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家長壹定要學!三種超級有效的急救方法

家長壹定要學!三種超級有效的急救方法

家長壹定要學!孩子發生意外時的三種超級有效的急救技術,比如溺水、燙傷、誤食、中毒等。,並且已經失去意識,除了撥打119,家長應該學習哪些急救技術來把握黃金搶救期?在臺灣省,1 ~ 4歲嬰幼兒十大死因中,“意外傷害”排在第壹位,經常發生意外的地方有高達60%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居家環境。根據景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對104兒童意外傷害新聞的統計分析,“疏於照顧”是最常見的兒童死亡原因,所以家長壹定要強化意外傷害保障的觀念,並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徹底杜絕這類傷害的發生。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科醫師林心怡指出,嬰幼兒有生命危險甚至死亡,常見於異物梗塞窒息、兒童墜樓、誤食中毒、溺水、燒傷等。隨著孩子的成長,好奇心會驅使他去探索生活周圍的新事物,比如吞下正在玩的玩具,從沙發上跳下來,擺弄飲水機的開關,把成人毒品當糖果吃等等。,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瞬間,他壹不小心就會造成事故。

常見意外傷害:異物梗死和窒息是1 ~ 4歲兒童死亡的第壹位原因,其次是溺水。當這些意外發生時,父母除了叫救護車送急診還能做什麽?首先,家長壹定要了解家裏容易發生的事故以及事故發生的原因,以便做好預防和應對的急救工作。

有異物梗塞和窒息的嬰兒會用嘴探索周圍的環境,喜歡把東西放進去,所以很容易引起異物吸入,其中73%發生在3歲以下的兒童。異物梗塞最嚴重的問題是呼吸道完全堵塞。當呼吸道被異物堵塞,無法呼吸時,會引起窒息,導致大腦缺氧,進而造成損傷。哪些項目更容易引起異物梗死?在食物方面,包括果凍、軟糖、糖果、帶骨頭的肉、整粒種子和堅果(如花生)、帶種子的水果(如荔枝、龍眼和葡萄)和厚厚的花生醬,非食物硬幣、安全別針、紐扣電池、彈珠、小玩具和配件也相當常見。

如果發現原本意識清醒的嬰兒突然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能說話,或者劇烈咳嗽,就要懷疑是不是異物吸入導致的氣道阻塞。若因異物梗塞導致呼吸道完全堵塞,應立即求助或撥打電話119,並把握黃金搶救期,進行哈姆立克法,重復動作直至異物咳嗽、吐出、取出,必要時甚至進行心肺復蘇。

貼心提醒根據臺灣省小兒醫學會“小兒異物梗塞及窒息之預防”,建議家長或照顧者遵循以下原則:

1.1歲以下的寶寶不要趴著睡覺,嬰兒床上不要有柔軟的物體,包括被子。另外,不建議1以下的寶寶和大人或者其他人同床,因為寶寶這個時候不會翻身,壹不註意很容易把他壓死。

2.仔細檢查地板和玩耍的地方是否有硬幣、紐扣等小東西,防止孩子誤食。

3.選擇適齡安全的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孩子誤食。

4.不要讓孩子靠近繩索(套),如窗簾拉帶、老鼠繩、掛奶嘴、項鏈、護身符或玩具吊帶等,衣服上不要有長繩。

5.避免讓孩子靠近塑料袋、拉鏈袋、軟枕頭等。

6.避免讓孩子在浴缸裏玩水,以免溺水窒息的危險。

7.當孩子哭鬧或奔跑時,應避免同時餵食物。

8.1歲以下不會翻身的寶寶容易溢奶。所以用奶瓶餵奶時,要用頭和腳斜著抱。吃完後,他們應該打嗝或側臥,以防止牛奶溢出引起的窒息。

9.避免讓學齡前兒童吞食可能引起異物梗塞的固體食物,尤其是4歲以下的兒童,他們的風險特別高。除了不主動給,孩子也要註意不要在沒有大人保護的情況下接觸這些固體食物。此外,所有食物都必須碾碎、細切,並要求孩子不要邊玩邊吃,細嚼慢咽。

家長壹定要學!三種超級有效的急救方法:溺水兒童的第二大死因是溺水。其中65,438+0歲以下的嬰兒有765,438+0%發生在浴缸裏,尤其是坐了7、8個月的嬰兒。由於頭部比重較大,他們傾向於前傾,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被短期單獨留在浴缸裏或被哥哥姐姐“照顧”所致。至於1 ~ 4歲的孩子,則是由於大人的疏忽造成的,往往發生在“離開看護人視線”的5分鐘內。基本上溺水時會有少量水進入下咽部,引起喉頭痙攣和低氧血癥,3 ~ 4分鐘引起心肌缺氧,5分鐘出現腦損傷後遺癥;當缺氧時,身體的所有器官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發生不幸的溺水事故,必須盡快進行心肺復蘇,減少氣體不足帶來的傷害。進行急救時,應先將溺水者救起,移至安全環境,檢查其意識。如果他確定失去意識,就找人求救並撥打119尋求後續支持,然後平躺在堅硬的地面上。在不確定溺水者脊椎是否受傷的情況下,建議將其作為脊椎的潛在損傷進行保護,比較安全。再者,應立即清除口鼻內的汙泥和雜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讓溺水者面朝下,按壓其背部,將口、鼻、肺、胃中的積水倒出。如果溺水者對呼叫沒有反應,即使初步處理排出的水不多,也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包括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直到傷者心跳和呼吸恢復或急救小組到達現場接手,最後將患者送醫院救治。如果溺水者意識清醒,必須用毛巾包裹保暖,輸氧,送醫院檢查。不要忽視並發癥,如肺炎和繼發性呼吸窘迫或死亡的可能性。

貼心提醒根據臺灣省小兒醫學會「溺水註意事項」,建議家長或照顧者遵循以下原則:

1.註意家居安全,避免將水存放在浴缸或大桶中,不要將孩子單獨留下。

2.嬰幼兒洗澡時,成人應全程陪同,不得以任何理由臨時離開浴室。此外,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不應協助嬰兒洗澡。

3.癲癇患兒不宜洗澡,宜淋浴。

4.定期檢查家附近的儲水容器,如水槽、水箱、水塔或洗衣機。這些容器應該有蓋,不易打開。

5.積極教育孩子正確的遊泳知識,在安全的環境中教授遊泳和自救技巧。

6.外出遊玩時,註意並嚴格遵守救生員的指示和警示標誌,隨時掌握孩子的行蹤,不要輕易闖入未知或危險區域。

7.當孩子落水時,不要輕易下水營救。第壹,間接救他。如果有木板和救生圈,可以扔到水裏自救,或者用長竹竿把他救出來,並立即通知消防救援人員求助。

誤食和中毒據統計,超過壹半的誤食和中毒事件發生在6歲以下的兒童身上,且最常發生在家中。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導致孩子誤食,比如壹些顏色鮮艷的藥物(如降壓藥、降糖藥、安眠藥、維生素片、兒童藥水等。),容易讓孩子誤認為是糖果。如果單獨或同時誤食成人降壓藥、降糖藥或安眠藥,可能導致低血壓休克、低血糖、呼吸抑制等嚴重問題。其他小物品,比如玩具零件,也容易誤食。此外,洗滌劑、殺蟲劑、強堿水等。,還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基本上壹旦發現孩子誤食或誤食中毒,除了嘔吐過程中有機溶劑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外,其中所含的強堿水很可能造成二度燒傷。所以不建議嘔吐。至於其他項目,應該立即刪除。如果卡在上呼吸道導致窒息,可以嘗試用拍背法或哈姆立克法取出異物。如果不能做到這壹點,應盡快就醫,並提供剩余部分或可能誤食的藥品包裝,供醫護人員參考。平時要記住最近的醫院急診科或藥物咨詢中心的電話,或者直接撥打119求助。

貼心提醒根據臺灣省小兒醫學會“預防兒童誤食中毒”規定,建議家長或照顧者遵循以下原則:

1.所有孩子伸手能摸到的地方壹定要安全,比如帶抽屜的櫃子,要裝上安全鎖。

2.所有藥品或保健食品都應放在兒童難以打開的安全瓶中。

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藥,以免引起模仿。

4.取藥要放在明亮的地方,取藥時默默數量,如果掉了就找出來扔掉,防止孩子在爬的時候或者玩耍的時候誤食。

5.當有訪客或電話要停下來開門或接電話時,壹定要先把正在吃的藥或家務用的清潔劑放好,因為這個時候很多孩子會誤食。

6.兒童用藥也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因為它的氣味很香,每次只需將飯前必須服用的劑量放回原處。

7.過期和未使用的藥品應按照藥品回收流程丟棄。

8.環境清潔產品或殺蟲劑應存放在上鎖的櫥櫃中。

9.切勿使用任何食品容器重新包裝有毒液體或粉末。

10.所有可能被兒童放入口中的物品應存放在兒童不能打開的容器或櫃子中。

燒燙傷按原因可分為五種:水熱燒傷、火焰燒傷、化學燒傷、電燒傷和呼吸吸入性損傷。其中,80%的燒燙傷發生在家中,50%以上的傷者是兒童。水熱燒傷是最常見的,占所有燒傷和燙傷的85%,經常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

深度和面積是決定燒傷和燙傷嚴重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深度而言,可分為壹級、淺二級、深二級、三級。很多家長可能會擔心燒燙傷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或者造成疤痕。林心怡博士說,理論上,要根據燒燙傷的部位和深度來確認是否有功能障礙和疤痕。通常淺二度不壹定會留下疤痕,孩子的愈合力相對較好;深度超過二度,深入真皮,會有明顯的疤痕,也會影響美觀。如發生意外燒燙傷,應立即清除傷源,遵循緊急處理的原則。

貼心提醒:廚房和衛生間是家裏最容易發生燒燙傷的地方,以下幾個小細節壹定要註意:

1.洗澡時,不要讓寶寶離開看護者的視線,盡量使用盆浴,但嚴禁直接加熱水;浴缸不要放在水龍頭下面,洗澡水要先冷後熱。另外,壹定要測試水溫,最好用溫度計或者直接用手測。水溫應低於48.9℃。如果室內有恒定的空調環境,水溫應保持在42℃以下。

2.最好不要讓幼兒隨意在浴缸裏玩耍,以免發生意外。

3.家中最好不要存放強酸強堿洗滌劑等危險品。

4.餐桌上的桌布不宜過長,以免幼兒攀爬拉扯,拉下桌上的熱水或湯而燙傷。

5.熱水瓶和熱湯應該放在小孩夠不到的地方。

6.建議使用需要解鎖才能熱水的飲水機。

7.火柴和打火機要收起來,防止孩子玩火。

8.如果家裏安裝了欄桿,應該預留壹個可移動的逃生窗,以備緊急情況。

9.將電線放在幼兒能接觸到的地方,以免無知咀嚼對嘴唇造成電傷;還要註意幼兒的動作,避免被電線絆倒,打翻茶壺、暖水瓶或熱水壺。

10.插座應放在幼兒夠不到的地方,並蓋上保護罩。

家長壹定要學!三種超級有效的急救技巧,三種必須學會的急救技巧,總是緊急而突然的。黃金救援時間很短,有時候可能等不到救護車。因此,父母必須學習基本的急救技術,包括哈姆立克法、心肺復蘇術和燒燙傷的治療。

當發生燒燙傷時,大多數家長都會知道實施“去泡送蓋”的步驟。但很難判斷嬰兒是否突然失去意識,也很難做哈姆立克法或心肺復蘇法的急救。畢竟窒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嬰兒猝死綜合癥、先天性疾病、癲癇等,都有可能導致呼吸突然停止。誤食小物件、灑奶也會導致上呼吸道阻塞、窒息。家長要特別註意。基本上,如果孩子還在呼吸,就要慢慢移動,側臥,這樣舌頭就不會阻礙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並觀察呼吸情況,臉和嘴唇是否發黑,判斷是否有窒息現象。另壹方面,如果孩子意識不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但如果孩子仍有意識,呼吸道完全阻塞,應應用哈姆立克法。

因為1歲以下的寶寶可能比大人的手掌還小,還不能站立,所以無論是心肺復蘇還是哈姆雷特法,都和1歲以上的孩子略有不同。

1心肺復蘇(心肺復蘇術)發現嬰兒被異物窒息,溺水(休克)或呼吸衰竭,猝死。壹旦發生意外,要迅速做出決定,把握黃金時間,進行急救。為了增加挽救生命的成功率,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將過去的“ABC”急救程序改為“CAB”,完整的程序稱為CAB(檢查意識和呼吸→請求支持→胸外按壓→清除呼吸道→人工呼吸)。

1歲以下的嬰兒,因為體型小,會用戳胸法。急救步驟要反復交替,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直到嬰兒活動或醫療救護人員到達。

Step1:輕拍並呼喚寶寶,確認是否有反應和呼吸心跳。

第二步:尋求他人幫助或撥打電話119。如果妳是壹個人,做心肺復蘇術2分鐘,然後打電話119。

第三步:先用中指或拇指按壓胸部兩條* * *連線中心的下部,用力按壓胸部約4 cm,每分鐘快速按壓100 ~ 120次,保證每次按壓後完全回彈,過程中盡量避免中斷,時間不超過10秒。

第四步:按壓額頭,擡起下巴,打開呼吸道。

第五步:口對口(捏住鼻子)或口對口吹氣進行人工呼吸,吹兩次氣,每次呼吸約1秒,顯示胸部起伏。

1歲以上和1歲以下嬰兒的實施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強調了胸部按壓的部分。

Step1,Step2:同上。

第三步:用壹個頭或兩個手掌按壓胸部兩條* * *連線的中心,用力下壓胸部5 cm左右,每分鐘快速按壓100 ~ 120次,保證每次按壓後完全回彈,盡量避免中斷,時間不要超過10秒。

步驟4和步驟5:同上。

2哈姆立克法基本上,如果呼吸道沒有完全堵塞,只要鼓勵寶寶用力咳嗽,不要拍背或幹涉,保持觀察。如果寶寶不能自己咳嗽,不能發出聲音,不能呼吸或者臉色發紫,說明他的呼吸道完全堵塞,就必須使用哈姆立克法。執行方法是拍背壓胸法,重復動作直到異物排出,提醒他不要盲目嘗試拔出異物,要目測取出異物。

1歲以下的寶寶通常頭頸發育不成熟,可能會站立不穩。建議使用反壓胸法。

Step1:將嬰兒臉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壹手托住並固定嬰兒的頭頸部,保持頭低腳高的傾斜姿勢。

第二步:另壹只手掌拍在背部肩胛骨之間,連續5次。

第三步:如果以上方法無效,小心翼翼地將寶寶倒立起來,用壹只手固定寶寶的頭部和頸背,保持頭低腳高的傾斜姿勢。

第四步:將食物、中指、無名指放入胸骨下段,連續按壓5次。

1歲以上的孩子通常頭頸發育更成熟,下肢更強壯,可以站立,使用腹壓。但是,還是要看孩子是能站起來還是已經摔倒了。

孩子可以站立。

Step1:從後面抱住,壹手握拳,虎口向內放在肚臍下方,另壹只手握拳,握緊。

第二步:雙手上下擠壓,連續5次。

孩子摔倒了

Step1:讓孩子仰臥,兩腿叉開,雙手十指交叉,向上傾斜。

第二步:將掌根置於肚臍上方,心窩中心線處,快速向下向前推5次。

3燒傷急救方法當孩子發生燒傷時,應立即清除傷源,按照洗、脫、泡、蓋、送的順序進行急救。

Step1:用流動自來水沖洗15 ~ 30分鐘,以盡快降低皮膚表面溫度,減少持續傷害。

第二步:脫掉:充分浸濕後,小心翼翼地脫掉衣服,必要時用剪刀剪開。如果皮膚粘在衣服上,不要貿然撕掉,要留給醫院處理;避免打破傷口水泡,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果妳有手表、手鐲等。,趕緊脫下來,以免四肢腫脹後影響循環。

第三步:冷水浸泡30分鐘,可以緩解疼痛。如果燙傷面積過大或過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溫度下降。

第四步:用幹凈的紗布或衣服覆蓋傷口。不要在傷口上塗抹外用草藥、牙膏、醬油等偏方,這樣對傷口恢復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反而可能增加醫院處理傷口的難度,增加感染率。

第五步:送:初步處理後,可送至附近醫院進壹步處置,根據嚴重程度決定是否清創、住院或轉燒傷中心。

林心怡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臺北市馬偕紀念醫院兒科住院醫師/兒科遺傳代謝科研究員/兒科急診主治醫師。現職:厚生省臺北醫院兒科醫師。

  • 上一篇:粳米的保健功能
  • 下一篇:說明了人參薤白粥的主要原料和功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