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德國布朗醫藥公司

德國布朗醫藥公司

很久以前,人類就想探索微觀世界的奧秘,卻苦於缺乏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蘭生物學家萊文·胡克用顯微鏡發現了微小的原生動物和紅細胞,甚至用顯微鏡研究了動物的受精。萊文·胡克掌握了磨鏡片的技術,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精致的顯微鏡,可以放大270倍。幾百年來,人們壹直在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微觀,探索肉眼看不見的世界,但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只能達到光波波長的壹半左右,因此人類的探索受到限制。20世紀,光電子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德國人在1933年制造出第壹臺電子顯微鏡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又有許多新的顯微鏡問世。

人們早就知道壹些光學設備可以“放大”物體。比如凹面鏡,可以放大物體,墨家的書裏就有記載。至於凸透鏡是什麽時候發明的,可能無從考證。凸透鏡-有時被稱為“放大鏡”-可以聚焦陽光,讓妳看到放大的物體,因為凸透鏡可以改變光線的偏轉。妳通過凸透鏡看到的,其實是壹種錯覺,嚴格來說,叫虛像。當物體發出的光線通過凸透鏡時,光線會以特定的方式發生偏轉。當我們看到那些光,或者不自覺地認為它們還在沿著壹條筆直的路線行進。因此,物體看起來會比以前更大。

單個凸透鏡可以把壹個物體放大幾十倍,遠遠不足以讓我們看清壹些物體的細節。13世紀,眼鏡,壹種由玻璃制成的鏡片,為視力不好的人而出現。隨著籠罩歐洲壹千年的黑暗消失,各種新發明不斷湧現,顯微鏡就是其中之壹。16年底,荷蘭眼鏡商詹森和他的兒子將幾個透鏡放入壹個圓柱體中,通過圓柱體發現附近的物體大得驚人,這就是現在的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前身。

1665,英國科學家羅伯特?6?當胡克用他的顯微鏡觀察軟木切片時,他驚奇地發現其中有壹個“單元”結構。胡克稱它們為“細胞”。然而,詹森的復合顯微鏡並沒有真正顯示出它的威力,它們的放大倍數低得可憐。荷蘭人安東尼?6?1馮?6?安東尼·馮·列文虎克(1632-1723)制造的顯微鏡讓人們大開眼界。萊文·胡克(Levin Hooke)從小學習磨玻璃的技術,熱衷於制作顯微鏡。他做的顯微鏡其實是凸透鏡,不是復合顯微鏡。但由於他的精湛技藝,磨出來的單片顯微鏡放大倍數近300倍,超過了以往任何壹臺顯微鏡。

當萊文·胡克將他的顯微鏡對準壹滴雨水時,他驚訝地發現了壹個令人驚嘆的小世界:無數的微生物在其中遊動。他向皇家學會報告了這壹發現,引起了轟動。人們有時稱萊文·胡克為“顯微鏡之父”,嚴格來說這是不正確的。萊文·胡克沒有發明第壹臺復合顯微鏡,但他的成就是制造出了高質量的凸透鏡。

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裏,復合顯微鏡得到了充分的改進,比如人們發明了壹種可以消除色差(不同波長的光通過透鏡時,會向略有不同的方向折射,導致成像質量下降)等光學誤差的鏡頭組。我們現在用的普通光學顯微鏡和19世紀的顯微鏡相比,基本沒有什麽進步。原因很簡單:光學顯微鏡已經達到了分辨率的極限。

如果只是在紙上畫畫,自然可以“制造”出任意放大倍數的顯微鏡。但是光的波動會毀了妳的完美發明。即使消除了透鏡形狀的缺陷,也沒有任何光學儀器能夠完美成像。人們花了很長時間才發現,光通過顯微鏡時會發生衍射——簡而言之,物體上的壹個點在成像時不是壹個點,而是壹個衍射斑。如果兩個衍射點靠得太近,妳就分不清它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再高也無濟於事。對於使用可見光作為光源的顯微鏡,其分辨率極限為0.2微米。任何小於0.2微米的結構都無法識別。

提高顯微鏡分辨率的方法之壹是盡量減小光的波長,或者用電子束代替光。根據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運動的電子具有波動性,速度越快,其“波長”越短。如果電子的速度可以提高到足夠高並集中起來,它就可以用來放大物體。

1938年,德國工程師Max Knoll和Ernst Ruska制造了世界上第壹臺透射電子顯微鏡(TEM)。1952年,英國工程師查爾斯·奧特利制造了第壹臺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電子顯微鏡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壹。因為電子的速度可以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所以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可以達到納米級(10-9m)。許多在可見光下看不見的物體,如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顯示出它們的原始形態。

用電子代替光可能是壹個非常規的想法。但是還有更令人驚訝的事情。1983年,IBM公司蘇黎士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格爾德·賓寧和海因裏希·羅雷爾發明了所謂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激進,完全失去了傳統顯微鏡的概念。

顯然,妳不能直接“看見”原子。因為原子和宏觀物質不壹樣,不是光滑的,團團亂轉的剁球,更談不上伸手可及?6?芬奇在繪畫中使用的1模型。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工作原理是所謂的“隧道效應”。如果拋開復雜的公式和術語,這個工作原理其實很好理解。隧道掃描顯微鏡沒有透鏡,它使用探針。在探針和物體之間施加電壓。如果探針非常接近物體的表面——在納米量級——隧道效應就會發揮作用。電子會穿過物體和探針之間的縫隙,形成微弱的電流。如果探針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電流也會相應變化。這樣通過測量電流就可以知道物體表面的形狀,分辨率可以達到單個原子的水平。

因為這個奇妙的發明,賓尼希和羅勒獲得了1986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另壹個人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就是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者魯斯卡。

據說幾百年前,萊文·胡克就把自己制作顯微鏡的技術當成了秘密。今天,顯微鏡——至少是光學顯微鏡——已經成為讓我們了解這個小世界的壹個非常普通的工具。

  • 上一篇:丘疹、粉刺和痤瘡有什麽區別?奧德賽祛痘套裝適合痘痘、粉刺還是痤瘡?
  • 下一篇:深圳市市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辦法(試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