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52歲。2008年8月19看了醫生。病人主訴右腳底疼痛,x光顯示有骨刺。晚上疼痛特別嚴重,影響睡眠。白天走路也很痛苦,甚至很難著地,給生活帶來不便。舌質鮮紅,苔中根黃膩,脈細弦。處方:牡丹皮40克,7劑。用水煎服。
第二次診斷:腳底疼痛壹天壹夜減輕壹半以上。晚上輕微的疼痛不影響睡眠,白天落地就夠了,走路也不是很痛。給予牡丹皮40克,14劑量,用於鞏固。
分析和討論
西醫將骨質增生及其疾病稱為退行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骨關節病、骨的退行性變等。骨刺其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普遍現象,其病理機制是關節軟骨逐漸退變,細胞彈性降低,骨關節磨損,出現代償性軟骨增生;然後增生的軟骨鈣化,就是骨質增生。此時會出現疼痛、麻木、身體不適等狀況。
中醫認為骨刺屬於“骨痹”範疇,其發生與“虛”、“邪”、“瘀”密切相關。腎主骨,肝主筋。中年以後,肝腎漸虧,關節失養,膝關節局部勞損停滯,並因寒濕侵襲而加重,經絡不暢,氣血不通。肝腎虧虛是本病的基礎,風邪、寒濕、勞傷是本病的誘因,瘀血是其病變過程中的病理產物。因此,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是治療骨痹的主要原則之壹。而牡丹就有這樣的功能。
牡丹皮微寒、苦、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肝降壓、安神定誌的功效。主要適用於溫毒點狀、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閉經痛經、癰腫瘡毒、跌打損傷、急性闌尾炎、高血壓、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癥。
《神農本草經》中提到牡丹皮:“治寒熱、中風、癰、痙、痙、癇,除癥、強瘀、守腸胃、平五臟、治癰瘡。”《日華子本草》:“祛邪氣,悅色,通血脈,拍膿,通經,消瘀,續筋骨,除風痹,生兒育女,所有婦女產後均有寒熱血氣。」
現代分析認為,丹皮中含有丹皮酚、丹皮酚乙醇酸酯、丹皮酚原乙醇酸酯、丹皮酚乙醇酸酯、揮發油、植物甾醇、苯甲酸。丹皮酚具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和解痙作用。丹皮酚作為壹種來源於植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版)中有記載,可用於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風濕疼痛等疾病,屬於中醫筋傷痹範疇。臨床和實驗藥理學研究進展表明,丹皮酚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和術後疼痛。還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對各種炎癥介質引起的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丹皮酚的鎮痛抗炎作用可能是“祛癥強瘀”、“消瘀通絡、續筋骨、祛風痹”的現代解釋,也是本案療效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