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島之戰是壹場非正式的不宣而戰的戰爭,外交官稱之為 "武裝沖突",軍國主義者稱之為 "馬恩島之戰",從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歷時74天,是20世紀第壹場現代化戰爭。這是 20 世紀第壹場可被視為現代化的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以下簡稱 "馬島")位於南大西洋,東經 5 7° 4 0′,西經 6 2°,南緯 5 3°,北緯 5 2° 1 5′之間的海域。群島由 3 466 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總面積 1 580 000 平方公裏,其中 15 個島嶼長期有人居住,主要島嶼是索萊達島(即東福克蘭島,以下簡稱東島)和大馬爾維納斯群島(即西福克蘭島,以下簡稱西島),總人口約 2 000 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英國移民的後裔。首府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喬治亞島是馬恩島的附屬島嶼,(以下簡稱南島),位於馬恩島東南7 1 6海裏的海面上,西經3 9°,南緯5 3°,面積3 7 0 0平方公裏,居民居住時間隨季節變化有多有少,最多時達5 0 0人,首府為格裏特維肯港。
該島距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之間的主航道麥哲倫海峽2 500海裏,距阿根廷大陸2 760海裏,距英國大陸7 000海裏。該島屬於氣候寒冷、沼澤遍布、生物資源貧乏的島嶼,但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僅地處南半球溝通兩大洋的交通必經之地,而且漫長曲折的海岸線組成了眾多港灣,構成了英國在南大西洋最重要的基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利用這壹基地控制了南大西洋的制海權。近年來,馬恩島已成為開發南極的更重要基地。此外,20 世紀 80 年代在海底發現的石油加劇了英非關於該島主權的爭端。
英阿關於馬恩島的主權爭端由來已久,歷史悠久而復雜。英國人於1592年發現了馬恩島,但阿根廷卻認為是葡萄牙人戈麥斯於1520年發現的。
1690年,英國人約翰-斯特朗發現了東西兩島之間的海峽,將其命名為福克蘭海峽,並因此將群島命名為福克蘭群島。十八世紀初,大批法國人相繼來到該群島,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後改為西班牙語馬爾維納斯群島。
1764年,法國人在東島建立了定居點,1765年,英國人在西島建立了定居點。
1766年,西班牙以2.5萬英鎊的價格從法國手中買下了東島,1770年,西班牙派兵占領了西島。
1816年,阿根廷宣布獨立,聲稱繼承西班牙對馬恩島的主權。
1832年,英國占領了西島,次年占領了東島。
此後,英國和阿根廷就馬恩島的主權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
1982年2月,雙方在紐約的談判再次破裂。阿根廷開始準備武力收復馬恩島,並制定了代號為 "羅薩裏奧 "的行動計劃。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壹家公司的39名工人來到南島拆除壹家舊鯨魚加工廠,出於愛國熱情,工人們在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英國立即提出強烈抗議,3月24日,原駐紮在馬恩島的英國海軍破冰船 "忍耐號 "搭載兩架直升機和1400名士兵前往南島進行威懾。
3月26日,阿根廷總統阿爾蒂尼下令提前實施 "羅薩裏奧 "計劃,由兩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壹艘坦克登陸艦、壹艘潛艇、壹艘破冰船、壹艘補給船搭載兩個營的海軍陸戰隊組成的第40兩棲特混艦隊從貝爾格萊德出發,收復馬恩島。第 60 兩棲特混艦隊由 1 艘護衛艦、1 艘補給艦和 2 個排的海軍陸戰隊組成,從塞多港出發收復馬恩島;第 20 特混艦隊由 1 艘航空母艦、4 艘驅逐艦、1 艘護衛艦和 1 艘油輪組成,提供戰鬥掩護。這次行動的總指揮是第5軍團司令兼馬爾維納斯戰區司令奧斯瓦爾多-加西亞中將。
4月10日,第40兩棲大隊抵達馬恩島。午夜時分,壹支由美國空軍海軍陸戰隊組成的偵察隊在彭布羅克角登陸。次日淩晨,蛙人分隊在約克海灘登陸。6 時 30 分,美國空軍主力在隆諾克灣登陸,並立即占領了機場和港口。83 分鐘,7 架 C-1 3 0 運輸機運來了 30 多架增援飛機,使島上阿爾巴尼亞部隊的總兵力達到 4 0 0 人。9時,島上的英國總督率領他的1811名士兵投降,阿爾巴尼亞軍隊占領了該島,建立了行政機構,並任命梅嫩德斯準將為該島的軍事總督。
收復該島的消息傳出後,全國上下壹片歡騰,數十萬人聚集在總統府前的 "五月廣場 "上,高唱國歌,呼喊口號,慶祝勝利。十幾個政黨壹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動。加爾鐵裏總統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英國得知馬恩島被阿根廷占領後,立即宣布與阿根廷斷交,成立了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最高決策機構的戰時內閣,制定了以武力為後盾,政治、外交、經濟多管齊下,迫使阿拉伯人撤軍,如果阿根廷不讓步,就用武力奪回馬恩島的戰略方針。
4月3日,阿根廷陸軍第60兩棲編隊在南島登陸,經過短暫交火,占領了南島,英軍守軍2 3日投降。英國守軍投降。這樣,英軍在傷亡 7 人、損失 2 架直升機的情況下,占領了整個馬雷島。緊接著,他們向島上進行了緊急運輸,運送了大量增援部隊和物資。
同壹天,英國議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壹次全票贊成通過武力收復馬島的決議,任命伍德沃德少將為特混艦隊司令,他當時四十九歲,畢業於海軍學院,歷任潛艇艇長、驅逐艦艦長、國防部海戰計劃處處長,機智果斷,有 "海狼 "之稱。"海狼 "之名。
4月5日,英軍以 "競技神 "和 "無敵 "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組建了特混艦隊,***有3艘7戰艦、20架鷂式戰鬥機 它擁有37艘戰艦、20架鷂式戰鬥機、58架各型直升機和3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它們從樸茨茅斯和直布羅陀啟航。大西洋上的四艘核潛艇也全速駛向馬恩島。在特混艦隊1.3萬公裏的航程中,參戰英軍完成了制定作戰計劃、戰鬥序列編組、戰術演練等壹系列準備工作,並根據議會4月4日頒布的法令,租用了5 8艘民船,作為艦隊的後勤保障,同時根據需要征用民船進行快速改裝。例如,將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 "號和 "堪培拉 "號客輪改裝為運兵船,將 "大西洋航母 "號和 "大西洋堤壩 "號滾裝船改裝為運兵船。滾裝船 "大西洋航母 "號和 "大西洋堤道 "號被改裝成航空母艦,特別是客輪 "烏幹達 "號,當時它正載著 9 400 名學生在地中海航行,英國命令它停靠最近的港口,讓學生下船,然後駛往直布羅陀,僅用三天時間就將其改裝成醫院船。英國這些高效、快速的備戰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外,由2 3艘軍艦、2 0架飛機和2 0 0名陸軍組成的第二梯隊於4月26日從波特蘭啟航。 由1 8艘軍艦和3 0 0名陸軍組成的第三梯隊於5月1 2日從安普頓啟航。
4月7日,英國宣布對馬恩島周圍2000海裏的海空實施全面封鎖。
4月12日,英國核潛艇率先抵達馬恩島海域,開始實施封鎖。
4月15日,來自阿森松島的英國巡邏機 "獵迷 "巡邏機開始在馬恩島海域進行空中巡邏。
4月17日,英國艦隊抵達阿森松島,休整壹天,補充給養,實彈射擊,校正火炮。與此同時,戰時內閣提出了將戰爭保持在爭議地區、不進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則。並積極展開外交政治攻勢,使美國、歐洲**** 體等國家紛紛表示支持英國,中斷了與阿根廷的武器貿易,對阿根廷實施武器禁運,同時向英國提供後勤保障、通訊、衛星情報等設施。
4月19日,特遣部隊從阿森松啟航前往馬恩島。
4月20日,壹支由英國陸軍特種空勤團(S A S)和海軍特種艇中隊(S B S)特種部隊成員組成的聯合偵察分遣隊在南島登陸。但南島的暴風雨天氣使英軍損失了兩架直升機,偵察分隊無法開展活動,只好無功而返。
4月22日,十四個S B S小分隊先從C-1 30運輸機上跳傘降落在南島北部海域,然後換乘潛艇到達離南島約三海裏的地方,最後遊上岸進行偵察,摸清了南島上阿拉伯人的兵力、裝備、火力配置情況,並為後續部隊的登陸選擇了空降地點,還清除了島上的雷區。
4月24日,由兩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組成的先遣隊抵達南島海域。
4月2日5時,南島S B S部隊引導海軍陸戰隊第4第2突擊營空降島上,傍晚6時,英軍占領了南島首府格裏特維肯港。同壹天,在馬恩島海域巡邏的英軍 "山貓 "直升機發現了水面上的 "聖達菲 "號潛艇,並立即發動攻擊,發射了 "A.S.-1 2 "空艦導彈,投擲了深水炸彈。"聖達菲 "號遭到重創,不得不靠岸擱淺,65名船員棄艇逃生,被英軍俘虜,"聖達菲 "號在拖曳中沈沒。
4月26日,英軍俘虜守衛南島的1556名官兵,英方無壹傷亡,重新占領南島。這使英軍獲得了壹個重要的前進基地。
4月2日8時,英國艦隊抵達馬島,英國國防部宣布,從格林尼治時間4月30日11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000海裏禁區的飛機和艦船都將受到攻擊。澳大利亞國防軍進入最高戒備狀態,馬恩島實行燈火管制和宵禁。
4月30日,英國艦隊完成了對馬島的海空封鎖部署。征服者 "號核潛艇發現了由壹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並向指揮部報告,隨後跟進。
5月1日,英國從阿森松起飛的 "火神 "轟炸機和從航空母艦起飛的 "鷂 "式戰鬥機對該島進行了首次攻擊。
5月2日,經戰時內閣批準,英國皇家海軍 "征服者 "號潛艇在2000海裏禁區外36海裏處的1400碼距離上,向跟蹤了三天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了三枚MK-8魚雷。巡洋艦在 45 分鐘後被擊沈,321 人陣亡或失蹤。該艦的沈沒極大地打擊了阿根廷軍隊的士氣,並導致阿根廷海軍主力撤出馬恩島海域,在戰爭期間撤退到本土,再也沒有參戰。
5月3日,英軍 "山貓 "直升機在馬島以北海域,用阿S-1型2枚 "海大鷗 "空艦導彈擊沈、擊傷阿根廷巡邏艇各1艘。
5月4日,阿國防軍 "海王星 "偵察機發現英軍 "謝菲爾德 "號驅逐艦,便呼叫2架 "超旗 "攻擊機出擊,"超旗 "出擊。"超級軍旗 "在距海面50米的高度超低空飛行,以避開英軍雷達。"超級軍旗 "在距英艦46公裏處突然升至1500米,只用了30秒鐘就打開雷達鎖定英艦發射兩枚A M-39 "飛魚 "導彈,然後急轉彎發射兩枚A M-39 "飛魚 "導彈。"超級軍旗 "在距英艦46公裏處突然升至1500米,只用了30秒鐘就打開雷達鎖定英艦發射兩枚A M-39 "飛魚 "導彈,然後急轉彎發射兩枚A M-39 "飛魚 "導彈。"飛魚 "導彈,然後急轉彎,同時下降到 30 米處返航。英軍發現導彈來襲,艦長只來得及大喊壹聲:"找掩護!"就被導彈擊中,隨即燃起大火,盡管艦上損管人員試圖滅火5個小時,但仍無法控制火勢,艦長只好下令棄艦,英軍傷亡失蹤7 8人。六天後,"謝菲爾德 "號在被拖回英國途中沈沒。這艘排水量3200噸、造價2億美元的英國最先進戰艦的沈沒,給英軍以沈重打擊,英軍從中吸取教訓,采取各種措施防範阿拉伯人的導彈襲擊。
5月6日,英軍十六名S A S隊員先潛後乘橡皮艇潛入阿根廷本土的裏奧加列戈斯空軍基地,壹舉炸毀阿軍8面 "超級軍旗",而阿軍總**** 僅為14面。
5月7日,英國宣布將禁飛區擴大到距阿根廷海岸12海裏處。
5月9日,英國鷂式戰鬥機擊沈了阿根廷補給船 "角鯨 "號。
5月10日,英國 "活潑 "號護衛艦擊沈了阿根廷 "洛斯埃斯塔多斯 "號補給船。
英軍在此期間破譯了阿軍的密碼,全面掌握了阿軍的作戰企圖和兵力部署,並進行了全面的 "S A S"、"S B S "戰場偵察,確定馬恩島東島北側的聖卡洛斯灣為登陸地點。然而,福克蘭海峽北口卵石島上的機場、雷達站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掃清障礙不暴露登陸企圖。英軍決定派遣突擊隊消滅卵石島上的目標,但不進行占領。
5月1日晚,8名 "S A S"、"S B S "隊員登上卵石島進行偵察。
5月14日晚,50名突擊隊員在8名先遣隊員的引導下,乘坐3架直升機降落在島上,摧毀了6架波卡拉攻擊機、4架T-34教練攻擊機和1架運輸機。船員中的炮兵觀察組引導 "格拉摩根 "號驅逐艦上的 115 毫米主炮轟炸了島上的目標,摧毀了壹個軍械庫和六個雷達站。英軍乘直升機冒著炮火返回,以兩人傷亡的代價贏得了戰鬥,為登陸掃清了障礙。
考慮到阿拉伯人在島上有 140 萬軍隊,而英軍的第壹批登陸部隊最多只有 100 萬人,如何以少勝多,只能出奇制勝了。伍德沃德煞費苦心地制造了壹個令人困惑的陣列。
由 "S A S""S B S "派出的突擊分隊很早就潛伏在島上,在島上英國居民的掩護下,壹面摸清阿拉伯人的防守情況,壹面積極活動,四處突擊,只有阿拉伯人的指揮部沒有出擊,主要原因就在於英軍破譯了第壹批登陸部隊.主要原因就在於英軍破譯了密碼,指揮阿拉伯軍隊成為英國情報來源的重要途徑。
5月19日,英軍四支偵察隊登陸。
5月20日,英國艦隊在馬恩島西南巡航,並派出驅逐艦炮擊岸上目標。在達爾文港和福克斯灣也進行了佯攻登陸。英軍的全部註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斯坦利港方向。兩天前,英軍突擊編隊從南島集結到馬恩島東北約2 0 0海裏的海域,並在登陸前壹天下午,利用惡劣天氣和夜幕的掩護,向位於範寧角附近的登陸區機動。
5月21日淩晨3時,S A S突擊隊作為第壹梯隊在範寧角登陸,在早先登陸的偵察分隊的協助下,消滅了約50人的A A S守備部隊。3 時 30 分,英軍開始準備海軍炮擊。3 時 40 分,英軍兩艘兩棲攻擊艦和四艘登陸艇以立體多點登陸的方式在聖卡洛斯登陸,英軍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上岸了。英軍抓住阿拉伯人夜戰能力差的弱點,爭分奪秒地運送人員和物資,4個小時內就有2500人和3200噸物資上岸。他們還修築工事,組織防禦,準備迎接阿拉伯軍隊的反擊。果然,天壹亮,阿拉伯人就出動了 16 架 "普卡拉 "攻擊機和 14 架 "幻影 "戰鬥機,攻擊英國艦隊和登陸海灘。飛行員經過美國、法國和以色列教官的嚴格訓練,技術高超、作風兇悍、戰鬥力強。面對英軍的高射炮、導彈和 "鷂 "式戰鬥機防空系統,毫不畏懼,擊沈了 "熱情 "號護衛艦,擊傷驅逐艦1艘、護衛艦2艘、輔助艦1艘。英軍也付出了 14 架飛機被擊落的代價。英軍頂住了反擊,控制了20平方公裏的灘頭陣地,還鋪設了鷂式和直升機起降的鋼板簡易跑道,進壹步鞏固了登陸灘頭。
5月22日,阿拉伯人莫名其妙的不作為給了英軍壹個機會,英軍補充了彈藥,調整了部署,並部署了壹個連的 "吹管 "防空導彈,防空火力體系井然有序。
5月23日,阿軍出動近百架飛機,繼續發動猛烈空襲,擊沈 "羚羊 "號護衛艦。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國慶日,阿空軍開足馬力,全天出動約2000架次,取得了擊沈 "考文垂 "號驅逐艦、"大西洋航母 "滾裝船,擊傷1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的輝煌戰果。英國人是幸運的,他們的運氣非常好。英軍的不幸在於,"大西洋航母 "在被擊沈之前,搭載了 16 架 "鷂 "式戰鬥機和 1 架 "支奴幹 "重型直升機前往岸上機場。空軍得以在其被擊沈之前飛抵岸上機場。三天來,阿根廷空軍英勇作戰,給英軍以沈重打擊,但飛機性能不如英軍,又沒有海陸軍的有力支援,而且由於阿根廷壹百多年沒有戰爭,戰爭準備不足,40%的炸彈沒有爆炸,所以無法阻止英軍登陸。他們自己損失了 31 架飛機。三天內,上岸的英軍已達5 0 0 0人,灘頭陣地擴大到1 5 0平方公裏,建立了補給基地、通訊樞紐,並在鋼板跑道上加裝了鋁合金跑道。
5月2 7日,英軍開始發動陸上進攻,兵分兩路向斯坦利港挺進。南路以第2傘兵營為先頭,第4第5陸戰營為後援,沿東南公路,經達爾文港、古斯格林、菲茨羅伊灣、布拉夫灣從南面進攻;北路以6 0 S A S部隊為先頭,第3傘兵營、第4陸戰營跟進,沿道格拉斯、泰瑞爾灣直取斯坦利。
5月28日,英軍攻占達爾文港和道格拉斯。
5月2日9時,英軍攻占古斯格林和提爾灣。
5月30日,英軍出動壹架 "超級軍旗 "戰鬥機和四架 "天鷹 "戰鬥機襲擊了他們的旗艦 "無敵 "號航空母艦。英國人否認他們擊落了兩架 "天鷹 "戰機,擊傷了 "無敵 "號。當晚,由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 "號客輪運送的 3000 名英軍抵達該島。英軍得到了進壹步加強。
5月31日,北路英軍抵達肯特山,並擺開陣勢等待南路英軍。
6月1日,南路英軍也到達肯特山,北路英軍也到達肯特山。英軍此時采取放棄外圍,集中主力保衛赤柱港的方針。英軍在攻占肯特山和查加林山完成對赤柱港的包圍後,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調整部署,補充給養,派出S A S和S B A部隊四處巡視,進行戰場偵察,很快發現A部隊到了肯特山、查加林山為第壹道防線,以哈裏頓山、蘭頓山為第二道防線,以無線山脊、欲墜山、威廉斯山、工程山壹線為主防禦陣地,即卡爾德利防線、主防禦線、主防禦線。也就是卡爾德裏防線,三道防線之間都布設了大量地雷和障礙物,只留下壹條由炮火保護的秘密通道用於聯絡。伍德沃德了解敵情後,決定投入壹支後續部隊,即由三個營組成的第五步兵旅。該旅下轄三個營,A營是威爾士禁衛軍,B營是蘇格蘭禁衛軍,該營曾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阿拉曼戰役中擊敗德軍而聞名,C營是大名鼎鼎的廓爾喀營,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爾廓爾喀人而得名、廓爾喀人以勤勞、刻苦、勇敢、善戰而聞名,人們佩戴廓爾喀彎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壹直用這種鋒利的彎刀和兇猛的刀將橫行東南亞,而廓爾喀人將是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敵人。這把橫行東南亞的兇刀將日軍殺得潰不成軍。
6月7日,第五旅登上登陸艦,悄然出發,準備登陸利夫來島。途經天鵝灣時,旅長威爾遜-摩爾準將發現福澤羅的阿爾巴尼亞軍隊正在撤退,摩爾憑著職業軍人出色的直覺,覺得這是壹個極好的機會,未經司令部批準,立即下令在距斯坦利港僅16公裏的希拉夫灣登陸。戰後人們普遍認為此舉極為主動,由於阿爾巴尼亞軍隊的撤退,英軍第五旅3500人在希拉夫灣成功登陸。
6月8日,大批阿拉伯飛機襲擊了希拉夫灣灘頭的英軍,擊沈壹艘登陸艦,擊傷壹艘護衛艦和壹艘登陸艦。阿拉伯人損失了 1,1 架飛機。然而,他們仍無法阻止英軍登陸。此時,英軍在島上的兵力已大大增強,****,地面上有8 0 0 0人,重炮3 0門,坦克2 0輛。
6月11日,經過3天的準備,英軍以 "火神 "轟炸機和 "鷂 "式戰鬥機密集轟炸,同時驅逐艦、護衛艦以艦炮火力掩護,支援地面部隊向阿拉伯人的第二道防線發起進攻,第4、第5陸戰營攻占了哈裏特山和蘭頓山,突破了第二道防線,控制了斯坦利外圍的所有制高點。阿拉伯空軍的唯壹壹次反擊是用壹枚岸基 A M-39 飛魚導彈擊傷了格拉摩根號驅逐艦。
6月12日,英軍按計劃休整壹天。傍晚,肯特山上的無線電監聽小組截獲並破譯了馬恩島英軍發給總統的密電,得知英軍已無力再戰。摩爾準將決定立即進入預備隊,實施最後壹擊。深夜,英軍第五旅的 B 營、C 營和第二傘兵營沿著 S B S 標記的秘密通道向阿拉伯人發起了全面進攻。經過五個小時的激戰,6月13日淩晨5時,無線山脊、拉斯蒂山和威廉山被攻占,加爾鐵裏防線上的所有要點也被奪取。
6月14日,英軍繼續進攻,阿爾巴尼亞人放棄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城。從早晨7時30分開始,英軍集中全部炮火轟擊,阿軍的大炮剛剛還擊,便被英軍用炮瞄雷達和計算機火控系統引導的精確火力消滅,隨後英軍便全力轟擊斯坦利港內的目標,猛烈的炮擊持續了十個小時,英軍****,發射了壹萬兩千發炮彈,幾乎所有的彈藥都被英軍用光。傍晚時分,英軍和阿拉伯軍隊達成了非正式停火協議。
6月14日21時,斯坦利-哈伯在剩余的九千阿拉伯軍隊中投降。至此,戰鬥基本平息。
6月15日,阿根廷總統宣布馬恩島戰鬥結束。英國也宣布阿根廷軍隊投降,馬恩島被奪回。歷時74天的馬恩島戰爭正式結束。
7月中旬,雙方遣返了戰俘。8月,雙方宣布取消空中和海上禁區,恢復正常航行。兩國之間的敵對行動徹底結束。
島上的戰敗也導致阿根廷國內矛盾激化,加爾鐵裏總統和海空軍司令等高級將領被迫辭職,次年文官政府選舉上臺後,戰爭中的主要軍事領導人被送上軍事法庭受審。
戰爭導致2550名英軍死亡,7777人受傷,2100人被俘。他們損失了37架飛機,其中包括8架鷂式戰鬥機。擊沈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登陸艦、1艘滾裝貨輪,擊傷4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2艘登陸艦、1艘掃雷艇。損失達 17 億美元。阿根廷陣亡 1 000 000 人,受傷 1 300 人,被俘 1 180 人。損失飛機 1 117 架。擊沈巡洋艦1艘、潛艇1艘、偵察艦1艘、補給艦2艘、巡邏艇1艘。六艘艦船受傷。損失 32 億美元。加上美國和歐洲 **** 機構的經濟制裁,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英軍獲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戰略決策上,甲方在最初的主動出擊中,卻誤判了英軍不會勞師遠征,同時高估了自己的民族感情和軍事實力。其決策是建立在壹廂情願的基礎上的。英國雖然在戰爭初期倉促應戰,但反應迅速,決策準確,對形勢有客觀清醒的估計,采取了果斷積極的軍事鬥爭戰略方針,並在政治、外交、經濟上多管齊下,充分調動了國際國內各種條件,發揮了整體優勢,最終取得了勝利。
其次,在兵力部署上,阿軍對國際形勢、英軍企圖、戰略方向判斷失誤。出兵後,認為英軍將進攻阿根廷本土,大量兵力用於本土防禦;對存在領土爭端的鄰國智利心存戒備,在邊境部署了大量精銳裝甲部隊;在馬恩島戰區,靠近大陸的西島沒有充分利用,部署的兵力占參戰兵力的3%;在東島,將主力集中在斯坦利港附近,其余地區分散警戒,沒有充分控制兵力的機動性,給了英軍獲勝的機會。英軍趁機將部隊集中在斯坦利港附近,分散到其他地區。
第三,在戰術指導上,阿拉伯人思想消極,戰術呆板,沒有用自己最強大的空軍去攻擊防禦能力最弱但卻最重要的英軍後勤艦艇,這是最大的失誤。守方不攻擊攻方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這在戰爭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英軍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正確的,戰術靈活多樣,善於抓住關鍵環節,爭取主動。如首次攻占南島,既鼓舞了士氣,又獲得了立足點和前進基地,壹舉兩得。又如壹舉擊沈壹艘巡洋艦,極大地震懾了阿拉伯人,迫使他們的海軍望而卻步。
四是在指揮體系上,阿根廷聯合司令部有名無實,不能承擔戰略指揮和協調作用,上層領導集團中包括加爾鐵裏總統在內的高級將領都沒有實戰經驗,缺乏指揮素質。戰區指揮官奧斯瓦爾多-加西亞中將、胡安-隆巴多將軍和梅嫩德斯準將等人庸碌無為,既不認真組織抵抗登陸的準備工作,也不頑強進行作戰指揮,在許多地方輕易就不戰而屈人之兵。英國成立了戰時內閣,作為最高指揮機關,集中指揮和調度軍隊各部門和政府各部門,使之協調壹致。英國還采取委托指揮方式,將戰區指揮責任完全下放給前線指揮官,戰區外與戰爭進程有關的重要行動則由戰時內閣決定。這種既高度集中又極為靈活的指揮體制,使英軍充分發揮了各軍兵種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英軍的指揮官伍德沃德少將和摩爾準將都是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的軍事領導人。
第五,在戰爭準備上,阿根廷雖然有奪島的決心,但沒有長期堅守該島的精神和物質準備,投入該島的兵力不足,形不成優勢,加之阿根廷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平時對重要的戰略物資又沒有儲備的必要,當美、歐。美和歐洲 **** 體實施武器禁運,在飛機、導彈消耗殆盡後無法補充、彈盡援絕的困境下,直接和間接地,美國和歐彈和導彈消耗殆盡的困境,直接導致阿根廷空軍在後期攻擊中明顯被削弱。另外,阿根廷空軍平時準備不足,影響了自身戰鬥力的發揮,特別是由於阿根廷空軍的炸彈引信失靈或過期,使得投下的炸彈有40%沒有爆炸。英軍認為,如果阿軍投下的炸彈全部爆炸,英軍的損失將達到難以承受的程度。英軍的戰備狀態很好,60%的艦船隨時可以出動,而且物資儲備充足。其軍隊是壹支訓練有素的常備軍,經常在各種氣候和地形下演習,可以迅速投入戰爭。特別是英軍的後勤船只有8 0 %是從民船上征用的,所以對民船只有專門的征用計劃和改裝方案,兩三天就能完成征用和改裝,效率之高令人驚嘆。
第六,在後勤保障方面,阿方在占領馬爾代夫島後沒有認真組織後勤保障,首先沒有在馬爾代夫島修建必要規模的機場,使阿軍飛機只能在遠離戰區的本土起飛,由於作戰半徑的限制大大影響了作戰效果。其次,馬恩島上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再加上戰後的消耗和英國人的封鎖,阿拉伯軍隊的補給成了致命的問題。部隊缺衣少食,彈藥匱乏,根本無法作戰。相反,遠離本土的英軍後勤保障卻十分出色,先後在阿森松島建立了中途補給基地,在南喬治亞島建立了前方補給基地,在聖卡洛斯建立了灘頭補給基地,使用了現代化的海空運輸手段、通過組織全面科學的計劃,對部隊進行穩定補給,保證英軍每個士兵每天都能吃上兩頓飯,有新發的禦寒衣物,彈藥充足,還有4艘醫療船,而英軍沒有糧食,沒有彈藥,也沒有彈藥。足,還有四艘醫療船提供醫療衛生保障。在通訊保障方面,除了利用美國的通訊衛星外,還在直布羅陀、阿森松島、加拿大、新西蘭等地開通了2 6個無線電發射臺。除了特遣部隊本身的電子設備外,還能向英國陸軍提供最新信息。加之特混艦隊本身的電子裝備精良,具有很強的幹擾和抗幹擾能力。使得艦隊與大陸的通訊暢通無阻。
這些情況表明,阿根廷在嚴重缺乏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發動戰爭,沒有不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