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牛皮是最早的制作阿膠的方法。南北朝時,陶弘景寫《名醫錄》:(阿膠)生於東平縣,用牛皮熬制。走出東亞。”後來各種動物皮都用來煮膠,但認為牛皮和豬皮最好,驢皮、馬皮、騾皮較差。見北魏賈思勰《齊姚敏蜀沸膠九十》:“沙牛皮、水牛皮、豬皮為佳,驢、馬、駝、騾皮次之。雖然膠力差不多,但驢皮和馬皮薄,毛多,用膠少,比柴火貴壹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改變了《齊姚敏書》的說法,把豬皮和驢皮的位置改了:“十月至二三月,制各種膠者,以沙牛、水牛、驢皮為頂,其次是豬、馬、騾、駱駝皮,以舊皮、鞋、鞋為底。”由此可見,驢皮的地位在明代有所上升,但牛皮的地位從古至今沒有動搖過,所以李時珍和泥說:“壹般古代用牛皮,後世用驢皮貴。”到了清朝,阿膠就變成只有驢皮做的了。清代周燕對本草的推測:“阿膠是用吉水黑驢的皮制成的。”阿膠之所以用驢皮制作,可能與明清禁止殺牛導致牛皮缺乏有關。無論如何,阿膠以驢皮為正宗的歷史也不過短短的壹兩百年。如果真的信奉“傳承千年”,就應該讓阿膠恢復使用牛皮。
阿膠的主要賣點是“補血”。「補血」是什麽意思?壹種說法是用來治出血的,意思是如果妳受傷出血了,吃阿膠可以幫助身體補血。事實上,如果出血量不多,流失的那壹點點血液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身體會自然補充自身造血;如果出血過多,就需要輸血救命。無論如何,出血後不需要服用特殊的藥物或食物來“補血”,也沒有任何藥物或食物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過程來補充流失的血液。所以吃阿膠對治療出血性疾病沒有幫助。另壹種說法是治療貧血。導致貧血的因素很多,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阿膠的宣傳資料宣稱治療缺鐵性貧血有效。如果知道了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就知道這是扯淡。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需要與鐵結合來攜帶氧氣。如果身體缺鐵,血紅蛋白就會衰竭,從而導致貧血。所以,預防缺鐵性貧血,要吃富含鐵的食物,而治療缺鐵性貧血,要吃鐵制劑。而阿膠幾乎不含鐵,不僅能治療缺鐵性貧血,還能預防。
膠原蛋白是阿膠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是壹種蛋白質。和其他蛋白質壹樣,吃進去會在消化道消化成各種氨基酸再被吸收到體內,並不能直接進入體內發揮作用。所以吃阿膠和吃其他蛋白質沒什麽區別,但是可以補充氨基酸。而且因為膠原蛋白缺乏必需氨基酸,不是優質蛋白質。不如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蛋、奶、肉,便宜很多。有人會說,除了主要成分,還有次要成分。怎麽知道阿膠的二次元成分中沒有可以“補血”的神奇物質?目前,我們還沒有在動物皮中發現任何神奇的物質。如果有,含量肯定極低,吃了在體內也起不到作用——壹種物質需要達到壹定濃度才能在體內發揮作用。如果妳真的相信動物皮含有極低含量的神奇物質,可以在體內發揮作用,那麽吃動物皮就好了,為什麽要吃昂貴的阿膠呢?
有人會說,阿膠不是簡單的動物皮,而是煮出來的。怎麽知道沸騰過程中不會發生某種化學反應,產生以前不存在的神奇物質?其實水煮阿膠也就是普通的煎煮和濃縮而已。在這種溫度條件下,單純水解膠原蛋白,將其轉化為相對較短的肽和氨基酸,是不可能產生神奇物質的。阿膠成分的化學分析結果也表明,它基本上是由膠原蛋白及其部分水解產物組成,沒有特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