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原理:是外傷造成的局部畸形。我們的耳朵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只有軟骨、軟骨膜和壹層薄薄的皮膚。如果受到擠壓或重擊,很容易發炎。此時大量血液湧向耳朵,造成耳朵硬膜下血腫,使骨膜逐漸與軟骨分離,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給軟骨提供營養。久而久之,軟骨就會壞死,形成皺巴巴的結締組織。同時,積血形成的腫塊會向外突出,使耳廓變厚。原有的耳軟骨無法繼續正常生長,原本用於產生耳軟骨的鈣隨意附著,形成許多不規則突起。
普通人:摔跤運動員和柔道運動員。摔跤耳朵形成過程:摔跤是壹種激烈的貼身競技運動。
起初,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各種暴力的抱腿、掐脖子、撞頭、拍打等技術動作對耳朵造成摩擦和扭曲;耳朵的彈性軟骨組織破裂受損。
隨後,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恢復修養,他又投入到訓練中,(運動員,正承受著劇烈的疼痛,不能請假休息,但仍堅持投入訓練),軟骨組織受損面積增大;導致周圍血管破裂充血。這時候耳朵腫的像個飽滿的大餃子,裏面主要是水和充血。手摸起來軟軟的,輕輕壹碰就會痛(想象壹下青春期擠紅不白的痘痘的刺痛)~
時間長了裏面的淤血和水分消散形成增生,凍後感覺像餃子壹樣硬硬的~
摔角耳的防治:摔角耳不是壹次性損傷造成的,多數情況下是短時間內多次損傷形成的。受傷初期,壹般沒有淤血和積水,只有輕微的紅腫,用手戳會有痛感;此時,通過帶護具訓練,給予足夠的時間恢復和愈合,應該可以避免嚴重的骨折、充血和積水。
我們大部分運動員的治療方法都是以冰敷為主,有的會讓隊醫把粗針紮進充血的耳朵裏,把積水和血水抽出來(但是雞蛋沒有用,積水第二天訓練後還會繼續充血),會腫,會腫,以此類推,直到長硬。針灸的好處是增生變硬後更好看,像餓了的嬌子;反倒是沒有抽煙那麽辛苦,然後看起來就像壹個被塞的餃子。
有人說他遇到很多外國摔跤手都沒有摔跤耳朵,可能是因為有些外國摔跤手更註重這類運動損傷的防護,采用的是前壹種處理方式(及時佩戴護具)。
壹般國內運動員基本都能接受和默許掉耳朵的存在,因為他們不重視。他們覺得練摔跤的人耳朵掉了沒什麽大不了的(其實妳請假,教練會罵妳:什麽請假!練摔跤不是很正常嗎?我們是...加油!),我覺得正常,其次是因為佩戴護具的體驗不是很好,而且對訓練也有局限性。~ ~朝鮮的話除了不重視可能還要加壹個無條件!
百度百科對“摔跤耳”的解釋:由於摔跤這種對抗性很強的重競技項目,運動員的耳朵軟骨會經常受傷。由於貼身搏鬥,摔跤運動員在發力時往往要把頭靠在對方身上,而對方在掙紮,耳朵自然會被摩擦和撞擊。剛開始可能會斷裂損傷,但是等傷好了再投入訓練,軟骨就會增生。練習時間短的小隊員軟骨增生少,只有耳朵腫,基本能看到原來的輪廓。時間長了,耳朵的軟骨壹次又壹次的受損增生,耳朵的輪廓會逐漸消失,腫得像菜花壹樣,定義為“摔跤耳”。
這裏想糾正壹下:小球員軟骨增生不輕,但訓練強度還沒達到或者軟骨比較軟的說法。壹般體校的小運動員和剛加入專業隊的運動員,訓練強度都不足以折斷耳軟骨。
所以摔跤耳象征著壹個摔跤運動員的技術、力量、訓練強度等綜合素質達到了壹個較高的水平。沒有壹定的摔跤年齡和相應的訓練強度,光長摔跤耳朵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