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早在唐朝以前,中國生產的茶葉就通過陸路和海路出口。它首先到達日本和韓國,然後傳播到印度和中亞。到了明清時期,傳到了阿拉伯島。17世紀初,中國茶葉遠銷歐洲各國,許多上流社會的貴族紳士養成了飲茶的習慣。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和中國的壹樣,已經成為全世界中國的代名詞。
中國是茶的故鄉。
中國是茶的故鄉,所以中國人對茶真的很熟悉。無論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儒釋道,還是挑夫小販,都與茶有著不解之緣。俗話說“早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僅內地人民,邊疆的少數民族也同樣擅長品茶。北方遊牧民族偏愛奶茶,西藏人偏愛酥油茶,南方少數民族喜歡喝鹽茶。可見,茶早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茶可飲,可藥,可菜;茶道,從宮廷茶道,到文人茶會,禪寺茶宴,到民間婚俗,節日習俗,無處不在。茶法自唐代以來代代完善,甚至成為中央政府治理“番邦”的壹大方略,稱為“茶馬互市”。
茶從中國漂洋過海,清香溢五大洲。如今,人們發現“茶路”在溝通中外文化方面並不遜色於“絲綢之路”。
以前喝茶不像現在這麽簡單。古人飲茶有方,茶藝有巧。中國茶文化集中體現了儒釋道的思想精髓,物質形態與精神觀念、情操、道德、禮儀的巧妙結合令人驚嘆。
陸羽和他的茶經
魯豫,字鴻漸;壹場病,壹個字季瑕。自號桑翁,故又稱竟陵子。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福州市竟陵縣(今湖北天門縣)人。開元、天寶年間,號稱唐朝盛世,國家繁榮安寧。但是魯豫壹出生,就面臨各種各樣的不幸。據《新唐書》和《唐代人才傳》記載,魯豫是棄子,自幼無父母撫養,後被濟蓋寺法師和濟公法師收養。濟公是唐代著名的僧人。據陸紀依說,有壹次,唐代宗把濟公召入宮中,給予他特殊的禮遇。積好茶,於是陸羽通過撒尿學會了茶藝。
公元77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進入動蕩時期。二十四五歲的陸羽隨流亡的難民離開家鄉,在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生活。湖州相對北方來說還是比較平和的。陸羽自幼隨濟公大師在寺中采茶烹茶,對茶學早有興趣。湖州也是著名的茶葉產地。
陸羽收集了許多關於這個地區茶葉生產和制作的資料。為了全身心投入研究和寫作,魯豫終於結束了多年的漂泊生活。元初,在湖州苕溪建府。經過壹年多的努力,終於寫出了中國第壹部茶學專著和中國第壹部茶學經典初稿。那時候魯豫28歲。公元763年,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被平定,陸羽再次修訂《茶經》。他還親自設計了煮茶的風爐,並將平定安史之事鑄在鼎上,標明“聖唐將滅胡,明年使之”,以示茶民安享人間之樂的寬廣胸懷。
陸羽的《茶經》是壹部全面論述茶葉生產的歷史、起源、現狀、生產技術、飲茶技藝和茶道原理的專著。它既是壹部茶葉自然科學著作,也是壹部茶文化專著。
《茶經》共十章七千余字,分為上、中、下三冊。十章內容為:壹之源,二之器,三之器,四之器,五之烹,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策,十之圖。
首先概述了中國茶葉的主要產地、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以及茶葉的性能和功能;二是當時制茶、加工茶葉的工具;第三個創作,講的是茶葉的制作過程;四器,談烹茶、飲茶器具;五是烹飪,講的是煮茶的過程和技巧;六飲,談飲茶方法和品茶鑒賞;七件事,說說中國喝茶的歷史;八出,詳細記錄了當時的產茶區,並評價其優劣,記錄了全國40多個州的產茶情況,如實記下了我不太了解的11個州的產茶區;“九觀”講的是什麽樣的飲茶器具要齊全,什麽樣的情況要省略:在田間煮茶不用講究,爐子不用講究,床上接生不用講究等。從泉中取水可以節省壹些水容器。但在正式的茶會上,“諸城之中,諸侯之門”,“二十四器缺壹茶廢。”
最後,陸羽還主張把上述內容畫成有圖的畫框,讓人們喝茶,看圖,品茶,這和拿來壹個瓢壹個碗,幾口就灌下去是很不壹樣的。
總之,第五、六、七章體現了陸羽創造的茶藝和茶道精神。煮茶的過程除了陸羽的藝術化,還運用“五行”理論強調了要註意的水質和溫度。名茶的茶,都是嫩的,精制的,密封著用,才不會使精華散開。火使用賈母的木炭,但避免粘貼木材和破壞植物。水如山泉,涓涓細流,遠離城市的深井。煮茶時註意三個沸點,欣賞其澎湃的奇妙景象。護其美,觀其色,嘗其味。
魯豫說:“天上萬物奇”,“避風之所精致;作者寫的衣服極其精細;吃飽了的人,酒食皆優”,也就是說,衣食住行都要表現出高尚的審美追求。"
茶俗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許多與茶有關的民間傳說。千百年來,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有些故事已經湮沒在浩瀚的歷史中,而有些卻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
相磊茶和罐裝茶
居住在雲南怒江的彜族有喝雷茶的習慣。其制作方法:先將能煨750g水的大瓦罐中的水燒開,再將餅茶放入小瓦罐中烘烤,再將大瓦罐中的開水加入小瓦罐中燒開即可。五分鐘後,濾出茶渣,將茶汁倒入黃油容器中,倒入兩三罐茶汁,加入黃油,再加入核桃仁、花生、鹽或糖、雞蛋等。它們已經被預先油炸和碾碎。最後在火上放壹顆帶洞的鵝卵石,燒紅了放進黃油容器,讓容器裏的茶汁發出雷鳴般的聲音。響聲後立即用木杵上下敲打黃油使其成霧狀,將其均勻溶解在茶汁中,倒出,趁熱飲用。
居住在中國西北的回族人喝茶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奇特的是喝壺茶。壺茶是由炒過的綠茶和水煮制成的。煮茶時,先在壺中放半壺水,放在小火爐上燒開,加入五至八克茶葉,邊煮邊攪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就這樣,兩到三分鐘後,往壺裏加水至八成滿,直到茶再次沸騰,再將湯倒入杯中。因為茶汁濃,宜用小杯,當地人習慣喝濃茶。具有“振奮精神、幫助消化、祛除疾病、保持健康”的優點。
潮汕功夫茶
工夫茶的來源
顧名思義,工夫茶需要時間,講究技巧。歷史悠久,據說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變而來。宋代中國上流社會盛行“鬥茶”之風,誰買了好茶就請客。客人中有好茶,或帶給對手,或招致內鬥。這種趨勢逐漸演變為茶農和茶商對茶葉的品鑒和品評。因為每天茶喝多了,感覺不舒服,就把大杯換成了小杯,變成了很濃的小杯茶。這就是工夫茶的雛形。潮汕是魚米之鄉,人們喜歡喝濃茶,“小杯茶”也是茶商傳入潮汕的。久而久之,茶具、茶葉、沖泡技法越來越受重視,形成了獨特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壹套精美的袖珍茶具:玉書(壺)、潮汕爐具(竈)、陳夢壺(紫砂茶壺)、若晨壺(小瓷杯),還有茶具和茶盤。用泉水,用硬木做的木炭做燃料,茶葉選用高檔烏龍茶。
工夫茶的“沖功”;
功夫茶“打卡”是最重要的技巧。總結為清洗器皿、取茶、制點、切沫、倒壺、加熱杯、倒茶等方法。也就是先把器皿洗幹凈,用開水把茶壺內外加熱。加入茶葉,取粗的填壺底滴水孔,中間放細粉,再蓋上粗的。沖水時居高臨下,俗稱“高沖”,動作不急不緩,俗稱“鳳凰吐水,三點點頭”,以示對客人的尊重。當茶沫溢出壺面時,提起壺蓋,將其剪下。第壹次沖泡的茶湯含有茶末,要丟棄;然後取開水沿壺邊沖,避免沖破“茶膽”;蓋上鍋蓋後,把熱湯倒在鍋裏。壹個是去沫,壹個是加熱壺外,這樣茶的香氣更濃。倒壺後熱杯。
水土水稻花茶
白族家庭的孩子從外地回家探親,剛到家時,母親會煮“水土茶”給他們喝,以免孩子水土不服。
水土茶的成分是:從醫院取壹點土,少許鹽,加茶葉,然後取家附近的井水,靠在沙罐裏泡十分鐘。這茶雖苦,卻能保人到家平安。孩子離家時,也要帶上壹小袋家鄉的土、鹽、茶,讓他們到異鄉後用那裏的水煨幾天,讓他們逐漸適應那裏的水土。
用茶求婚
茶不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也是浪漫和婚姻的佳品。家住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小夥子第壹次去姑姑家相親,姑娘會熱情地給尋親的小夥子敬茶。如果茶湯裏有糖或蜂蜜,說明姑娘喜歡這段婚姻。如果茶湯又濃又苦,說明姑娘不願意。
再比如:獨龍族男青年看上了壹個姑娘,男青年想請壹個口才好、有名望的已婚男人做媒人。媒人要帶著茶壺、茶缸、茶葉到姑娘家,用最快的動作把茶壺裝滿水放在火坑上燒開,然後拿出茶葉、茶缸,把碗拿出來放在姑娘家的碗架上,姑娘家就圍著火坑坐著。
水壹開,媒人就把茶倒進碗裏,每人按輩分順序放壹碗。然後就開始談婚論嫁了。到了深夜,茶由熱變冷,又由冷變熱,沒有壹個女生喝。背叛者第二天晚上又來了,如果連續三個晚上還是沒有人喝那茶,說明姑娘不同意這門親事。如果姑娘家的家人都喝茶,這樁婚事就完成了,雙方可以約好舉行訂婚。
茶館和茶攤
茶館和茶攤是專門用來喝茶的。但茶館與茶攤相比,經營規模不同,喝茶方式也不同。茶館有固定的地方,人們可以在那裏喝茶和休息。茶攤沒有固定的地方,而是季節性、流動性的,主要是為路人解渴提供方便。
中國的茶館歷史悠久。據記載,晉代就有茶館了。茶館在長江流域通常被稱為茶館。兩廣常被稱為茶館;北京和天津通常被稱為茶亭。此外,還有茶館、茶樓、茶樓、茶樓、茶樓等等。
如今的茶館大致可以分為:
(壹)歷史悠久、保存古老風貌的老茶館;
(2)新茶館建於60年代,周圍有現代化建築、假山、噴泉,還有鮮花、字畫、瓜子、糖果等。
(3)露天茶座、棋院茶座、音樂茶座等。蓋碗茶與四川茶館
四川是茶的故鄉,茶的種類很多,喝茶很流行,茶館也很多。
四川人流行自斟自飲的茶。蓋碗茶不僅選用茉莉花茶、龍井等上品茶葉,還有蓋碗茶、銅壺。比如用來蓋碗的茶蓋,壹是茶葉泡好後蓋上蓋子,可以很快泡出茶香;二是可以用來切斷茶碗上的浮沫;第三,可用於涼茶(即茶蓋倒置,倒入茶汁),方便快飲解渴,還有盛茶、奉茶的“茶船”。這樣,茶碗、茶蓋、茶船托盤三位壹體,既實用又美觀。另外燒水的鍋是銅鍋。燒開的水嘗起來很甜,而且保溫。
四川有很多茶館,各有特色。早上可以在茶館坐到晚上打烊,可以泡茶,不增加收費。茶壹天只收壹次。於是,茶館壹天到晚熱鬧非凡,成了人們休息、娛樂、傳遞信息、進行交易的場所,大家的活動都是在茶的熱氣和香味中進行的。
音樂沙龍
音樂茶座是壹個集品茶和娛樂為壹體的文化場所,在唐代就有先例。然而,它的正式出現是從二十世紀開始的。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壹些大中城市出現了音樂茶館。
音樂茶館壹般選擇在燈光柔和多彩的高雅場所,以品茶和文藝鑒賞為內容。音樂茶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人們可以通過喝茶來消遣,也可以和幾個朋友聚會,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舞。還可以壹邊啜飲,壹邊乘涼,進行各種交流。
清澈的飲料
這種飲茶習慣在漢族生活區最為普遍。方法是直接用開水沖泡茶葉,茶湯不加任何調味品,強調香真味貴,保持茶葉的“純正”和“本色”。既不像歐洲人那樣急著狼吞虎咽;與日本茶道不同,它更傾向於生活化和大眾化,這是漢族人喝茶的獨特方式。漢族最好的代表就是上等的烏龍和溫潤的龍井。如果用深歐來抿烏龍,那就是很小的杯子了。品茶要先聞其香,感受其香。然後把茶湯倒進嘴裏,在嘴裏打著旋,抿著它的味道,感覺舌頭甜的不止。茶壹旦入喉,味道鮮美,咽喉會產生唾液。像這樣嘗試三個杯子是令人愉快的。
龍井是在無色透明的玻璃或白瓷杯中品嘗的。用茶時,首先要觀察茶姿和湯色,只見綠葉和清水相映。壹面旗幟,壹支槍,簇擁在中間;再聞壹聞它的香味,感覺香味四溢,令人心肺;稍後享受味道,但感覺是甜飲料。喝後回味甘甜,齒頰留香。
導購茶和八寶茶
導購茶
湘西的保靖、古丈、大庸壹帶歷來出產名茶,如古丈毛尖、保靖蘭珍、大庸崔明等。這壹帶還有壹種特別的“倒鉤茶”。土家人在當地的茅屋裏采摘翠綠飽滿的茶葉,攤開曬幹,用小鉤繞在葉子上,使鉤尖均勻地彎向葉柄,故稱“倒鉤茶”。然後將茶葉倒入開水中焯水,再鋪在竹席上晾幹,使茶葉由綠色變成紫砂陶紅,紮好,放入竹筏蓋緊,掛在通風處成為倒鉤茶。
什錦中草藥茶
在甘肅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八寶茶”浸泡在“三座堡壘”的碗中,招待親朋好友。喝八寶茶在現代城市茶館裏很常見,漢族人也逐漸感染了這種喝茶的習俗。所謂“三堡”,其實就是蓋好的茶碗和習慣用的底托的三個頭。西北人叫它三堡。用這套茶具泡茶可以帶蓋保溫,喝茶也不燙手。至於所謂的“八寶茶”,壹般是由毛尖茶、茯磚茶或普洱茶與冰糖、紅棗、桂圓、白葡萄幹、杏仁混合而成。甜,香,滋補。
七軒茶
喝“祁萱茶”的習俗流行於中國中部和南部,尤其是在安徽和蘇州。
所謂祁萱茶,就是從七個不同姓氏的家族中收集七種茶葉。其實按照老規矩應該是壹百戶收,但是因為壹百戶太多,所以改成了象征性的七戶。據說,孩子們喝了這些茶沖泡的茶,可以終生保持健康。因此,父母長輩為了孩子的健康,通常會舉行七軒茶道;而且喝這種茶可以治療胃病,不僅對孩子有好處,對大人也有好處。據說采茶的時間選在了長夏。
此外,還有“加壺”儀式,即在剛出生的孩子旁邊放壹個小茶幾。茶幾上放著壹個盆子,裏面有雞蛋(叫開心果)、桂圓肉、荔枝、花生、核桃等。,旁邊還放著壹根蔥,壹片姜,壹團艾草和壹碗綠茶,還有肥皂,壹把小梳子,壹把小刷子。
黃山毛峰[產於著名的黃山附近的綠茶
黃山毛峰屬於烘焙綠茶,是中國名茶之壹,產於安徽歙縣黃山。蘇以其濃郁的香味和甜味而聞名。
歙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新安江上遊。黃山是該縣西北部的壹個著名景點。這裏山勢雄偉,懸崖穿雲,樹木叢生,洞穴溪流遍布,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土層深厚肥沃,地面腐殖質多。黃山毛峰茶樹生長在海拔700-800米的崇山峻嶺中蔭蔽、高濕的自然環境中,每天雲霧繚繞,不受寒風和烈日的侵蝕。歙縣種茶歷史悠久。據《徽州府誌》“宋甲初,隆慶盛世初。”早在300年前,黃山毛峰就聞名於世。
黃山毛峰采摘及時,加工精細。采摘期在“清明”至“谷雨”之間,采摘超級茶的第壹芽、第壹葉;壹流的采茶始於壹芽壹葉壹葉;二級采茶壹芽二葉,壹芽三葉;三級挑條,壹刺二葉,壹刺三葉。采摘的新茶在制作前要嚴格采摘,去除老葉老梗後,要攤開晾幹再加工。加工采用烘焙綠茶的方法,要求嚴格,通過殺青、揉撚、烘焙三道工序制成。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鮮葉放入壺中,迅速攤放、翻動,手勢要輕,使茶色均勻,殺青徹底。揉法是整塊翻炒揉搓,芽葉不要壓壞,白毛不要損傷,繩子要卷緊。烘焙主要是控制火候,要求溫度適宜,勤煎,勤翻,避免燒焦,破壞香味。黃山的毛峰,外形細嫩扁平,白毛外露,似雀舌,色澤光滑,芽葉豐滿,黃綠相間。沖泡後,水色清澈,香味醇厚,入口醇厚鮮爽,回味甘甜爽口。
麻古綠茶
麻古綠茶是江西省四大名茶之壹。因茶樹大多生長在800至1000米的雲霧山中,故又稱“麻姑雲茶”。
麻姑山位於江西省南城縣西南約五公裏處。麻古綠茶產於這座山的五龍坳地區。五郎坳位於馬姑山頂,植被覆蓋良好,氣候溫暖濕潤。日照時間短是茶樹生長的最佳環境。由於加工工藝精湛獨特,制作的茶葉質地優良,沖泡後湯色翠綠。喝後齒頰留香,沁人心脾。
關於麻姑綠茶的起源,有壹個有趣的故事:東漢時,有壹位麻姑仙子,經常在山裏采摘嬌嫩的茶葉,用麻姑山仙泉的泉水沖泡。因此,後人將麻古綠茶稱為“仙茶”。
古竹紫筍茶
古竹紫樽茶是中國傳統名茶,產於浙江省長興縣古竹山。
珠山位於長興西北部,東臨太湖,三面環山,霧氣彌漫,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山下清泉流淌。這種獨特的生態環境為紫筍茶的生產創造了最理想的條件。
古竹紫筍茶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品種,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已有記載。唐代宗廣德年間(公元763-764年),湖州長興的紫筍茶被列為貢茶。
第二個產品。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O4),古珠山腳下有壹個規模較大的貢茶園,有3萬人從事采集加工。還有1000多名正規制茶工人。在茶園,有30個“茶壺”的房子和100多個烘焙作坊。此後,紫筍茶壹直作為貢茶使用,直至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歷時600年。
古竹紫筍茶葉嫩,葉相互抱抱,緊裹如筍,色青香靜。沖泡後的茶湯色彩鮮艷,香甜可口,有蘭花的清香。1979年,古竹紫尊茶在浙江省名茶理事會被列為名茶。1986年,古竹紫尊茶在全國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評選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茶又名“勾茶”、“闕舌茶”,產於貴州省都勻市,以“三綠三黃”著稱。其品質極佳,外形可與太湖碧螺春媲美,品質可與信陽毛尖茶媲美。1982年6月,在全國名優綠茶鑒定會上名列全國第二。都勻市是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首府,位於貴州省南部,東臨東山,西臨龍山。都勻毛尖茶主要產於團山、黃山、燒角、大草。這裏四季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多毫米。另外,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含有大量的鐵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合茶樹的生長,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到了明代,都勻產的“勾茶”、“闕舌茶”被列為“貢茶”。18年底都勻毛尖開始出口國外銷售,並在1915巴拿馬國際比賽中獲獎。
都勻毛尖采用清明節前後幾天剛長出的壹兩片葉子,要求葉子小而短薄,淡綠均勻。都勻毛尖茶經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撚、揉撚精制、適時烘幹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毛尖茶芽薄,成串狀,白毛多,色澤翠綠,品質滑爽,香氣鮮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周琛譚潔茶
郴州譚潔產於湘西沅江中遊的沅陵縣。因沅陵古屬郴州政府管轄,此茶產於沅陵縣譚潔,故名。早在唐代,譚潔茶就以其色、香、昧、形俱佳而聞名於世,被列為“貢茶”。
郴州譚潔茶苗油潤,色澤翠綠,均勻致密,露銀;沖泡後湯色鮮黃綠,滋味醇厚,葉嫩勻,香味持久。沖水時,葉子在杯中遊動,三起三落,如魚如蝦,趣味十足。
郴州譚潔茶分為綠茶和毛尖茶。最好的譚潔茶由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它講究選料,工藝嚴格,要求使用壹芽壹葉的鮮葉,均勻細嫩。加工制作必須經過攤、煎、軋、形、烤五道工藝流程,十余道工序。其中“炒青”和“定型烘幹”兩道工序尤為講究,要求炒鍋幹凈,燃料為無煙炭。殺青揉撚必須手工完成,這樣可以保證成品茶的質量。
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壹,因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龍井而得名。它以色、香、甜、美“四絕”聞名於世。
西湖不僅是壹個旅遊景點,也是壹個主要的茶葉產地。這裏生產茶葉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唐代陸羽寫的《茶經》中,已經記載了“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在宋代,產於寶雲山的寶雲茶、產於下天竺祥林洞的祥林茶、產於上天竺白雲峰的白雲茶都被列為“貢茶”。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去了杭州胡世鋒。
在公廟喝龍井茶贊不絕口,廟裏以“觀鄉民采茶焙茶法,禦官作歌”為主題,吟誦道:
村夫跟著下胡椒,賣舌頭和爪子。
慢慢地給地爐加文火,用柔風翻炒幹水壺。
炒菜烤菜都要下很大功夫。
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以石峰和龍井所產的茶葉品質最佳。這裏群峰起伏,溪水潺潺,樹木蔥郁,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勻,尤其是春茶期間,常常是滿山細雨蒙蒙,創造了茶樹生長發育特別需要的“天時地利”。
西湖龍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巧頗有講究。每年春天,茶農按等級分四次采摘綠葉,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稱為“明日茶”。這種茶也被稱為“蓮心茶”,因為它的嫩芽就像蓮心壹樣。壹斤幹茶有三萬六千個嫩芽,是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清明節後,在谷雨前采摘的茶葉稱為“雨前茶”。此時茶柄上長出壹片小葉,形似旗幟,茶芽略長,形似槍,故又稱“旗槍”。在“長夏”之時采摘的,叫“闕舌”。另壹個月采摘的茶葉叫“梗片”。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由於原料等級不同,加工工藝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超級西湖龍井茶都是手工炒的。鮮芽在80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色、香、美。炒茶每次每鍋只能炒兩兩。壹個炒茶高手,壹天只能炒兩斤多幹茶。
蒙頂茶
蒙頂茶,又稱“蒙頂茶幹露”,屬於綠茶的範疇。因產於四川省名山縣蒙山山頂,故名“蒙頂茶”。這種茶揉撚緊密,色澤翠綠,鮮、嫩、油,香氣淡雅,滋味醇厚甘甜;沖泡後湯色黃綠,透明清澈,飲之清香爽口。水沖泡兩次,更鮮醇,齒頰留香。
蒙山地處邛崍山脈,東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嶺,西有金笳山脈,北有成都盆地,山腳下有青衣江繞過。山勢巍峨,山谷絕對瀑布懸;樹是綠色的,雲是蒸汽和霧。在每年的年初
春季多霧多雨,雨季長達九個月,年降雨量約2200毫米,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茶樹生長的理想場所。生產的茶葉香氣高而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條索細密緊實,色澤翠綠光滑;茶湯清澈,深綠淺黃,茶葉攤開,壹芽壹葉清晰可辨,具有高山茶的獨特風格。
蘇州花茶
江蘇蘇州、浙江金華、福建福州是中國花茶的三大著名產地。其中,江蘇蘇州出產的花茶占全國三分之壹。如今,蘇州花茶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花茶又稱“花茶”、“熏茶”、“坑茶”,是成品綠茶的壹種。它由三種綠茶制成,即炒綠茶、烤綠茶和大方綠茶,具有芳香甜美的天然芳香花朵。花茶被稱為“天香茶”,因為它既有茶的清香和清新,又有花的清香和甜味。蘇州花茶的主要品種有:茉莉花茶、白蘭花茶、玳瑁花茶、朱蘭花茶。此外,桂花花茶、臘梅花茶、蘭花花茶品種較少。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受到不同飲茶者的青睞。
長期以來,蘇州花茶的窖制以選材考究、工藝精細、措施嚴格著稱。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的產區提供,以春茶為主。經過篩選、烘幹、風選、扇挑、去芯粉、去老梗、黃片,精制成坑花“茶坯”。坑花都是在山茶花收獲的時候進行的。山茶花多為“氣質花”,其香味會隨著花開而揮發。
蘇州花茶具有清新、靈、鮮、醇的獨特風格,外觀緊實均勻,茶湯黃澄澄,葉質嫩滑,香氣淡雅而不飄,口感清爽,回味悠長,在飲用中能明顯體現出清新、靈動、濃郁的特點。1986年,蘇州茶廠壹、二級花茶在全國花茶、烏龍茶評選會上被評為優質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是精選優質烘焙綠茶,混以芳香花朵,窨制而成;茶花艷麗,美麗自然,香清汁清,滋味純正醇厚。
清朝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這裏開始大量生產,高峰期在1933左右。花茶年產量達15萬噸。當時全省各地茶商雲集福州,生產經營花茶的企業超過80家。
福州菜花根據所用花卉種類的不同,可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茶、玫瑰花。玫瑰花茶、柚子花茶等。其中茉莉花茶品質最好,花香濃郁,清新持久;茶湯醇厚,芳香,鮮黃綠色,耐泡。這種茶特別受中國北方消費者的歡迎。
目前,著名的茉莉花茶產品有:
1.茉莉又大又好。原料選自大山裏肥美葉的大白茶優良品種。芽是在第壹個春茶芽初采摘,再配以夏天前後采摘的優質茉莉,由七種香味調制而成。1979年在全國茉莉花茶鑒定會上被評為最佳茉莉花茶;
2.六件壹提的茉莉銀蜜莉,是出口茉莉花茶的珍品;
3、茉莉花春風,五筆作成,也是出口的優質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薄小如鳥舌,故名,是花茶中的高檔品;
5.在李蓉明之前,它也被稱為“明前綠”,因為它使用清明前收集的烘焙綠茶。
6.茉莉龍珠,茶形緊實圓潤,香味濃郁,特別耐泡。它是茉莉花茶的中間產品。
福州花茶是以不同香型的綠茶或烏龍茶為原料,經拼配(茶坯與花按等級按比例混合)、打花(即在適宜的溫度散熱)、堆制、打花、烘幹、提花而成。
祁宏
祁宏,或祁門紅茶,產於安徽省祁門縣,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功夫紅茶。形似繩子,細膩,鮮甜持久,口感醇厚厚重。在世界最大的紅茶市場——英國倫敦,“祁宏”被列為“茶中豪傑”,享有“群中極品”的美譽。1915年,祁紅在巴拿馬世博會上獲得壹枚金牌和壹張證書。1980年,“祁宏”在全國輕工產品獎勵大會上榮獲國家金獎。1986年,“祁宏”在全國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評選會上被評為名茶。
祁門縣位於安徽省最南端。這裏峰巒起伏,山勢險峻;高山密林成為分布在峽谷、丘陵、山坡上的茶園的天然屏障。祁門產的茶是唐朝的?br & gt參考資料:
/custom/detail.asp?I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