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條款
1.太陽病出汗的人,仍然發熱,心悸,頭暈,身體抖動,想地動山搖,以真武湯為主。
2.少陰病,持續兩三天,至四五天,腹痛,小便不利,四肢重痛,自益,為水樣,咳嗽,小便不利,或嘔吐,以真武湯為主。
二、處方組成
真武湯
茯苓三兩?牡丹三梁?三兩片姜(切)?白術?烏頭1根(炮去皮,碎成8塊)
對五味,八升水,三升開水,壹日三次。
三、主卡
1.脈象沈:脈象無特征,或弱而細,稍緊或浮。
2.身體劇痛。對比:(1)附子湯:背惡寒,身痛;(2)當歸四逆:四肢冰冷,身不痛,動則痛;(3)桂枝新甲湯:有明確的痛點,運動後肌肉酸痛的那種。
3.排尿不暢:出汗後發燒,感覺排尿比較困難,尿液變得有點白。
4.四肢冰冷,劇痛,腹痛。對比:(1)真武堂:鉛筆芯的肚子,也就是肚臍上下的中線,有壹條僵硬的肋骨,好像他的肚子有鉛筆芯埋在裏面的感覺。(2)腎氣丸:小腹特別僵硬,即少腹無情。
5.心悸、頭暈和身體水分代謝不良。只是肚子因為水蒸氣太多有點脹,心臟跳動的時候會到頂,所以心臟會緊張。
6.生機勃勃:(1)我想在床上跳;(2)小腦失衡,容易無緣無故摔倒;(3)平時不愛抖腿的人變得愛抖腿。
7.對自己身體的敏感度嚴重下降。真武湯證發熱是指感覺遲鈍,不知道自己在發燒。
第四,現代臨床應用
1.水毒引起的老年性水腫,高血壓伴真武湯證通常會因水毒導致腿部浮腫;
2.真武湯對慢性肝硬化腹水療效顯著。
3.減肥治療水肥,就是水中毒肥胖。有的人減肥更快,有的人幾個月才看到效果;
4.若真武湯上火,肛門灼熱疼痛,用當歸赤豆散退火;
5.前列腺腫大,真武湯也有效。
6、白內障腎氣丸比較有效,真武湯對青光眼比較有效。
7.腦膜炎患者發高燒,整個人都暈了過去。
8.帕金森病。
9.真武湯可以逆轉人的各種退化,恢復人的青春。
10,瞎了眼,聾了耳。
真武湯
將茯苓、白芍、生姜組合,白術、附子切段,加工,去皮,粉碎成八塊。
水寒,壹個著名的唐鎮,以它的民歌而聞名。扶陽之法以心傳心,附靈芍姜之術,心慌小便不利。
具有溫陽利濕、散寒止痛的作用。
主治:少陰癥,陽虛水不消。
方中附子辛熱,溫腎陽,散寒邪;茯苓、白術健脾利濕,引水下行;生姜溫熱散濕;而芍藥則與內和諧。與附子同用,可入陰破結,收斂陰陽。本品為溫陽、利濕、散寒、止痛之品。
方證要點
1.陽虛水泛證:辨證要點為心悸、頭暈、肢體活動、下肢水腫或疼痛。主要癥狀總是怕冷,尤其是胸背部,經常犯困;排尿困難,胸脅脹滿,氣短,或腹部脹滿,或胃腸道間有隆隆聲,或心下脹滿,或頭面部四肢水腫;舌質淡,或舌體胖,舌苔白滑,脈沈或弱。胡錫樹先生曾對此作過高度概括,“頭暈、心悸、下肢浮腫或疼痛、脈沈”。
2.常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肺心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支氣管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腸炎、腸結核、美尼爾氏綜合征、心臟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慢性胃腸無力、慢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等。屬於脾腎陽虛、水濕壅盛。
3.身體要求:精神萎靡,畏寒肢冷,或水腫,或腹瀉,或排尿困難,或心悸,或頭暈。舌質胖,苔滑牙痕,脈沈弱。他們大多病情嚴重,重要器官功能往往受損。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真武湯和附子湯:真武湯和附子湯相比,只是藥性差了點。真武湯由附子和茯苓組成,溫陽利尿。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水濕瘀阻。附子湯由附子、白術、人參、生姜制成。附子雖仍為君,白術為臣,兩者兼容。附子溫經助陽,白術燥濕健脾,形成祛寒濕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痹癥。
2.真武湯、小青龍湯:真武湯解決了國內外水氣虛寒之癥;小青龍湯可治表裏不壹,濕氣重,內外寒固之癥。
3.真武湯與桂苓疏肝湯:真武湯治療烏頭綜合征患者伴有飲水,故頭暈、心悸伴有惡寒、神疲乏力、脈弱、腹痛、四肢劇痛等。但桂苓疏肝湯可治療飲水伴發的桂枝綜合征,故頭暈、心悸伴有氣沖胸臆、心滿,多由精神刺激誘發。
4.真武湯與五苓散:真武湯主要用於治療陰虛,臟腑陽衰,氣化虛弱,水邪泛濫。主要癥狀為頭暈甚至站立不穩、心慌氣短、全身乏力、四肢劇痛、膝以下發冷等。五苓散主要用於治療太陽水腑氣化異常,水液懸浮。主要癥狀是口渴、小便不利、心煩。真武湯主要解決水代謝的動力問題(溫腎壯陽)(水泵);五苓散主要解決水液代謝的通路問題,如堵塞、分布不均(水路)。
原文
1.太陽病出汗者,仍發熱,心悸,頭暈,動身[插圖]振地者,為真武湯大師。(82)
2.少陰病,持續兩三天,到四五天,腹痛,小便不利,四肢重痛,自益,以真武湯為主,說明有濕氣,人咳嗽,或稍有便意,或食欲不好,或嘔吐。(316)
四逆湯
由甘草、二分之壹幹姜和二分之壹的附子組成,生吃,去皮,切成八塊。
方宋生有老幹姜,草必有專長,陰陽兩虛肢不溫,吐煩困。
功能為溫中、散寒、復陽救逆。
主治:陰虛少寒證。
四逆方主要用於治療中外少陰感冒,四肢厥脫。妳用炙甘草的甘甜溫暖陽氣;臣以姜附,助楊討寒;甘草得姜,附,鼓腎陽,溫中散寒,有溫土於水的作用;生姜,甘草,關節,四肢,有驅陰回陽之功。腎陽鼓,寒陰消,陽氣達外,脈升,手足溫。
方證要點
1.陰虛寒證:體熱惡寒,手腳冰涼,身痛,泄瀉,腹痛是辨證的重點。主要癥狀為四肢厥脫、身痛、惡寒多汗、腹瀉、嘔吐、唇指發紺、口鼻風冷、小便長、舌淡、舌苔白滑、脈緩而弱。
2.常用於傷寒陰證、五臟受寒、前列腺炎、哮喘、感冒、便秘、腹瀉、急性食物中毒、呃逆、心虛、急性心肌梗塞、肺心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腸炎等癥。,屬於脾腎陽虛、陰寒實證。
3.體質要求:形體肥胖,面色暗沈、蒼白或暗黃,無精打采,面容倦怠,目光呆滯或浮腫,口唇暗沈幹燥,舌質淡暗,舌苔白(或黑)潤或滑;肌肉發軟,按壓無力,皮膚幹燥,早上浮腫。平時怕冷,喜歡溫暖,經常四肢冰涼,尤其是下身冰涼。我容易疲倦,安靜,不安分,大便常稀不成形,小便長,口幹不渴,或者渴了也不怎麽喝,或者喜歡熱飲。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四逆湯、當歸四逆湯:均可治療腹瀉、暈厥、脈細者。四逆湯證為無汗或全身出汗,脈象緩遲;當歸四逆湯的證候是:額必微汗,脈細浮。
2.四逆湯和茯苓四逆湯:都可以治療四肢冰冷。四逆湯證重在陽虛,停水不飲,故無心煩,小便不利;而茯苓四逆湯的證候是陽虛水停,所以心煩,小便不利。
3.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湯證以四逆湯證為基礎,可見脈沈、面紅、咽痛等癥狀,較四逆湯證更嚴重,有死陽之危。
4.四逆湯和四逆散:都可以治手腳冰涼。四逆湯證是陽虛使陽氣達不到四肢,故有畏寒怕冷等陽虛癥狀;四逆散證是肝氣不舒,陽氣郁結,達不到四肢,所以出現胸脅脹滿、嘆息等肝氣郁結的癥狀。
原文
65438+ (29)。
2.傷寒,在藥物治療下,可繼續清谷,疼痛者應緊急搶救;腰疼清腸的,急需幫助。用四逆湯救內,桂枝湯救外。(91)
3.發熱頭痛,脈沈,若不壞,身痛,當存之,四逆湯。(92)
4.脈浮遲,表熱裏冷,清谷受益者,為四逆湯大師。(225)
5.少陰病,脈沈,急溫,宜四逆湯。(323)
6.少陰病...如果橫膈膜上有冷飲和幹嘔,應該不會嘔吐。溫熱的時候應該是四逆湯。(324)
7.汗出如註,熱不能除,內感焦慮,四肢疼痛,惡寒者,宜用四逆湯治療。(353)
8.出汗,如果怕冷怕冷,以四逆湯為主。(354)
9.腹脹滿身痛者,先溫補五臟六腑。文禮義斯唐尼,攻面宜桂枝湯。(372)
10.惡心脈弱,尿中復利,微熱,暈厥難治,以四逆湯為主治療。(377)
11.對於嘔吐多汗,發熱惡寒,四肢焦灼,手腳冰涼者,以四逆湯為主治療。(388)
12.對於吐利,小便出汗,清谷,內冷外熱,脈微斷腸者,以四逆湯為主。(389)
朱令湯
形成豬苓、茯苓皮、澤瀉、阿膠、滑石中的壹種或兩種。
方葛朱令湯用於治療陰虛熱盛,水熱壅盛,惡心,小便不利,口渴,粘豬肉茯苓和滑石。
功能清熱瀉火,利濕滲濕。
主治:邪熱傷陰,水熱互結證。
處方為豬苓、茯苓、澤瀉輕滲利濕,阿膠潤燥養陰,滑石清熱滲濕開竅,能清腑六府而無切之弊。共奏清熱瀉火而不傷陽,利水滲濕而不傷陰。
方證要點
1.陰虛濕熱證:辨證要點是小便不利,或尿痛,血渴水。主要癥狀為煩躁不安,口渴多飲,小便不利,發熱,舌紅苔滑,脈浮或數。
2.常用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結核、腎結石病、膀胱結石、膀胱炎、尿道炎、淋證、尿頻、尿痛、子宮出血、腸出血、咯血、血尿、尿痛、腸炎、直腸潰瘍、腹瀉、水腫、痙攣、癲癇、失眠等。,都是熱盛陰盛,水熱互結於下焦所致。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朱令湯和五苓散:都可以治療排尿困難和口渴。朱令湯之證屬陰虛水濕內停,必有尿頻、尿痛、尿短赤;五苓散證表裏兼證,水濕盛,以潮紅、出汗、頭暈為特征。
2.朱令湯和白虎湯加人參湯:都可以治療發燒,口渴和小便不利。朱令湯之證屬陰虛水濕內停,必有尿頻、尿痛、尿短赤;而白虎加人參湯的證候是熱致津液損傷,表現為發熱、出汗、脈沈,絕對不喝水,停止儲存。
3.朱令湯和黃連阿膠湯:都可以治療心煩和失眠。朱令湯之證屬陰虛水濕內停,必有尿頻、尿痛、尿短赤;黃連阿膠湯的證候是心腎不交,陰虛程度很嚴重,沒有水喝。
原文
1.若脈浮熱,口渴多飲,小便不利,則以朱令湯為主方。(223)
2.陽明病,多汗口渴者,不宜與朱令煎劑同用,因多汗而胃燥,朱令煎劑會復其利水。(224)
3.少陰病,接下來的六七天,咳嗽嘔吐口渴,心煩失眠,朱令湯是主要的壹種。(319)
麻黃細辛附子湯
將麻黃、阿莎麗、附子炮制、去皮、粉碎成八塊。
方哥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二感用此方,發熱惡寒脈不起,溫經解表有專長。
功能溫陽解表。
主治:太陽陰虛證。
防解本方為攻表發汗,溫經扶陽散寒的補瀉劑。仲生用於治療寒證發熱、脈沈,附子扶陽,細辛通陽,麻黃解表。少陰病是陽虛寒的證,本不該引起發熱。若初起,則表裏兼而有之,故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溫陽解表。
方證要點
1.陽虛證、陰虛證:惡寒無汗、頭痛帶腦、咳嗽劇烈、脈沈是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手腳冰涼、嗜睡、惡寒、胸悶、咳嗽、咳痰、頭痛身痛、脈沈或細。
2.常用於體虛者或老年人,如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三叉神經痛、上頜竇炎、風寒頭痛、頭冷、腳冷、痰冷等。,分別屬於陽虛、外感寒邪和陽虛、陰虛兩個意義。
3.身體要求:體格健壯,但嚴重畏寒,極度疲勞。面色蒼白,嗜睡,無精打采,聲音低沈,惡寒,背部尤甚。或頭痛,或咽痛,或聲音嘶啞,或腰痛,或牙痛,或咳喘,口渴,痰稀。舌淡,苔淡或厚,脈緩。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麻黃細辛附子湯和桂枝加子湯:兩者都是治療太陽虛弱和陰虛證同病的方劑。麻黃細辛附子湯表裏不壹,所以無汗。而桂枝加附子湯表裏兩虛,所以引起自汗。
2.麻黃細辛附子湯、附子湯:均可治身痛、惡寒、脈沈。麻黃細辛附子湯是太陽虛損、陰虛兩感證,發熱,絕無水濕。
初起的原少陰病,有退熱重脈,以麻黃細辛附子湯為主。(301)
麻黃細辛附子湯
將麻黃、阿莎麗、附子炮制、去皮、粉碎成八塊。
方哥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二感用此方,發熱惡寒脈不起,溫經解表有專長。
功能溫陽解表。
主治:太陽陰虛證。
防解本方為攻表發汗,溫經扶陽散寒的補瀉劑。仲生用於治療寒證發熱、脈沈,附子扶陽,細辛通陽,麻黃解表。少陰病是陽虛寒的證,本不該引起發熱。若初起,則表裏兼而有之,故用麻黃細辛附子湯溫陽解表。
方證要點
1.陽虛證、陰虛證:惡寒無汗、頭痛帶腦、咳嗽劇烈、脈沈是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手腳冰涼、嗜睡、惡寒、胸悶、咳嗽、咳痰、頭痛身痛、脈沈或細。
2.常用於體虛者或老年人,如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三叉神經痛、上頜竇炎、風寒頭痛、頭冷、腳冷、痰冷等。,分別屬於陽虛、外感寒邪和陽虛、陰虛兩個意義。
3.身體要求:體格健壯,但嚴重畏寒,極度疲勞。面色蒼白,嗜睡,無精打采,聲音低沈,惡寒,背部尤甚。或頭痛,或咽痛,或聲音嘶啞,或腰痛,或牙痛,或咳喘,口渴,痰稀。舌淡,苔淡或厚,脈緩。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麻黃細辛附子湯和桂枝加子湯:兩者都是治療太陽虛弱和陰虛證同病的方劑。麻黃細辛附子湯表裏不壹,所以無汗。而桂枝加附子湯表裏兩虛,所以引起自汗。
2.麻黃細辛附子湯、附子湯:均可治身痛、惡寒、脈沈。麻黃細辛附子湯是太陽虛損、陰虛兩感證,發熱,絕無水濕。
初起的原少陰病,有退熱重脈,以麻黃細辛附子湯為主。(301)
黃連阿膠湯
它由黃連、黃芩、白芍、烏雞、阿膠和阿膠組成。壹雲三立
方格黃連阿膠治少陰,煩躁失眠,脈頻,舌尖梅花狀,芩連少焦黃,攪拌均勻。
功能滋陰清熱,滋陰降火。
主治:少陰癥、陰虛火旺證。
解少陰病的方子大綱是“但欲睡”,但我現在心裏躺不住,但當想睡的狀況發生變化時,心裏就煩躁,說明水、陰之氣交不到心火上。心煩不能臥,說明心火之氣不能轉於水陰,是陰虛熱盛之證。方中黃連、黃芩清心火,白芍、阿膠、烏雞滋養脾腎陰,使心腎相通。水火既濟,則心煩,不能躺下自愈。
方證要點
1.陰虛火旺證:胸熱、煩躁、失眠是辨證的重點。主要癥狀為慢性痢疾、腹痛、膿血、心緒煩亂、失眠多汗、心緒不寧、咽幹口燥、失眠多夢、四肢酸痛、手腳發熱、平時惡熱惡寒、舌紅少苔、脈數。
2.常用於肺炎、傷寒、麻疹、猩紅熱、丹毒、腦溢血、腦膜炎、癔病、高血壓、精神分裂癥、躁狂癥、嘔血、咯血、眼出血、痔出血、血尿、結腸炎、直腸潰瘍、尿滴、皮膚瘙癢、牛皮癬、皮炎、神經官能癥、失眠等。
3.體質要求:患者中等身材,皮膚白皙,易怒體熱,失眠多夢,皮膚粗糙脫屑,易出血,質地粘稠,常見皮下紫癜,鼻出血,便血,崩漏等。,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和關節痛。舌暗紅如火,呈草莓狀,或伴有舌體糜爛、潰爛、龜裂,舌面幹燥,津液少,或鏡狀舌或花脫皮,唇紅、咽部紅,脈細數。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黃連阿膠湯、梔子醬油湯:均可治療體虛失眠。支子琪琪湯的證候是邪熱郁結於胸膈,心郁[圖解],或胸悶,或心痛,脈滑而強。雖然言辭空洞,令人生厭,但臨床上並無弱點。
2.黃連阿膠湯、酸棗仁湯:兩者都可以治療失眠。酸棗仁湯屬於疲勞,應出現頭暈、口渴、發熱、急躁、乏力等癥狀。
3.黃連阿膠湯和柴胡顧家龍牡蠣湯:都可以治療心煩和失眠。柴胡加古龍牡蠣湯證為肝郁化火,痰濁上擾,常伴胸痹,脈沈,或大魚際上脈。
原文是少陰病,持續兩三天以上。我很煩,躺不下。以黃連阿膠湯為主。(303)
附子湯
由附子二枚,炮制、去皮、破碎,茯苓八枚,人參三枚,白術兩枚,芍藥四枚,芍藥三枚組成。
方哥付梓湯治背惡寒,脈沈陽虛,參附靈樞白芍* * *治孕腹如扇。
具有溫經助陽、祛濕止痛的作用。
主治:少陰癥,陽虛身痛。
房介復紫湯燦用於補充鴛鴦不足。外科合而為壹,祛寒濕之邪;加牡丹監控附子的兇猛。各種藥物都有溫經助陽、祛濕止痛的作用。
方證要點
1.陽虛身痛證:兩寒兩痛(壹是手腳冰涼,二是背惡寒;壹個是身體疼痛,壹個是關節疼痛。主要癥狀為胃虛喜冷飲,關節痛,下肢急性疼痛且脈重,全身關節痛,不熱惡寒,手腳冰涼,口中中和,可見心脹,心悸,浮腫,小便不利,脈重。
2.常用於感冒、流感、神經痛、風濕、關節炎、濕疹、蕁麻疹、皮炎、小腹冷痛、腹膜炎、腎病、水腫、腹水、口腔炎、腰冷痛、腦出血、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意識麻痹、脊柱彎曲、腿抽筋、吞咽困難、冬季手癢、孕期腹痛。
3.臨床推廣應用
(1)惡寒。此方常可有效治療冠心病及其他因胸陽不足、陰寒過盛而引起的“背惡寒”。臨床上如舌有瘀斑,應加用紅花、丹參、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冰冷,桂枝;氣虛者加黃芪,重用人參;痰液中加入茯苓、薤白和半夏。
(2)脈象深沈,手腳冰涼。本方加減治療外周血管疾病(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雷諾氏現象),凍瘡表現為手腳冰涼、脈沈。水蛭、蜈蚣、蠍子等。來治療雷諾現象。水蛭、桃仁、紅花等。被添加到栓塞損傷中;年老體弱者可加入當歸、黃芪;肢冷較重者加阿莎麗、桂枝。
(3)關節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屬陽虛寒涼者,用本方加減治療。上肢加桂枝;加入薏苡仁至濕重,重用白術30 ~ 60g重感冒患者再用附子炮制品30 ~ 45g。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輔以黃芪、乳香、沒藥等產品。
(4)腹痛。《金匱要略》中,仲景說:“女子懷孕六七個月,脈象灼熱,胎兒發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故若發生,則子臟,須以附子湯溫之。”周連三先生生前常用此方治療婦女胎脹腹痛。他說:“此方為溫補劑,附子為毒品,懷孕三四個月慎用。仲景在懷孕的六七月用附子,是因為胎兒已經成型。這個時候用附子沒有流產的壞處,更不用說子宮內寒氣不足,失溫。有證據就用藥,沒有理由。辨證要嚴格控制,主要有腹痛、畏寒、夜間劇痛、喜壓喜溫、小便長、惡寒、倦怠、胎脹脈細數、舌淡苔白淡等。,可用此方治療。附子是養陽止痛的佳品。”
相似方劑和證候的識別
1.附子湯和真武湯:和真武湯相比,附子湯只是藥性差了點。附子湯以附子為君,白術為臣,兩者配伍。附子溫經助陽,白術燥濕健脾,形成祛寒濕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痹癥。而真武湯則由附子和茯苓組成,溫陽利濕,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水濕瘀阻等多種疾病。其實附子湯和真武湯是雙重統壹的方劑。都是治陽虛腎陽虛,壹個是陽虛內有寒水,壹個是陽虛外有寒濕。在臨床上,附子湯用於脈象不足的患者。排尿困難者,用真武湯。
2.附子湯、桂枝新甲湯:兩者皆可治身痛、脈緩。桂枝新甲湯的證候是出汗後,表邪未解,氣陰兩虛,筋骨不養,必然出現營衛不和的癥狀,如發熱、出汗等。
3.附子湯、白虎加人參湯:均可治療背部惡寒。烏頭湯的證候是整個背部從頭到尾都特別怕冷發冷;而白虎加人參湯證的惡寒程度較輕,熱出汗後出現。
原文
1.少陰病,得壹兩天,口為中性,背寒者以艾灸,以附子湯為主。(304)
2.少陰病,身痛,手腳冰涼,關節痛,脈沈,以附子湯為主。(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