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是毛細血管出血。這種出血危險性較小,可以自行止血。
二是靜脈出血。由於血管內壓力低,暗紅色的血液只會緩慢而均勻地流出,如大靜脈出血,常因呼吸運動而中斷。吸氣時流出較慢,呼氣時流出較快。因此,靜脈出血的風險小於動脈出血。
第三是動脈出血。動脈出血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心臟用很大的力量將血液從心室推出到動脈。為了維持血液在全身的流動,克服各處的阻力,這種壓力是很大的,尤其是新鮮的血液剛被擠出心室的時候,奔騰的血液是不可阻擋的,壹秒鐘可以前進壹米,然後壹秒鐘可以走半米。壹旦主動脈破裂,血液就會像噴泉壹樣湧出,可以跳出幾英尺遠。所以動脈出血非常危險。
壓力止血
這種方法適用於毛細血管出血和靜脈出血。這個方法很簡單,比如用幹凈的白絲包紮傷口,或者用創可貼貼上。
止血帶止血
此法適用於四肢大動脈血管出血。紮好止血帶後,傷肢的血液完全被阻斷。時間過長,傷肢會壞死。所以當妳使用這種方法時,妳應該每30到40分鐘放松壹次,每次放松壹分鐘左右。在野外選擇止血帶之前,可以用柔軟的織物暫時止血,同時可以選擇彈性好的橡膠管或橡皮筋作為止血帶。在紮止血帶之前,要擡高受傷的肢體,使靜脈盡可能地回流。在出血的上端(心臟附近),用毛巾、衣服或其他柔軟的織物墊好,適當拉伸止血帶,在肢體上纏繞兩圈,外側打結固定,利用止血帶的彈力壓迫血管止血。萬壹現場找不到橡膠管或皮帶,也可以用毛巾或寬布帶折成條代替。但禁止用金屬絲、線、繩代替止血帶,以免發生意外。
指壓止血法
這是壹種最方便及時的臨時止血方法,主要用在動脈的近端,用拇指等手指在那裏的骨面上按壓動脈,達到止血的目的。在動脈方向,最容易受壓的部位稱為壓迫點。止血時只要按壓壓迫點,就能有效停止止血。動脈的常見壓迫點介紹如下:a .面部出現的面動脈,在下頜角前方半寸的凹陷處,有時需要雙側壓迫止血。它壓迫了面部動脈。止血範圍:可止血眼睛下方的面部、口腔側出血。b .前腦出血的壓迫點——顳動脈,耳前手指,與下頜關節相對。能止住面部太陽穴和頭皮出血。c .頸部出血的壓迫點——頸總動脈。按壓氣管旁的頸總動脈至頸椎橫突,但不要按壓氣管,也不要同時按壓兩側的頸總動脈。按壓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能會造成腦損傷。可用於口腔、咽喉、頸部、頭部止血。腋下和上臂出血的壓迫點——鎖骨下動脈。在鎖骨上窩1/3處,可觸知的脈搏壓向第壹根肋骨。可用於肩部、腋窩、上肢止血。e .大腿出血的壓迫點——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的中點,按壓恥骨平面,可以止住下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