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原名夏歷、陰歷、舊歷,是東亞傳統歷法之壹。農歷屬於陰陽歷的壹種,平均壹個歷月等於壹個新月。但閏月的設定是為了使平均日歷年成為回歸年,二十四節氣的設定是為了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征(太陽直射點的年度運動),所以也有陽歷。
時至今日,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華人以及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和日本早期仍然使用農歷來計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
從古幹支時代到清末開歷(公歷),歷史上多次修訂。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65,438+002多種歷法,對中國的文化和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幹支歷(照片)、夏歷、商歷(陰歷)、周歷、西漢的太初歷、三通歷和隋朝的帝王歷。
農歷的優勢
1,農歷屬於陰陽歷,考慮到了太陽、月亮、地球的關系。農歷是壹種固定的歷法,具有天文歷法的特點,能夠很好地對應各種天文現象,比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的高度,歷日嚴格對應月亮的相位,閏月不出現和出現的頻率對應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以及日出日落等其他天文現象。晨曦、五星方位、日食、潮汐等。,甚至日歷月也大致對應太陽的高度。
2.農歷只有29天和30天,而且是新月固定日期規定的,所以人為因素小,不容易隨意更改。
3.壹年的開始有很強的天文意義,有日月之年的天文意義。
4.陰陽歷最能體現漢民族天人合壹、陰陽相生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