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是壹種大型線蟲,紅色或黃白色,有的像蚯蚓,主要寄生在豬的小腸內?有時會遷移到膽囊和胃,偶爾會發現蠕蟲從口腔和鼻孔冒出。患蛔蟲病的豬發育遲緩,嚴重感染時變成僵豬,甚至死亡。
豬蛔蟲的受精卵隨豬糞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發育成感染性蟲卵約需17- 20天,可汙染飼料或飲用水。被豬吞食後,蛋殼被小腸液消化溶解,幼蟲脫殼鉆入小腸壁,隨血液或直接通過組織進入肝臟,再隨血液通過右心室到達肺部,再通過微小血管進入肺泡,再通過細支氣管遷移到支氣管和氣管。在氣管內隨粘液到達咽部,隨吞咽到達胃腸道,在小腸內發育成人。
②豬棘球絳蟲:是壹種紅色或黃色的大蟲體,形似蛔蟲,頭較粗,有可伸縮的鉤口。主要寄生在豬的小腸內。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後,如果被蜣螂(金龜子、天牛及其幼蟲)吞食,就會在體內發育成侵襲性幼蟲,豬吃了這種甲蟲就會被感染。昆蟲休在豬休中的寄生時間為10 ~ 20個月。
(3)姜片吸蟲:蟲體扁平,似姜米,肉紅色。成體雌雄同體,主要寄生在豬小腸粘膜上。蟲卵從糞便中排出後流動,進入水中,在適宜的條件下孵化出毛蚴。毛蚴鉆入螺體內寄生,發育成尾蚴。之後,尾蚴離開螺體,附著在紅菱、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的莖葉上。,尾部脫落形成囊蚴。豬吃了沾有囊蚴的水產飼料,囊蚴向小腸移動,囊蚴逃逸,吸附在小腸粘膜上。
④豬果實蠅:是壹種很小的線蟲。雌蟲寄生在小腸裏。卵隨豬糞排出體外後,根據外界條件有直接發育和間接發育兩種形式。豬經口或皮膚感染後,可從肺部到達小腸,發育成雌蟲。
⑤豬的結節:是壹種灰白色的小桿狀蠕蟲,寄生在豬的大腸內。卵隨豬糞排出體外,幼蟲在適當的環境下2-3天孵化!4 ~ 8天後成為入侵幼蟲。豬吃了含有這種幼蟲的飼料或喝了含有這種幼蟲的水後被感染。幼蟲到達大腸後鉆入腸粘膜,在腸壁上形成結節,然後返回腸道發育成成蟲。
⑥鞭梢:鞭梢是壹種線蟲,頭細長,尾短而粗,從外表看像鞭子,故稱鞭梢。寄生在豬的盲腸內,蟲卵隨糞便排出。在適宜的條件下,20-30天後成為入侵卵。當飼料或飲水被蟲卵汙染後,進入貓體內,約65438±0.5個月後在盲腸粘膜深處發育成成蟲。
⑦豬胃蟲:是壹種紅色的小型毛狀線蟲,寄生在豬的胃內,發育過程中也需要蜣螂作為中間植物。
2.臨床癥狀
這些寄生蟲在豬體內少量寄生時,並無危害。但是,大量的寄生蟲對豬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通常,它會引起豬的胃腸道炎癥,使豬貧血、消瘦和發育不良。大量蛔蟲寄生蟲可引起腸梗阻。有時蠕蟲會進入膽管,導致豬的黃疸和死亡。棘頭蟲有時會導致腸穿孔和腹膜炎。結節會使腸腔變窄。蛔蟲和桿蟲會導致肺炎。
3.預防措施
①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兩季驅蟲1次。仔豬最好分別在2月齡和5月齡驅蟲1次。
(2)做好豬圈和操場的衛生工作,保持清潔幹燥。經常用開水沖洗飼料槽,並定期用4%的熱燒堿溶液對圍欄進行消毒。
②豬糞和墊草經堆肥發酵處理,殺滅寄生蟲卵和幼蟲。
(4)註意飼料的清潔,防止被糞便汙染。
4.治療方法
①以0.1 ~ 0.5g/kg體重的比例口服敵百蟲,對豬蛔蟲、結節蟲、鞭蟲、胃蟲和姜片吸蟲有較好的殺滅效果。
(2)四氯乙烯,按每公斤體重30毫克的比例混合投餵,對殺滅棘頭蚴有壹定效果。
(3)敵克凈(四咪唑),按每公斤體重30毫克的比例投餵,對殺滅豬蛔蟲和棘頭蚴有壹定效果。左旋咪唑按每公斤體重20毫克的劑量口服,對包蟲病感染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