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吃什麽可以調理吐血?

吃什麽可以調理吐血?

吐血LZ應該去醫院!!!

胃熱證

腹脹或腹痛,嘔血鮮紅或深紫,口臭,口幹,大便發黑。舌紅苔黃,脈滑。

治療方法: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處方1。瀉心湯加減(張仲景《金匱要略》)

處方:大黃15g,黃連10g,黃芩12g,茜草12g,紫珠30g。用水煎服。

2.中成藥

(1)紫地寧血散,每次2瓶(8g),每日3次,用水調服。

(2)薛寧顆粒每次含1包,壹日三次。

(3)雲南白藥每次1g,壹日三次。

3.片面的處方

(1)薛寧湯(劉國濮證)

處方:紫珠、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黃各12克。用水煎服。

(2)生大黃粉(胡等《中國中醫秘方》)

處方:生大黃粉,每次3克,每日3次。喝溫水。

(3)四黃湯(賴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生大黃粉15份,黃連9份,地黃30份,生黃芪15份,生甘草6份。將藥物研成細末,過20目篩,混合,30克裝。取四黃散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鐘,過濾去渣,涼服。壹天服1包,兩次,嚴重者壹天服2包,四次。五天就是1個療程。肝火證表現為嘔血鮮紅或紫紅色,口苦兼脅痛,心煩易怒。舌質紅絳,脈弦。

治療方法: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藥方上的草藥

1.加減主方龍膽瀉肝湯(高力石蘭秘藏)

處方:龍膽草12g、梔子10g、黃芩10g、牡丹皮9g、生地15g、白前12g、紫珠30g、甘草6g。用水煎服。

2.中成藥是指胃熱中成藥。

3.片面的處方

(1)清肝梁雪湯(劉國濮證)

處方:梔子15g,白芍12g,龍膽草12g,白前12g,紫珠30g,甘草5g。用水煎服。

(2)三七玉瑾湯(《中醫雜誌》)

處方:三七9克,郁金10克,熟大黃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劑。脾虛證表現為反復吐血,時輕時重,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心慌氣短,大便發黑。舌淡,苔白,脈細。

治脾益氣,攝血。

藥方上的草藥

1.主方歸脾湯(嚴格使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18g,黃芪15g,白術12g,茯苓12g,當歸9g,炒地榆15g,白芨10g,阿膠12g(熔化),血余炭65438+。用水煎服。

2.中成藥

(1)歸脾丸,每次9g,每日3次。

(2)紫地寧血散,每次2瓶(8g),每日3次。

3.片面的處方

(1)益氣止血湯(劉國濮證)

處方:黨參18g,炒白術15g,茯苓12g,黃芪20g,地榆10g,白芨12g,炙甘草6g。用水煎服。

(2)止血合劑(上海中醫雜誌)

處方:白芍12g、炙甘草9g、炒烏賊骨12g、白芨12g、槐花15g、地榆15g、蒲黃15g、仙鶴草65444。水煎兩次,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

嘔血病因病機的分類與治療嘔血主要來源於胃的病理改變,可由外感邪氣侵胃、胃絡傷或其他疾病影響胃而引起。

(1)積熱於胃:壹個素食者喜辣灸,食之豐盛,使積熱因飲食不當而積於胃中,感外邪或食傷而吐血,導致火郁,燒胃絡,胃氣上沖。

(2)肝火犯胃:七情內傷,肝氣郁結引火,肝火犯胃絡,逼血上行,致吐血。

(3)氣不攝血:勞累過度或久病不愈,脾氣虛弱,不能控制血液,血溢於外經,吐血。在以辨證為基礎的臨床辨證治療中,尤其需要對證據進行細致的考查,分清虛實,把癥狀和緊迫結合起來。然後確立治療原則,進行治療。

(1)胃中積熱:

癥狀:鮮紅的血或食物殘渣,腹脹,甚至疼痛,口臭,便秘或大便暗,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治療: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處方:瀉心湯加十惠散。

(2)肝胃之氣:

癥狀:嘔血為鮮紅色或暗紫色,突然嘔吐,口苦,脅痛,煩躁不安,舌紅,脈數。

治療:平肝清熱,涼血止血。

處方:龍膽瀉肝,瀉腸。

(3)脾臟失控:

證候:吐血色暗淡,反復發作,消瘦乏力,心悸氣短,腹脹便溏,舌淡少苔,肢冷脈細。

治法:補益氣血,收斂止血。

處方:黃圖湯。(1)胃積熱的辨證施護;

①患者吐血時,頭低腳高,頭偏向壹側,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對患者應給予照顧,吐血後應及時用淡鹽水漱口,並保持口腔清潔。

(3)吐血時,護士要冷靜,及時采取措施,勸說患者情緒穩定,臥床休息,不要過於驚慌,盡量消除其恐懼、焦慮和緊張情緒。

(4)出血過多的患者可暫時禁食熱水。宜停止獻血,吃半流質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飲食不宜過熱,以免血熱吐血。

⑤嘔血量少時,可及時給予白芨粉3g,溫開水送服或煎藕炭5-6片。

⑥中度出血,可給予三七1.5g,白芨粉3g,要調整。服藥後半小時內不要吃東西或喝水。

(2)肝胃之氣:

①這種綜合征的患者吐血劇烈,壹定要躺下休息,減少活動。

②因為七情內傷,對胃生氣吐血更嚴重。要勸人冷靜,不要煩躁焦慮,盡量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

③生病要稍微調暗,減少噪音,便於安靜休息。

④吐血時針刺合谷、內關、足三裏等穴可止血。

⑤密切觀察病情。吐血前有上腹部不適、胃痛、惡心等多種癥狀,或有心窩疼痛或胃內有灼熱感,或持續胃痛的患者突然疼痛頭暈、全身無力,都是吐血的征兆。

⑥註意出血量、面色、精神、血壓、脈象等。如果壹開始止血,腹痛突然加劇,煩躁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脈弱,這是壹種嚴重而危險的綜合征。可用沈度湯益氣扶正,或用參附湯扶正,加三七、雲南白藥、阿膠止血,立即做輸血搶救準備。

(3)脾臟失控:

(1)嘔血纏綿,時輕時重,病程長,應多休息,不可過於勞累,以免加重嘔血癥狀。

②飲食宜為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忌煙酒,常問蓮藕、蔬菜、橘子等。食物不能太涼,以防傷脾。

③平時可采用針刺治療虛損,取合谷、內關、足三裏、湧泉、脾俞、兩門。耳穴可以選擇腎上腺、皮質下、神門。健康指導(1)日常生活中註意節制,過度勞累。

(2)飲食適當,不暴飲暴食或饑餓,不過度飲用辛辣之品。

(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防止外感邪氣侵入人體,特別是在冷熱季節,防止寒感。

(4)對於有上腹痛舊病者,既要註意過勞,又要忌七情,以免復發。

嘔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或支氣管擴張引起的咯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四種,最常見的是胃十二指腸潰瘍,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約占25%。大量飲酒或服用壹些藥物如激素(如潑尼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長期服用易引起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並發上消化道出血。此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對於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慢性貧血患者,要警惕胃癌的可能。壹般來說,年輕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多為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了胃十二指腸潰瘍,中老年人還要考慮胃癌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癥狀是嘔血和黑便。出血量大且急,可表現為吐血;如果出血量少且慢,主要是緩解黑便。嘔血患者在嘔血後幾天內有黑便。嘔血的顏色根據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在胃中停留時間的不同,可以是褐色、深紅色或鮮紅色。吐血前,上腹部(俗稱心窩)常有惡心不適。吐血多,伴有嚴重休克癥狀,如頭暈、心悸、煩渴、出冷汗、暈厥,屬於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較危重。

對於復發性胃十二指腸潰瘍或並發出血的患者,除根治胃幽門螺桿菌外,維持治療是預防復發的重要治療措施。這類維持治療主要以H2受體拮抗劑(如他維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為主。目前標準劑量的壹半在睡前服用。維持治療的時間長短要根據病情而定,3-6個月到1、2年不等,老人更長。

  • 上一篇:鮑魚有什麽作用?
  • 下一篇:龍葵果可以治療癌癥嗎?吃龍葵果有什麽好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