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檢查總結:血檢:白細胞總數9
150/ m3,中性75%,淋巴23%,單核2%,血沈1小時43mm,2小時88mm。珠蛋白水試驗(-),肝功能正常,血培養(-),肥達氏反應(-),嗜異性凝集1: 10,心電圖:1。竇性心律不齊,2。中等心臟電位,3。心電圖壹般正常。咽部培養:甲型鏈球菌,初步診斷:2。雙側支氣管淋巴結結核,左側纖維化,2。高燒有待調查。
病程及治療:曾給予鏈黴素、青黴素、對氨基水楊酸鈉、異煙肼、氯黴素、金黴素等藥物,並服用中藥青蒿鱉甲湯等滋陰清熱劑。但是孩子高燒持續了壹個多月,並沒有減少。最高體溫達42℃,每天下午熱勢增加2倍,隨後盡可能早地略有下降。雖然體溫在40℃以上,但患者自覺不發熱。3月23日,請蒲老會診。
脈澀,舌暗,面不熱,右脅痛不止,口不渴,大便自調,小便亦益。浦老沈思良久:這瘀血也是發熱。體溫雖高,自覺抗熱,無表熱可識;口不渴則不結,故不熱可知;脈細數、脅痛持續、舌淡為瘀血發熱,可用於征信。故探討活血化瘀法,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處方:
當歸尾,壹錢五分,赤芍,壹錢五分,幹三錢,川芎,壹錢五分,凈桃仁,二錢,藏紅花,壹錢五分,炒枳殼,壹錢,苦桔梗,壹錢,生甘草,壹錢壹錢五分,沒藥,壹錢五分,幹地龍,二錢。
服用壹周,或加生鱉甲、生牡蠣;或加入元胡和血竭。不過,旅行結束後,熱度略有下降。
期間做過腰椎穿刺,腦脊液:低壓,蛋白(-),幾個細胞。腹部x線平片,疑似腹部腫瘤;鋇* * *,結腸未見異常;淋巴結活檢病理檢查發現慢性增生性淋巴結炎。但是,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患者下午發熱的原因仍然不明。右脅下疼痛依舊不動,脈依舊澀,舌依舊黑,精神似乎稍好。宜繼續活血化瘀,然後用小金丹早晚各服壹丸。
壹周後,體溫繼續下降,右脅下痛點也有所緩解,進食量稍好,心理健康有所改善。於是我繼續服用原方,直到4月12。下午低燒,脅痛消失,大便中見黑色糞便。舌淡略淡,脈細,因脅痛,改為兩天壹劑,以蓋大便中的黑糞。這是血瘀在逐漸消失的跡象,所以我放慢了速度,繼續下去,這樣血瘀就沒了,不疼了。到5月5日,退燒兩周多,停藥已達壹周。患者體重逐漸增加,從29.5 kg增加到365,438+0 kg,舌紅而不黑,脈緩而不澀,精神和體力逐漸恢復正常。最終測試:白細胞總數7
600/ m3 mm,中性50%,淋巴44%,單核6%,ESR 1小時2mm。這可能與尿路造影對腎癰的臨床診斷相壹致。
按的原因很多:發熱壹證,包括表熱、裏熱、虛熱、實熱、食積熱、血瘀熱等等。如果不仔細區分,往往容易被“壹熱”二字掩蓋,而只用“以冷治熱”的方法,結果拖了壹個多月。根據蒲老對其脈象的分析,根本原因是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