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空氣不足,呼吸困難,客觀上有呼吸頻率、深度、節律變化的患者稱為呼吸困難。
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6 ~ 18次,呼吸均勻,也不會感覺到氣喘籲籲,別人也不會在意他的呼吸。這種正常的呼吸叫做不唐突的呼吸。當呼吸次數增加,每分鐘20次以上,呼吸幅度加深時,他感覺呼吸困難,氣不夠,別人會看到他氣喘籲籲;正常人的這種呼吸見於劇烈活動中,是呼吸器官在完成自身活動時迫切需要吸入更多氧氣,排出更多二氧化碳的壹種代償性活動。如果在安靜狀態下出現上述情況,則為呼吸困難,這往往是呼吸器官病變的表現。
肥胖會導致呼吸困難。
肥胖患者呼吸較淺,脂肪組織重量對胸壁的壓迫會導致這種異常結果。
當體重指數增加時,最大換氣次數減少,導致風量和容積減少。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成比例減少,並與最大通氣量相關。
脂肪組織增加對胸壁壓力的主要影響是降低其順應性,增加呼吸困難,導致靜息容積和流量減少,這也是肥胖患者持續發生更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原因。
呼吸困難是壹種常見癥狀,也是壹種客觀體征。患者主觀上感覺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客觀上表現為呼吸頻率、深度、節律異常。嚴重者可見鼻翼拍動、坐位呼吸、發紺、副肌。
第壹,共同原因
(1)肺性呼吸困難是由呼吸器官功能障礙引起的,包括呼吸道、肺、胸膜和呼吸肌的病理改變,導致肺通氣和換氣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缺氧。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吸氣性呼吸困難是由於上呼吸道的炎癥、異物、水腫、腫瘤等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狹窄或阻塞,臨床表現為劇烈吸氣。梗阻高位時,呼吸肌極度緊張,胸腔負壓增大,出現三凹征(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明顯凹陷),可伴有高亢的吸氣性喘息。
2.呼出氣呼吸困難由於肺泡彈性減弱(肺氣腫)和細支氣管狹窄、痙攣(支氣管哮喘),患者呼氣費力、緩慢、延長,常伴有喘息。
3.混合性呼吸困難見於肺呼吸面積減少(如肺炎、肺水腫、氣胸、胸腔積液、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和胸部運動的限制。患者表現為呼氣吸氣費力,呼吸頻率也增加。
(2)心源性呼吸困難由循環系統疾病引起,主要表現為左或右心功能不全。
1.左心室功能障礙,呼吸困難主要是由於肺淤血,使其通氣功能紊亂所致。其質地為(1)肺泡內壓力增加,刺激肺牽引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反射作用於呼吸中樞;(2)肺淤血影響肺毛細血管氣體交換;(3)肺泡彈性下降,使擴張收縮幅度減小,肺活量減少;(4)肺循環血壓升高刺激呼吸中樞。
2.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難主要是由於血液在體循環中停滯。其機制是(1)右心房和上腔靜脈血壓升高,刺激其壓力感受器,反射性興奮呼吸中樞;(2)血氧含量飼料和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謝產物積累,刺激呼吸中樞;(3)由於肝腫大和腹水,呼吸活動受到影響。
心源性呼吸困難表現為分娩時加重,休息時減輕;躺下時加重,坐下時減輕。坐位時,下半身的靜脈血和水腫液減少,減輕了肺郁的程度,有利於橫膈膜的活動,增加肺活量,所以患者常被迫采取直立呼吸。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急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常見癥狀。夜間發作的原因壹般認為是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使冠狀動脈收縮,心肌供血不足,以及仰臥位時肺活量下降,下半身靜脈回流增加,導致肺瘀血加重。
(3)中毒性呼吸困難見於酸中毒(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高熱、嗎啡、巴比妥類藥物中毒等。
(4)血源性呼吸困難、嚴重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硫血紅蛋白或壹氧化碳中毒等。,降低紅細胞的攜氧能力,降低血液含氧量。呼吸經常加速和加深。
(5)神經精神性呼吸困難嚴重腦部疾病(腦出血、顱內壓增高等。),呼吸中樞因血流量減少或直接壓力刺激而深而慢,可出現呼吸節律的改變。癔病患者呼吸困難發作,表現為頻率快、表面、嘆氣,(可隨註意力轉移而改善)也屬於神經癥範疇。
二、咨詢要點
(壹)呼吸困難的發作時間,發作的緊迫性,如果是突發性的,在兒童應詢問是否有異物吸入,成人應考慮氣胸。發作多為支氣管哮喘或心源性哮喘。
(2)呼吸困難與姿勢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後心源性呼吸困難加重,休息或坐位時緩解。
(3)呼吸困難是否伴有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癥狀和中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