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雞蛋:人們壹般習慣把雞蛋從冰箱裏拿出來後馬上加熱,或者把露在外面的雞蛋馬上煮熟,這樣容易碎。煮之前要先放在室內壹段時間,等它的溫度和室溫壹樣的時候再放入鍋內,這樣煮完之後可以保持雞蛋的完整。
鍋內冷水:煮雞蛋不要等水開後再煮,或者水熱時不經意放下,容易把雞蛋打碎。鍋內放入冷水,雞蛋和水會同時逐漸升溫,不會出現受熱不均勻破殼的情況。
針孔:所有的雞蛋裏面都有壹個小氣囊。加熱時空氣突然膨脹,很容易打破蛋殼。用針在蛋頭的壹端打壹個小氣孔,讓空氣逸出。
加點鹽:蛋白質遇到鹽會立刻凝結。如果在煮雞蛋的水裏加壹點鹽,蛋白質會凝結得更快,防止蛋白質溢出,所有的營養成分都能保存下來。尤其是煮不新鮮的雞蛋時,這種防止蛋白質溢出的效果更明顯。
文火煮:如果雞蛋煮得太匆忙,在蛋殼附近會形成壹層預煮層:“蛋白口袋”,其中的蛋清和蛋黃不容易煮透,沒有逸出的氣泡會留在蛋清中,變成氣孔,影響剝好的雞蛋的外觀。
冷水洗:就是把煮好的雞蛋趁熱用冷水洗。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蛋黃的油面有綠色,味道不好。這是因為蛋清中的壹些氨基開始分解,形成帶有臭雞蛋味的硫化氫。這種氣體喜歡集中在最冷的部分,也就是蛋黃的中間。蛋黃含鐵,與硫化氫反應變成黑色的硫化鐵,呈深綠色。如果雞蛋煮熟後立即用冷水沖洗,可以引導硫化氫向冷的蛋皮方向積聚,這樣不僅在剝蛋殼時容易分離,而且雞蛋的味道也會更加鮮美。因為水裏加了鹽,蛋白質外層有鹽保護,冷水壹洗細菌就不會入侵蛋白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