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價值
中醫認為鮑魚有滋陰、止渴、通淋的作用。是壹種補而不燥的海鮮。吃了之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祛瘀,入腸滌汙,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主治:肝火上炎,頭暈目眩,骨蒸乏力,白內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癥。鮑魚的殼在中醫上叫千裏光,古書上也叫“千裏光”,因為它有明目退翳的功效。石決明還具有清熱平肝、滋陰壯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頭暈、高血壓等疾病。現代研究表明,鮑魚肉可以提取壹種叫做疏螺旋體素的生物活性物質III。實驗表明,它能提高免疫力,破壞癌細胞的代謝過程,提高抑瘤率,但不損傷正常細胞,具有保護免疫系統的功能。鮑魚能“滋陰平肝強腎”,調節腎上腺分泌,調節血壓,潤燥利腸,治療月經不調、便秘等疾病。鮑魚肉及其粘液中可分離出三種不被蛋白酶分解的粘蛋白:疏螺旋體素I、疏螺旋體素II和疏螺旋體素III。藥理研究證實,它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能抑制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皰疹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常燉鮑魚或與木耳、黃花菜同煮,可增強體質,預防腫瘤的發生。
治療價值
雜色鮑或雜色鮑的肉。鮑魚又叫烏魚、鏡魚、明目魚。分布於中國東南部海域和南海。【性質】甘、鹹,性平。能滋陰清熱,養肝明目。【參考文獻】含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成分。【用途】用於治療肝腎陰虛、骨蒸乏力、咳嗽;肝陰虛,視力模糊等。【用法】煎湯、烹煮食物等。【註意事項】本品難溶,適合脾虛者喝湯。不得不提的是,海參作為海珍品,還具有顯著的滋補功效,尤其是上品海參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