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味甘,性溫,具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清熱解毒、通脈催乳的作用。《本草經》雲:?鯽魚入胃,胃弱不能吃;入大腸,治赤白痢,腸痛。脾胃主肌,溫能益脾生肌,故瘡久不愈。?腹水患者用鮮鯽魚赤小豆煲湯,效果顯著。鯽魚去腸去鱗,魚腹灌茶,熟食用紙燜,即可治愈。小腸疝氣,用鮮鯽魚、豬蹄煮熟,煲湯食用,可治產婦缺乳。
黑魚:又名烏魚、才子魚、生魚等。肉味甘溫,有健脾利水的作用。《神農本草經》雲:?治五痔,治濕浮腫泛?。產婦蒸的食物可以催乳補血。生姜紅棗煮黑魚有助於治療肺結核。腎炎患者可以用黑魚和紅糖燉。腰酸背痛者,可將黑魚與葛根、豆腐同煮。
烏賊:又名魷魚。味甘鹹,性平,有補肝腎、補氣血、清胃除熱的功效;也是女性保健食品,具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促進分娩、止血催乳等功效。對於閉經的女性,墨魚、核桃仁可以適量煮壹天壹次,直到月經來。治療婦女白帶過多,可將墨魚、瘦肉切片煮熟,每日壹次,五天為壹療程。治療產後乳汁少的婦女,用墨魚、豬蹄燉熟食,還是挺有效的。
帶魚:味甘,性溫,作用是暖胃、補虛、潤膚。肝炎患者可以用鮮帶魚蒸熟後,取上層油食用,長期服用可改善癥狀。把魚鱗熬成魚鱗凍送給棕發的人。長期食用可使頭發烏黑有光澤。
黃鱔:味甘,無毒。入肝、脾、腎,有補虛、祛風除濕、強筋骨之功效。氣血兩虛者,可將黃鱔、黃芪(用紗布包好)切絲煮熟,加水調味。營養不良、體質偏瘦、食量少的孩子,可以用壹條鱔魚,切成塊加少許雞內金,煮熟即可。內痔出血、子宮脫垂,可將黃鱔煮熟後長期服用。鱔魚血滴入耳朵可治急慢性中耳炎。
泥鰍:性平味甘,有補中、祛濕、止渴醒酒、解毒痔瘡、消腫保肝的作用。用武火煮泥鰍、大蒜,可治營養不良水腫。泥鰍炒至焦黃,水煮,可治小兒盜汗。泥鰍燉豆腐可治濕熱黃疸。泥鰍和蝦黃可以治陽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