難,還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從太平鎮的整體實際情況來看,全鎮只有壹個鄉鎮級衛生院。從走訪太平鎮壹些自然村得到的數據來看,過去村裏還有赤腳醫生開的私人診所。但前幾年發生了幾起赤腳醫生誤診導致患者死亡的嚴重事件,引起社會關註。市政府發文全面整頓鄉鎮醫療衛生機構,於是鎮政府壹刀切關閉了大部分私人診所,沒有關閉的政府也大幅提高了開設私人診所的門檻,導致全鎮醫療衛生資源銳減。這樣農民壹般的小病都要去鎮上買藥或者看病,大病就更不用說了。顯然,這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2.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目前為止,農村地區還沒有建立起規範的醫療保障體系。正在試點和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不高,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8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看病基本靠自費。甚至在壹些農村地區,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的居民占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在新農合推廣之前,太平鎮的農業人口是這樣的。沒有醫療保障,看病都要自費。有些貧困家庭可以上山采摘中草藥治療小病,但大病壹場,往往不得不變賣所有家當後含淚放棄治療,把活著的希望寄托在迷信上。
3.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嚴重不足,藥品流通秩序混亂。
農村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主要依靠向群眾收取醫療費用來維持其運行和發展。壹些醫療機構壹味追求收入,違背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損害了人民的利益。但是,壹些藥品流通企業靠回扣賣藥,以藥養醫的機制導致壹些醫療開出高價藥,加重了農民的醫療負擔。
據介紹,太平鎮大部分衛生醫療機構都留有高額的看病和藥費。采訪中,有村民反映,有的醫生甚至做了這樣不道德的事情:有的病人的病並不難治,但醫生缺的是給病人開壹些無關痛癢、“無痛”的處方,吃夠幾個療程的錢再給病人開對癥的藥。
四、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廣過程中的壹些問題和建議。
1,宣傳方式不夠合理,宣傳力度不夠。
首先,在向農民宣傳什麽是新農合的時候,我通過調查得出結論:宣傳的方式不應該是書面的、官方的,而是通俗易懂、貼近農民的。因為農民受教育程度畢竟有限,他們不會關心合作醫療制度是什麽重要手段,最終體現是什麽,重要內容是什麽;他們只關心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比如它能給他們帶來什麽至關重要的利益。如果村民沒有真正意識到宣傳能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那麽村民的參與熱情肯定不高。而是認為政府在以什麽名義收錢,往往以抵觸的態度對待。
其次,通過對村民的采訪,我也感覺到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這項新制度方面做得不夠。村民們並不十分清楚這壹制度的內容和運作方式。如果村民在符合報銷條件時不了解具體操作流程,醫藥費就無法報銷,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農民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主要參與者。沒有廣大農民的支持,新制度的推廣肯定是短命的。
因此,工作人員在向村民做宣傳工作時,壹定要註意以上兩個方面,宣傳和推廣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始終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壹位,讓他們清楚地了解新制度實施的每壹個過程,讓農民在參與合作醫療的過程中真正意識到它能真正帶來好處。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廣手段不合適。
調查前,我發現村幹部在推進新農合過程中采取強制措施,導致部分村民抵觸。農民有權根據情況選擇拒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已經通過了國家試點實驗,但是對於其他地區的農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對於剛剛豐衣足食奔向小康的村民來說,還很缺錢,每人每年15元還是挺大的壹筆開銷。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從源頭開始。新農合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由市級牽頭,以區、縣、縣級市為單位,根據各自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並實施。我們來看壹下湛江市壹級制定實施方案的總體目標:
明確了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和完善的措施。壹是要求全市各縣(市、區)到2006年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覆蓋率達到60%以上;2006年以後,根據取得的經驗和新的情況,進壹步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力爭到2010年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
我們來看看湛江某縣級單位是怎麽實施的:
會議對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進行了部署,總結了去年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和啟動的經驗,分析了形勢,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從現在起用25天時間,為實現2006年農民70%覆蓋率的目標預熱。
會後,各鎮立即行動起來,召開三級幹部會議進行動員,並與村委會簽訂工作責任書,形成了大力宣傳動員的局面。硇洲鎮的宣傳發動抓得早,班子成員分段作業,走村串戶,宣傳發動工作相當深入細致。東山鎮工作思路清晰。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他於2006年出資654.38+0.8萬元,支持全鎮中小學生和五保戶參加新農合,確保全鎮覆蓋率在70%以上。東健鎮善於抓兩頭,促中間。壹是2005年農村合作醫療完成1.000%的龍騰村委會率先示範,同時做好相對落後的龍水村委會的工作。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形勢壹片大好。然而,透過現象背後和深入到農民群眾中,我們仍然意識到事實上存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通過對壹線工作人員和正在太平鎮造甲村推行新農合的部分村民的采訪,我了解到壹線工作人員不能忽視上級交給的重要任務,否則會受到扣除獎金、工資甚至降職或辭退的嚴厲處罰。於是他們幾乎用了所有可以用的辦法,保證100%完成任務,於是出現了“所有村民都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以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明和貧困證明”的怪現象。而且從壹些村民的反映中,我知道村民有不滿。有的村民孩子多,要交很多錢。另外,臨近過年,各地都需要錢,他們的手更緊張了。有些村民不知道這個新制度,卻認為這是村幹部斂財的新招。此外,在大多數農村地區推廣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過程中,存在著重復收費的現象。也就是說,有的村民已經走上教師崗位,並且已經在單位參加了醫保,但壹線工作人員仍然堅持讓他們參加新農合,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通過這些事實,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農民接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需要壹段時間和適應過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並不是壹帆風順的。那麽如何才能很好的推廣新農合呢?我覺得,第壹,源市級單位在推廣探索階段,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這樣會讓下屬和村民有壹個更好的承受和適應過程,讓提拔過程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精神。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對能為新制度推廣帶來積極作用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農村合作醫療的受益人群現身說法,使宣傳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打動農民的心,從而增強宣傳新制度的有效性。三是確保群眾醫藥費報銷,管好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確保農民應該得到的報銷能夠得到,杜絕虛假事件,使新制度深得人心,贏得廣大村民的擁護和支持。
3.資金的監督管理不夠透明,參合農民應該有知情權。
《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在加強內部審計和基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基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基金監督管理。但實際上,農民代表難免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從而失去應有的監督權。因此,所有參與的農民都應該有權知道和了解資金的使用情況,這樣農民才能相信和支持這種新的制度。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監督下定期公布其資金使用情況,使資金使用渠道完全透明。
4.報銷範圍不夠大,參合農民受益空間仍然有限。
從未納入報銷範圍,農民從中得到的實惠還是很少的。比如交通事故,會給農民造成嚴重損失,不在報銷範圍內。通過采訪了解到,交通事故壹般都有賠償人,不在報銷範圍內。但是如果沒有賠償方呢?我認為報銷範圍應該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放寬。畢竟,如果農民花錢多的地方得不到相應的報銷,新農合就沒有新的特色和強大的吸引力。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2003年在全國部分地區進行試點,2005年在全國範圍內初步建立的壹項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符合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有利於我國城鄉協調發展,有利於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在實施初期並不順利,必然會出現很多實際問題,需要在推廣過程中積累經驗,探索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可行方法。我相信,在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它將成為我國農村醫療保險改革的成功典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
表示感謝/感激
在本次實際調研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湛江市太平鎮政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太平鎮棗家村、調浪村、呂寨村村委會及部分村民的熱情接待和幫助。謝謝妳。
參考
1)湛江市太平鎮政府實施新農合的壹線信息
2)湛江衛生信息網-湛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