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喉嚨癢,幹咳,痰少,喉嚨有異物感,稍冷時喉嚨癢,癢時咳嗽,癢時咳嗽,多為陣發性,咳嗽時聲音嘶啞。可伴有發熱、惡風、口渴、尿幹或惡肢冷、鼻塞鼻清、痰少,甚至聲音嘶啞。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或薄白或白,脈浮或緊。
證候分析:咽喉是氣息的入口,肺系統首沖。普通感冒先攻肺,再到喉。風寒發作時,肺氣受阻,郁滯,咽喉不利,則喉癢,鼻塞,鼻清;寒邪壓低肺,氣機不暢,凝結成痰,所以咳痰量少;風熱侵肺,肺不清則喉癢咳嗽。肺熱傷津,口幹尿黃。
治療:祛風邪,利咽止咳。
藥方:止嗽散。方中荊芥能祛風解表;桔梗、白首烏升肺氣;紫苑、百部潤肺止咳;桔梗、甘草、陳皮適用於外感咳嗽持續者,或癥狀反復者。風寒者要疏風散寒,利咽止咳,加減三拗湯,表邪不凈,否則復發。風熱患者宜疏風清熱,清咽止咳。
2.脾虛失運,痰凝咽喉。
臨床表現:咽部發癢,咳嗽頻繁,痰白而重,咳嗽短促,氣短,呼吸不足,反復發作,乏力加重。伴有精神疲勞、氣短懶動、面色晦暗、對便溏冷漠、胸悶脹滿。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或膩,脈細。
證候分析:脾虛弱,不能溶解津液,導致咽喉上有痰、有色斑,導致咽喉有異物感,喉癢;痰阻氣機,故見喉癢即咳,咳聲短促;上氣不足,咳嗽氣短,痰多涎多,黏白;因脾運化不暢而食甜膩之品,會助濕生痰,濕痰之阻,致胸悶脹滿;脾氣虛弱,咽喉營養流失,不能祛痰,會導致復發,加重疲勞。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晦暗,納差便溏,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或膩,脈弱,都是脾虛痰濁的表現。
治法:健脾化痰,利咽止咳。
處方:六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和甘草。半夏、陳皮理氣化痰。咽喉癢者加防風、僵蠶、地龍等祛風止癢藥,氣虛者加黃芪、山藥等藥。
3.陰虛火旺,灼傷咽喉。
臨床表現:咽部發癢,經常咳嗽,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吱吱”咽部,咽幹,灼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五煩發熱,面色潮紅盜汗,唇紅顴骨,耳鳴耳聾,腰膝酸軟,聲音嘶啞。舌紅或淡紅,苔薄疏,脈細或細或細。
證候分析:肺腎陰虧虛可見咽幹,喉癢,灼痛,幹咳少痰或粘痰,久咳不愈,咳嗽纏綿,陰虛可見火旺,津液幹燥,咽幹,灼熱感,口鼻幹燥,形體消瘦,五煩,潮熱,盜汗,氣短懶動。虛火燒津液是痰,所以痰少;陰虛津液不能滋養上承,故聲音嘶啞,喉微痛;腎陰虛、腎失養、腎功能衰竭者接受固咳為短,尤其是夜間,腰酸腿軟,精神疲乏消瘦,面部潮紅;舌紅或淡紅、苔少、脈細是陰虛火旺的標誌。
治療:滋陰降火,潤喉止咳。
處方:百合固金湯合貝母瓜蔞粉。若腰膝酸軟,唇頰發紅,可酌情加入枸杞、制首烏、女貞子、黃精。如果患者咳嗽、溺水,可以服用慈濟、續斷等補腎藥物。或者杏仁、桔梗、川貝母等。
4.內在具體衛外在不牢,
臨床表現:咽部發癢,咳嗽有粘痰,輕度接觸風寒或化學異常氣體時咳嗽加重,氣短促痰,或畏寒肢冷,或經常咳嗽,痰多涎多。皮膚又燙又癢。舌淡,苔薄白,脈弱。
證候分析:性質特異,或表裏不堅,肌肉不密,化外氣或虛邪侵風,邪毒入血,血分,肺系凝縮。善惡之爭,引起咽喉發癢,咳嗽頻繁,肺氣上行,不清則氣生痰,肺主皮毛,肺被邪所克制,所以皮膚灼熱瘙癢。
治療:益氣固表,祛風止咳。
處方:玉屏風散,桂枝湯。使用脫敏祛風產品,如蟬蛻、荊芥、狼毒、紫草等。對於劇烈咳嗽,可加入五味子、烏梅、山奈等收斂止咳藥;肺氣虛者可加黨參、山藥;補骨脂、磁石、蛤蚧、核桃仁等。1.漱口法用具有祛風解毒、行氣化痰、利咽止咳作用的中藥湯劑漱口。
2.霧化吸入超聲霧化吸入選擇祛風祛邪、利咽止咳的藥物。
3.吹藥法將藥用冰硼粉吹在喉嚨上。1.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體針治療。每次可選擇2 ~ 3個點作為主點和配點。根據病情可采用補法或瀉法,每日1次,5 ~ 10次為壹療程。
主要景點:合谷、列確、趙海、舒菲、太原、泰西、京曲。
配穴:足三裏、大椎、曲池、外關、赤澤、豐隆、脾俞、豐門、天突、定川為配穴。
2.耳針可選咽喉、肺、肝、氣管、神門。針兩面,適度刺激,留針10 ~ 20分鐘。或埋針,或用王不留行,或六神丸,雙耳交替按壓。隔天1次,5 ~ 10次為1療程。
3.艾灸主要用於虛寒或氣虛嚴重的人。可以選擇大椎、合谷、足三裏、三陰交、氣海、關元、舒菲、腎俞等。,並掛灸或隔姜灸,每次2-3點,每點2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4.大椎、風門、舒菲、天突、鐘山穴位按摩或穴位註射。壹次拿2 ~ 4分。
5.拔罐舒菲、舒歌、風門和膏藥。每天1次,離罐15分鐘。壹般10次為壹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