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戰亂饑荒時期,很多人很多天吃不上飯。終於有壹天,有人救災,在那裏開了壹個粥棚,好多人搶著喝粥,大家邊喝邊罵,說怎麽不給飯吃。
我當時就問,為什麽不給他們點饅頭什麽的?爸爸說,餓了這麽多天,人的腸胃功能已經很虛弱了。這個時候,突然吃下很多不消化的食物,很多人會馬上窒息。所以遇到災民就給粥,等脾胃功能慢慢恢復就可以正常吃飯了。
同樣,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人在服用了滋補藥物和保健品後,身體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有的甚至加重了病情。這種情況叫做“虛不補”。
《內經》說:“虛則可補,實則可瀉。”意思是如果人體虛弱,可以補。那麽為什麽會有“空無所補”這樣的說法呢?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虛不補,就是體質虛弱,承受不了進補的功效。補藥可以補充人體氣血陰陽的不足,治療各種虛證,但不是萬能的。進補藥物也有壹定的適用範圍、副作用和禁忌癥。如果運用不當,只會適得其反,出現虛不補實的情況。很多身體虛弱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把希望都寄托在各種滋補品上,很有可能是虛不補。
中醫認為“虛為補,實為瀉,熱為寒,寒為熱。”因此,體虛的人需要通過補益氣血、陰陽來調節虛實,還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和疾病進行進補。
補就是補虛扶正。非虛則可引起不良反應,導致虛而不補。比如,吃補藥的人越多,就會越上火。原因如下:
1.不對。
化妝就是妳以為自己是假證,其實是實證。很多人都有濕、瘀、氣滯等證。如果再用補藥,只會讓堵的地方更堵。當虛實不分,把實當虛證,身體自然會啟動抵抗機制,產生不適感。在這種情況下,進補前必須先去實邪。
2.體內氣血不暢
進入人體的滋補品,必須通過“氣血”的傳送帶輸送到全身,才能有效。當體內氣血不暢時,“傳送帶”的運轉自然會變慢或停止,進補不僅不起作用,還會使傳送帶運轉得更慢,造成惡性循環。
3.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脾胃是身體的中樞,具有升降氣機的功能,能升沈濁。當脾胃功能較弱,或者脾胃被阻,氣機就會逆行,降於下焦、溫腎水的火,就會隨著氣機的運動,沖到頭面部,身體消化吸收不了這些滋補精氣,產生淤積,從而導致上火的癥狀。所以脾胃虛弱的人,越補越上火。要想把吃進去的補藥變成氣血,必須要有強大的脾胃。
根本不需要進補。
這種情況最常見。清代名醫彭曾說:“大不了補壹補,有補者不補。”有彌補錯誤不當的人;也有不辨氣血,不辨寒熱,不知輕重緩急,不辨五臟,不知道誤解的根源。“對於身體來說,不是補了就好了,進補也要對應壹定的癥狀。如果妳完全沒有體虛的癥狀,妳就會盲目的去補,自然得不到補充。
進補的三個原則要牢記:先去虛實,後調氣,最後扶正弊,胃分陰陽。
在確定自己身體虛弱,確實需要進補的時候,不能亂吃各種補藥。妳得掌握正確的方法。
“補”包括補氣、補血、滋陰、壯陽四個方面。中醫主張:“虛不補,根子在脾胃失調。”虛證壹般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所以根據中醫“虛則補,實則瀉”的原理,進行進補。
最後,識別憲法是最重要的。所謂“壹藥壹性,百病百方”,每種進補藥物只能適合某種體質,治療某種疾病。所以進補前壹定要去正規醫院,讓中醫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體質,是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然後對癥下藥,科學進補。
當妳遇到以上情況,可能是虛不補,需要把實證去掉,然後先調整心態再補身體。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