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具有富貴長綠、高大長壽的特點,在閩南沿海地區常被保護為風水樹。近年來,由於氣候、環境等諸多原因,害蟲經常發生,主要有螟蟲、葉蟬、食葉蟲等。主要蛀幹害蟲有天牛、小蠹蟲等。天牛的幼蟲吃韌皮部和邊材,並在木質部鉆孔。小蠹蟲在韌皮部和邊材之間建造洞穴;它們都破壞了樹木的運輸組織,嚴重阻礙了養分和水分的運輸,影響了樹木的正常生長,導致生長衰弱,枝葉枯萎,甚至全株死亡。斑潛蠅的主要害蟲是斑潛蠅,其幼蟲以葉表皮下的葉肉為食。食葉害蟲主要有朱砂蛾、灰蠶蛾等。幼蟲以樹葉為食,嚴重時像火壹樣。沈水葉和食葉害蟲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削弱樹勢。上述常見的害蟲,要麽藏在皮下,要麽由於樹木高大,難以施用常規農藥,達不到防治效果。筆者在實踐中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總結如下。1輸液註射法1.1防治原理輸液防治法類似於人體輸液治療原理。根據樹木的生物學特性,通過輸液管將壹定濃度的藥液註入韌皮部和木質部,通過運輸組織的功能將藥液運輸到樹木的各個組織,從而達到防治的目的和效果。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省力、藥效長、成本低、利用率高、不受天氣和環境限制、無汙染、保護天敵、見效快等特點。1.2方法步驟1.2.1提前準備好輸液袋(或醫用輸液管和空葡萄糖瓶)、棉花、皮帶、釘子、鉆子、藥品。1.2.2選擇輸液位置:壹般離地0.5m以下無蟲蛀樹幹,外觀光滑,衛生處生長良好,便於操作。1.2.3用直徑5 ~ 6mm的鉆頭鉆壹個孔,深度約7 ~ 10 cm,與水平面成30 ~ 45o角,避免藥液回流,挖出孔內木屑,增加藥液接觸空間。鉆孔的數量根據樹的大小而定,壹般4 ~ 8個,要相對均勻分布。1.2.4準備好藥液,裝入袋(瓶)中,將袋(瓶)固定在樹幹上,孔口為1m。1.2.5接好輸液管,將針頭插入孔內,將輸液管和孔內的空氣排盡,然後用棉花塞住管口,防止藥液溢出。註意針不要插得太深,以免用棉球擠壓輸液管太緊,影響藥液輸入。輸液需要的時間大概是每瓶8-1000ml。蟲害嚴重高大樹木可進行第二次給藥,即在第壹輪輸液結束後,重新灌藥,裝袋(瓶裝),利用原有的孔洞和輸液管繼續使用。藥液輸完後,拔下輸液管,用幹凈的軟木塞或紅土塞住管口。1.3化學品和濃度化學品包括擬除蟲菊酯、氯丙嗪乳油、敵敵畏、敵敵畏、水胺硫磷、久效磷等相對長效的液體接觸農藥和胃毒農藥。根據樹木的生長季節、晴雨天氣、藥劑種類,配制的藥液濃度壹般控制在3 ~ 6倍,既能達到防治效果,又不會造成藥害。對於長勢較弱的樹木,可在藥液中加入壹定量的營養物質和生長劑,促進樹木盡快恢復生長。1.4的防治效果主要取決於樹的大小。壹般施藥後7-12天害蟲全部死亡,10-18天葉部害蟲全部死亡。根據藥物種類,在3-6個月內,葉片上未發現害蟲,樹幹的蟲洞中未發現新的碎屑。筆者於2005-2008年連續四年采用輸液註射法進行觀察,未發現螟蟲危害。這種方法也可用於防治其他古樹名木的病蟲害。采用輸液註射法,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克服了噴霧、噴粉、煙霧等常規防治方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如噴霧法的缺點是藥液受陽光照射,空氣氧化分解,藥效短;受天氣限制,如雨水沖刷持續時間短,用藥次數增加,防治成本增加。壹般古樹都比較高,尤其是蛀蟲。施藥困難,農藥利用率低且不均勻,不僅浪費多,而且嚴重汙染環境,不利於保護天敵。勞動強度大,藥劑用量大,防治成本高;只對控制食葉害蟲有效,對其他類型害蟲作用不大。2.纏繞稭稈防治對象:食葉害蟲榕蛾科。2.1防治原理利用榕樹食葉害蟲的生物學特性,即其幼蟲匍匐或旋下,然後爬上樹繼續取食。用稻草包裹在榕樹的樹幹上,利用幹稻草表面的絨毛阻止幼蟲爬樹,讓其餓死,從而達到防治目的。2.2方法步驟2.2.1提前準備好稻草,擰成草繩(不是很結實)。2.2.2選擇纏繞位置,壹般在離地1 ~ 1.5m處,樹幹較小,樹幹較光滑。2.2.3將草繩直接在選定的位置纏繞數次,寬度為30 ~ 40 cm。2.2.4將草繩剩余的草葉塞入草繩與樹幹之間的縫隙中。2.2.5如果用較高濃度的觸殺劑噴灑(浸泡)草繩,效果會更好。2.3防治效果壹般纏繞稭稈4-6天後,樹上昆蟲種群密度明顯降低,8-15天未發現幼蟲。稭稈纏繞法的優點和輸液法基本相同,而且這種方法操作更簡單,更環保,不用或少用藥物。
上一篇:拔智齒後多久可以消腫?拔智齒後怎樣最快?下一篇:枇杷爛腳的原因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