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階段(氣虛血瘀階段):多數在發病三天內,部分在發病後24小時開始由第壹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化。癥狀包括胸悶、氣短、倦怠、懶惰、自汗、寒膠、腳痛、疼痛伴氣虛血瘀的局部癥狀。補陽還五湯只能用於扶正祛邪,益氣活血。藥物由黃茅、黨參、當歸、赤芍、丹參、川芎、桂枝、蒲黃、麥冬和五味子組成。
2期(中期濕濁期):可持續兩周左右,出現食欲不振、住院腹脹、四肢乏力、不思飲水或口渴、大便稠、脈滑、舌苔由薄白變膩等癥狀。壹周之內,黃膩苔排名第壹。選擇益氣活血加芳香化、燥濕和中的方藥,並加味加味薤白半夏湯加減益氣通陽活血方。藥物組合物:黃芪、當歸、丹參、桂枝、陳皮、南瓜、半夏、茯苓、桃仁、紅花等。
第三階段(氣陰虧損階段):患病兩周後,舌苔由油膩變為薄白。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舌苔被剝去或沒有苔,痰瘀中間的癥狀也會減輕。部分患者出現口幹口渴、心煩失眠、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多汗、神疲乏力、脈多弦或細等。方劑為“抗心肌梗塞合劑”,由黃芪、黨參、黃精、丹參、赤芍、郁金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