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西漢廣川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經學大師。漢景帝當時是醫生,教《公羊春秋》。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梁武帝下詔,尋求治國方略。在著名的《施德對策》中,董仲舒系統地提出了“天人之感”、“天人合壹”、“六藝之術,非孔子之術者,各有其道,不進則退”等理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被武帝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其影響持續了兩千多年。他的研究以儒家宗法制為核心,夾雜陰陽五行學說,貫穿神權、君權、宗法、夫權,形成帝王神學體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的儒家學說。後來董仲舒被任命為江都夷王,為丞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被任命為焦西王劉端,四年後辭官回家寫書。之後每次朝廷大議,皇帝都會命使者和廷尉去董嘉那裏征求他的意見,可見董仲舒還是很受武帝尊重的。
董仲舒經歷了四個朝代和西漢的鼎盛時期。他死於公元前104年,享年75歲。死後受武帝照顧,葬於長安下馬陵。
上一篇:為什麽會有健康教育?下一篇:有哪些食物好吃、開胃、健康、養生、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