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藥王和藥聖的信息

藥王和藥聖的信息

姚時珍孫思邈

姚盛個人簡介

李時珍,阿明李時珍時代的醫學家,名喚東壁,因湖附近而得名。他是男性,今天的身高大概是1.63米。他出生在湖北蘄春縣周琦鎮。生於吳明教鄭德十三年(公元65,438+05,654,38+08),卒於宗申萬歷二十壹年。他的父親李顏穩是當地著名的醫生。李時珍繼承家學,重視本草,富有實學精神,樂於向勞動人民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在武昌被楚王召去王宓當“殿官”,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務。三年後,被太太醫院推薦去北京判刑。泰醫院是專門為朝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壹些庸醫搞得壹塌糊塗。李時珍在這裏只幹了壹年,就辭職回了老家。李時珍查閱了800多種歷代醫學及其學術研究的書籍,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考察,編纂了《本草綱目》壹書,歷時27年,是我國明代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它在國內外受到了高度評價,並出現了幾種語言的翻譯或刪節版本。此外還有《湖濱脈學》、《奇經八脈》等書。

李家祖祖輩輩都是醫生,爺爺是“貝爾醫生”。嶽池壹號人物李顏穩的父親是當地的名醫。當時民間醫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經常被官員和士紳欺負。於是,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去讀書,去考試,讓他壹次成功,出人頭地。李時珍從小體弱多病,但性格直爽純真,不屑學習枯燥的八股文。自14歲進士以來的9年間,他曾三次赴武昌,平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請示,表明決心:“逆水行舟,我心比石強。希望父親誌存高遠,至死不畏艱難。”李月池終於在冰冷的事實面前醒悟,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並悉心教導。沒幾年,李時珍真的成了名醫。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寫於二十七年(1578)。* * *包含歷代本草所含藥物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有798種礦物質、動物和其他藥物,其中374種是李新增加的。第壹,每壹種醫學都以正名為綱,以解釋名稱為目的;其次,收集解決方案,分清疑點、是非,詳述發生的經過;氣味、適應癥和副作用再次解釋了身體的用途。內容極其豐富,是中國藥物學的寶貴遺產,為後世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草綱目》的故事李時珍在行醫的十年間,閱讀了大量的古代醫書,通過臨床實踐發現,本草古籍數量眾多,名目繁多。或壹物分二三品,或二物混壹品”(《明外國史傳》)。尤其是很多有毒藥物被認為是“長效”的,禍害無窮。於是,他決定重新編寫壹本草藥書。從三十壹歲開始醞釀此事,李時珍為了“窮搜富學”,看了很多參考書。看完家裏收藏的書籍,我利用行醫的機會,向家鄉有錢有勢的家庭借了壹些。後來進了武昌楚宮和北京太醫院,書讀多了,成了“書迷”。他形容自己“久嗜經典,喜嚼甘蔗”(《本草綱目》原序)。顧景行在《李時珍傳》中也稱贊他“讀書十年,足不出戶,學而無憂”。他不僅閱讀了八百多種醫學書籍壹萬多冊,還閱讀了許多歷史、地理、文學名著和敦煌典籍,甚至還仔細研讀了前代幾位大詩人的全集。

他還摘抄了很多關於醫學的詩詞。而這些詩詞也確實給了他很多真實有用的醫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學上的很多謬誤。比如在古代醫書中,經常出現“伏羲”。它們是什麽意思?有區別嗎?歷代藥理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引用了屈原《離騷》中的兩句話,即“我將與壹只雞爭食”和“我將如魚得水”,指出詩人將“我”與“我”並列,就是證明它們不是壹類鳥。他根據詩中對他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述,證明“福”是家鴨,“福”是野鴨,藥性不同。屈原的詩文賦成為李時珍考證毒品名實的雄辯依據。在編撰《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讓李時珍頭疼的是,由於藥物的名稱混雜,藥物的形狀和生長情況都非常不明。過去的草書雖經反復解釋,但有些作者是從書上抄來的,而不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所以越解釋越糊塗,矛盾倍增,讓人無法認同。比如南北朝著名醫學家陶弘景,說是草,像麻黃,但顏色是藍色的,開白花。宋代馬謖認為像大清,指責陶弘景根本不知道。另壹個例子是壹種治療狗脊椎的藥物。有人說它像雜草,有人說它像雜草,有人說它像花,這是極不壹致的。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李時珍不得不壹次次放下手中的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李時珍在父親的啟發下,認識到“讀萬卷書”是必要的,但更需要“走萬裏路”。於是,他不僅“收白”而且“訪四方”進行深入調查。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和兒子建元的陪同下,在山野間走了很遠很遠的路,拜訪名醫、學者,尋找民間驗方,觀察、收集藥材標本。

他首先在他的家鄉周琦采訪。後來,他多次外出采訪。除了湖廣,江西江蘇安徽很多地方我都去過。周俊的太和山也去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南京的佘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壹首詩,“壹品幽僻處,探山腳下花”,反映了他四處跋涉、采訪的生活。李時珍每到壹處,都虛心向各種各樣的人請教。他們中有草藥采集者、農民、漁民、砍柴者和獵人。熱心地幫他了解各種毒品。例如,蕓苔是壹種常用的治療疾病的藥物。但這是什麽呢?神農本草經不清楚,註釋也不清楚。李時珍問壹個種菜的老人。在他的指導下,他考察了實物,才知道蕓苔其實就是油菜。這種植物,第壹年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用來榨油。所以他的《本草綱目》裏很明確的註釋了這種藥。

李時珍無論是在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藥圃裏,都非常註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尖吻蝮,即產於周琦的白蛇。該藥具有治療風痹、驚風、癬癥的作用。李時珍研究了很久。但壹開始,我只是從蛇頭那裏觀察到的。知情者提醒他,這是從江南興國府的山裏抓來的,不是真的蝮蛇。那麽真正的蝮蛇長什麽樣呢?他咨詢了捕蛇者。那人告訴他,尖吻蝮的毒牙是劇毒的。被咬傷的人應立即截肢,否則會中毒而死。因其對治療上述疾病有特效而非常有價值。國家官員強迫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抓他們,以便向皇帝進貢。周琦這麽大,其實只有城北的龍鳳山有真正的蝮蛇。李時珍刨根問底,想親眼觀察壹下蝮蛇,就讓捕蛇者帶他去龍鳳山。有壹個山洞,四周是巖石和灌木。石南,纏繞在灌木上,隨處可見。蝮蛇喜歡吃石南的葉子,所以生活在這壹帶。李時珍不顧危險,到處尋找。在捕蛇者的幫助下,我終於親眼見到了蝮蛇,看到了捕蛇和制蛇的全過程。因為這種深入實際的考察,他後來在《本草綱目》中寫了關於蝮蛇的論述,得心應手,簡明準確。據說蝮蛇的形狀是:“龍頭虎口,邊有黑白花,二十四方勝紋,腹有念珠斑,口有四獠牙,尾有佛甲,長壹兩分,腸如珠”;據說尖吻蝮的捕捉和制作過程是:“人吃它的花和石南上的葉子,這樣人就能找到了。”先撒壹把沙子,然後平著不動,用叉子拿。如果用繩子吊著,刀破腹取腸料,就用後端洗腹,蓋護創兒,用竹竿撐著,彎起來,綁起來。”同時明確了蝮蛇與其他地方蝮蛇的區別:“離地者,眼幹不陷,他處者,不陷。“這種對蝮蛇各種情況的清晰描述,當然是由於細致的實地調查。李時珍對藥物的認識並不滿足於粗略的考察,而是壹件壹件地看,與實物進行比較。這就澄清了很多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壹個壹個來,還挺真實的”“把所有產品都列出來反復看”。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出產的“郎梅”,被道士形容為吃了“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都把它們摘回來,向皇帝進貢。政府禁止其他人采摘。李時珍不相信道士的故事,要自己試試,看看攻擊效果如何。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冒險挑了壹個。經研究發現其功效與普通桃、杏相同,能生津止渴。是變形榆樹果,沒有特殊攻擊效果。錦鯉,或者今天的穿山甲,是過去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可以兩棲,白天爬上巖石,張開它的鱗片裝死,把螞蟻引誘到甲胄裏,然後合上鱗片,潛入水中,再張開甲胄讓螞蟻浮出來吞食。為了知道陶弘景的說法是否正確,李時珍親自上山觀察。在樵夫和獵人的幫助下,他抓到了壹只穿山甲。從它的胃裏解剖出大約壹升的螞蟻,證明穿山甲動物是吃螞蟻的。陶弘景是對的。但他從觀察中發現,穿山甲吃螞蟻時,是撓窩舔窩,而不是把螞蟻引誘到甲胄裏,吞到水裏。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的正確壹面,糾正了他的錯誤。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考察,找出了許多藥物的疑難問題,並於萬歷五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纂。全書約200萬字,52卷,收錄藥物1892種,新藥374種,載體10000多種,圖片1000多幅,是我國前所未有的藥理學巨著。其中糾正了許多錯誤,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對其他相關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也有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二、李時珍的醫院生涯。

1551-1556年期間,封建皇帝招募醫官,命令各地選拔醫術過硬的人到內廷醫院工作,於是在武昌楚宮工作的李時珍也被推薦到北京。

關於李時珍在帝國醫院工作的經歷,爭議頗多。有人認為李時珍曾經擔任過帝國醫院的法庭法官(正六品),也有人認為他只擔任過醫師(正八品)。不管他的立場如何,李時珍被推薦到朝鮮是不可否認的。泰醫院的工作經歷可能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他創作《本草綱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壹時期,李時珍在藥物研究方面非常活躍,經常出入於帝國醫院的藥房和皇家藥庫,仔細比對和鑒別全國各地的藥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他也有機會欣賞王宓和皇室收藏的豐富經典。同時,他可能從朝廷獲得了很多當時民間本草的資料,看到了很多平時很難看到的藥物標本,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說到這壹點,就必須聯系明代龔修編纂的另壹本著名的本草書——《本草精要》。

2002年,中華文化研究會影印出版了《本草綱目》,這是明孝宗在弘治16 (1503)八月編纂的國家藥典。在監太監劉的組織下,設巡撫、提舉、庭長、副庭長、篡位、檢察員等9個職務的編審小組,包括抄寫、繪畫人員在內,共有49人。經過壹年半的修訂,藥典編纂完成。作者根據宋代唐慎微《證本草》中的舊例順序,將藥材分為65,438+00份,包括玉、草、木、果,每壹份分別寫為上、中、下品。全書包含65,438+0,865,438+05種藥物,文字寫於朱墨。正文前有多達1358幅彩色速寫,是中國第壹部大型畫冊。同時,編者還摒棄了當時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14工匠分色寫字,8名宮廷畫師負責繪圖。全書完成後,由明孝宗親自作序,以《永樂大典》的格式裝訂成36卷,保存在楠木箱中,是明朝朝廷的正統抄本。

然而,這本書才寫完兩個月,明孝宗就意外“去世”,死因成了壹大謎團。在原書的49位編纂者中,有12位涉嫌謀殺孝宗皇帝而被調查,所以這本明代藥典《本草精要》壹直被封存在皇宮圖書館。後來不知道用什麽手段藏在了羅馬國家圖書館1877。

李時珍大約50年前進入泰醫院,不可能對過去壹無所知。此時,在孝宗之後繼位的明武宗已經去世,而明世宗也當了30多年皇帝,可能並不關心他的死因之謎。所以可以壹窺本草,封於宮中,不張揚。所以不排除李時珍在太醫院工作期間,有幸看到這本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打算編纂壹部可以超越這本書的新的本草專著。但在太醫院的工作環境下,是不可能滿足他的想法,實現他的願望的。因為李時珍名氣不如榮祿,在太醫院工作時間不長,就辭職回家了。

三、《本草綱目》的偉大貢獻

李時珍在李時珍太原醫院工作前後,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開始撰寫《本草綱目》。在編撰過程中,他穿著草鞋,背著藥筐,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尋醫問藥,走遍了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佘山、茅山、太和山等名山大川。他走了幾千裏,聽了幾千人的意見,讀了八百多本書。

《本草綱目》共16部,52卷,約1.9萬字。書中收錄了各種草藥收集的1518種藥物,在前人的基礎上增加了374種藥物,占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 * *收集了11096古代藥師處方和民間驗方;書前附有1100多張藥物形態學圖片。這部巨著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地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和突破。它是中國直到16世紀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醫藥著作。

面對浩如煙海的本草寶庫,如何控制和操縱它成為最關鍵的問題。可以說這是李時珍最大的貢獻之壹。他不僅解決了藥物方法和檢索的問題,而且體現了他對植物分類學的新觀點和對生物進化發展的寶貴思想。李時珍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用了1000多年的上中下品分類,將藥物分為水、火、土、石、草、谷、萊、果、木、器、蟲、鱗、媒、禽、獸、人,共16部。每個藥品標簽的專有名稱是大綱,大綱的以下項目是明確的。該書還系統地介紹了各種藥物的知識。包括更正、名稱解釋、說明、更正、治療、氣味、適應癥、發明、附錄、附方等。,從藥物的歷史、形態、功能、方藥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尤其是“發明”主要是李時珍在藥物觀察、研究和實際應用中的新發現和新經驗,豐富了本草知識。

根據馬先生的研究,李時珍在植物學上所創立的人工分類法,是將實用性和形態相似的植物劃分為各種類型,並按層次逐級分類的壹種科學方法。李時珍根據植物不同的經濟用途、姿態、習性和內含物,對1000多種植物進行了分類。先分為五部分(即草、目、菜、果、糧為類),再分為30類(如草9、木6、菜果7、目糧5),再分為幾種。他不僅提出了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還統壹了許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總之,李時珍用提綱挈領的方法,對歷代本草的各種藥物資料進行了重新分析和整理,使這部近200萬字的本草巨著體例嚴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準備充分,真正做到了“廣而不繁,詳而不漏”。

《本草綱目》雖是壹部藥理學專著,但也記載了許多與臨床密切相關的內容。原書第三卷、第四卷為“百病指示藥”,有113種適應癥。其中《外感內傷》第三冊包括專治傷寒、咳喘的藥物,第四冊主要為五官、外科、婦科、兒科。原書中明確記載,能治瘟疫的藥物有20多種:升麻、艾葉、臘血、煆鉛、陽起石、火藥、板藍根、麻黃、威靈仙、葎草、大麻、豆豉、西葫蘆、竹筍、梨、松樹、豬苓、竹子、石巖、犀牛、桃蛀蟲。

此外,《本草綱目》收錄各類方劑11096,涉及臨床科室,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為老方,其余為新方。治療範圍主要是常見病、多發病,使用的劑型有丸劑、散劑、膏劑、丸劑。很多藥方是科學的,簡單便宜,非常實用。例如,治療咳嗽的處方出現在各種藥物處方中,例如:

急性肺哮:馬兜鈴二兩(去殼蓋好),酥半兩(放入碗中用文火炒),甘草壹兩(焙幹)為末。每份壹美元,壹杯水,六分煎,溫啜或煨。

哮喘痰咳:張雅粉:銀杏葉五片,麻黃二半,甘草二兩(炒)錢。水壹分半鐘,炒八分鐘,躺著吃。金陵另壹家店治哮喘,銀杏,哮喘湯,吃的人沒效果,人就是從這開始的。處方:用白果(炒)、麻黃三錢、紫蘇、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甘草。水三分鐘,炒兩分鐘,隨時分兩份。不需要生姜。

肺熱痰咳,胸膈塞:分別用瓜蔞、半夏(七次湯浸,焙幹)各壹兩。姜汁面糊藥丸有五子那麽大。每次吃五十粒,吃完喝姜湯。

因此,《本草綱目》在臨床治療上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藥王》簡介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被尊為藥王。隋文帝元年(581)生於趙婧花垣(今陜西耀縣)孫家園,卒於唐高宗永春元年(682),享年101。有人認為孫思邈生於公元542年左右,卒於公元682年,享年140(我們認為後者更正確,所以以後者為準)。

[編輯此段]藥王的壹生

孫氏從小聰明好學,敏慧記得他7歲的時候,每天能背1000多個單詞,所以被稱為聖童。孫思邈的老家在長安附近,這裏是秦漢時期的文化中心,也是東西魏戰爭的大後方。當時的戰爭對它的歷史和文化幾乎沒有什麽損害。在這種條件下,孫思邈從小就有機會廣泛閱讀。因為從小體弱多病,經常找醫生治療,耗盡了家庭資源。因此,從青年時代起,他就決定以醫學為職業,壹生致力於醫學研究,為人民治病,於是刻苦學習黃綺的藝術。到了20歲左右,他在醫學上有了壹定的造詣,小有名氣,於是“京外有病之人”找他治病。除了醫學書籍,他還閱讀儒釋道的經典。孫氏年輕時已是壹位博學的學者,尤其精通儒道兩家,對佛教也頗有研究。

公元579年,也就是孫氏37歲左右之後,他以自己聰明敏銳的頭腦和淵博的學識,看透了當時統治集團之間勾心鬥角、殺人不眨眼的本質。再加上道教和佛教的影響,他鄙棄仕途,背井離鄉,先後到離長安六百多裏的長安以南壹點的太白山和長安以南二百多裏的鐘南山隱居數十年。在此期間,他致力於研究唐代以前歷代醫家的著作,如蘇文、A&B、《黃帝針經》、唐明的劉著,以及扁鵲、仲景、臧宮、華佗、王叔和、阮鶴南、範東陽、張渺、金少等的經方。此外,他還在當時流行的“陰陽錄命”、“各家之法”、“燒龜五萬億”、“周易劉仁”等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即預測禍福、預測吉兇、記錄災難。除了熟悉經典醫學理論外,他還利用長期生活在山區的自然條件,研究和記錄了大量豐富的藥物鑒別、采集、加工和儲存經驗。在多年為方圓數百裏普通百姓治療各種疾病的實踐中,他所學到的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醫療技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孫氏的針藥結合很有效。比如唐高祖武德時期(公元618-626),他成功治愈了上吐下瀉的重癥;唐太宗貞觀初年(約公元627年),治愈了幾乎無法治愈的癆病。貞觀九年(公元636年),他返老還童,治好了漢王的頑固性水腫病。唐高宗永輝元年(公元650年),他用內服中藥的方法治好了壹個頑固的箭傷。等等,不勝枚舉。此外,在他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治療過600多名麻風病人,治愈率達到10%,這在1300年前是壹個奇跡。各種經過多方求治無效的疑難雜癥,只要在孫氏診治,就能在手邊治愈。就這樣,他的名氣不僅名揚山林,也名揚京城。孫思邈名利雙收。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多次請他做官,但他拒絕接受辭呈。自85歲以來,他壹直住在首都和山區,以行醫為主要社會活動。唐高宗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孫思邈大約132歲。他與朝廷有些聯系,受到某種限制的約束。因此,他借口身體不好,去找高宗申請離京歸山。高宗皇帝不同意,就給了他壹匹好馬,並把當時閑置的鄱陽公主的房子給他住。在這壹時期,孫氏在上流社會非常受尊敬。當時的東臺專職學士宋,著名學者孟菊,初唐“王羅”四傑之壹的陸,都以“師禮”待之。

晚年的孫思邈精通天文、地理、人文、社會、心理等各個方面,對事物的發展變化有著深刻的洞察力,甚至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據《舊唐書》記載,當時的東臺侍郎孫初帶著五個兒子,政治家孫堅、孫毅、孫俊、孫友、孫毅,去拜訪孫思邈。見到他們後,孫氏說,孫俊會先富起來,孫友的事業成功會在後面,孫毅會是幾個兄弟中最有名的,但他的不幸是帶兵。之後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孫氏所料。還有,湛盧王子祁青小時候見過孫思邈。孫氏說:“五十年後妳做官,我孫子就是妳的屬下了。”。後來,魯任命為徐州刺史,孫思邈的孫子為徐州蕭縣縣令。孫思邈和陸啟清說話的時候,孫樸還沒有出生。

晚年,孫思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寫書上。據南宋文學家葉夢得說,孫氏在百歲時開始寫《千女方》三十卷。永春元年(682),他收集了最近三十年的經驗,寫成《千女之翼》三十卷,補充《千女方耀》的遺產。同年,活到140歲的名醫孫思邈在長安去世。他在遺囑中告訴家人,要讓自己的葬禮從簡,不要隨葬物品,不要宰殺牲畜作為追悼。據《舊唐書》記載,他死後,“過了壹個多月,面目不變,擡屍之時,死如木樁,猶似空襖,人也不同了。”這可能是由於他長期練習氣功,服用了壹些藥物,使他的新陳代謝發生了壹些特殊的變化。這壹點不要輕易認為是無稽之談或封建迷信,需要今後進壹步探討和研究。孫思邈經歷隋唐,是壹位學識淵博、醫術精湛的醫師。但他不求名利,以醫生為終身職業,長期生活在人民中間,行醫施藥,治病救人。他的診斷和治療不局限於古代的方法,還采用了許多家庭的長處。他用藥不受本草典籍限制,根據臨床需要,處方通用。所用方劑靈活多變,療效顯著。他非常重視民間醫療經驗,經常不遺余力地走訪和詢問。為了得到壹面壹法,為了傳播真相,我不惜花大價錢。在五臺山、太白山、鐘南山、峨眉山等地打滾,采集藥材,炮制藥物,提煉丹藥,深入研究藥性。對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有很多研究,治療過很多疑難危重病人。他不僅擅長內科,還擅長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眼科,對服用養生、食療、針灸、預防、煉丹術等都有研究。同時,他具有廣博的藥理學知識和精湛的針灸技術。這不僅讓他成為了唐代著名的醫學大師,也讓他身體孱弱,直到百歲也不曾失明。

[編輯此段]誰貢獻的。

孫氏壹生致力於拯救世界和生命,他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他提出“大醫精誠”,要求醫生技術精湛,對病人真誠。他認為,醫生在診室時應該鎮定神經,認真集中註意力,認真負責,不應該問他們是富有還是貧窮,是年輕還是年老,是友好還是友善,是愚蠢還是聰明。治療期間,應避危不懼,晝夜不眠,寒暑不渴,勞累不倦,全力以赴搶救病人,不可逞壹時之能,貪圖名利。這也是他修行的寫照。他親自治療和護理了600多名麻風病人。他高尚的醫德足以當壹輩子老師。贊曰:“其技精而廣,其道深而通。由今知昔,由後見今,信其永恒可行之法。”

孫思邈壹生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著有《備急千女方》、《翼千女方》,全面總結了古代至唐代的醫學經驗和藥理知識,豐富了我國的醫學內容。他的醫學思想和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九個方面。

首先發展了張仲景的《傷寒論》理論,將六經辨證改為方藥主治與臨床表現相結合的分類診斷方法,使理論更具實用性。

第二,它收集了唐代以前的6500多個醫學處方。無論是經方、古方、俗語,都是經過系統整理的,大部分都是有出處的。

第三,診斷把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突出體現在對口渴、霍亂、壞疽、惡性病和大風、雀形目、癭等疾病的描述和治療上。

第四,在治療學上創造了新的醫療技術。比如下頜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洋蔥葉導尿、食道異物取出、自體血膿接種預防癤腫等。

第五,藥理上要註意道地藥材和藥物的采集、加工和保管,在七類藥物的基礎上按其功能分為六十五篇,以兼顧百病,方便醫生開藥。

第六,重視婦幼保健,強調設立婦幼專科的意義,從而為設立兒童和產科專科創造條件。

第七,豐富了健康長壽理論,強調衛生,反對取石,主張動靜結合,食療勞動為輔,使養生與防治老年病相結合。

第八,在針灸方面,繪制了豐富多彩的三人堂圖,創造了穴主對準法,倡導阿是穴和同體寸法,促進了針灸的發展。

第九,在我的煉丹生涯中,記載了硫磺降火法,這是中國早期的火藥配方,為火藥的發明做出了突出貢獻。

孫氏的著作,除上述之外,在許多史籍中都有記載,其中大部分已經失傳。

由於孫思邈在醫學上的卓越成就和崇高的醫德,他深受我國歷代人民的愛戴,其影響代代相傳,經久不衰。幾千年來,紀念他的寺廟遍布各地,尤其是在他的家鄉姚縣。早在晚唐時期,在城東的王耀山就為他建了壹座祠廟。此後,王堯寺在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相繼建成,並有石亭、石刻等。目前,建於明代的王耀寺保存完好。孫真人住過的廟裏有壹個石室太玄洞,洞外的亭子裏有刻著“千金寶”和“海邊”的石碑。相傳孫思邈的洗藥池和自己種的柏樹至今完好無損。這些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海內外中國人的珍視。每年二月,人們在王耀廟舉行儀式,莊嚴紀念和緬懷這位偉大的醫學家。

  • 上一篇:臉上長痘,發癢,便秘
  • 下一篇:中醫拔罐怎麽減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